針對溴酸鹽,農夫山泉強硬回懟香港消委會,是怎麼回事?

撰文:外部來稿(中國)
出版:更新: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我是雲無心」,作者雲無心為科普作家、生物與食品工程專業博士。

消委會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測試30款樽裝水。(夏家朗攝)

飲用水(包括純淨水和礦泉水)中檢出溴酸鹽並不是新鮮事,隔幾年就會有一條相關的新聞出來刷屏。這兩天的熱門新聞是香港消委會公佈農夫山泉和百歲山的溴酸鹽達到了歐盟礦泉水的標準,引發了媒體瘋狂跟進。農夫山泉發出律師函強硬回懟,更讓媒體興致盎然。

從大自然中搬運的水,怎麼會含有「可能致癌」的溴酸鹽呢?

真正的「天然水」中並沒有溴酸鹽,但有一些溴元素。同時,天然水中含有一些細菌。不管「水質」有多好,如果不殺菌,在運輸、保存、銷售中就會大量生長,把水變成「細菌培養液」。

也就是說,瓶裝水的滅菌(或除菌)是必要的。多年來,人們用漂白粉殺菌,漂白粉殺菌產生的副產物問題很多。後來發現臭氧殺菌是一種更好的方式。它的殺菌效果很出色,不過也能夠將水中的溴元素氧化成溴酸鹽。這就是飲用水中溴酸鹽的來源。水中的溴酸鹽一旦產生,就很難除去。它的含量跟水質和殺菌工藝密切相關,通常的含量是每升幾到幾十微克。

消委會在最新一期《選擇》月刊測試30款樽裝水。(夏家朗攝)

溴酸鹽是否有害有過不少研究。世界衛生組織對這些研究的總結是:沒有足夠證據證明溴酸鹽對於人體有害,但是動物的危害比較明確。所以,溴酸鹽沒有被確認為「致癌物」,而是放在「可能的致癌物」類別裡。基於動物實驗的結果,科學家們推測了溴酸鹽對人體可能的危害。一般結論是:如果每天飲用兩升溴酸鹽濃度在每升10微克的水,幾十年下來,得癌症的概率會升高十萬分之一的量級。

基於目前的科學數據,飲用水中的溴酸鹽危害並不大。不過,它畢竟對於人體沒有什麼好處。按照食品管理的通常原則,這樣的物質希望其濃度越低越好。世衛組織最初推薦的控制含量是每升25微克。堅持喝這個濃度溴酸鹽的水,幾十年之後的癌症的可能性大概比別人高萬分之一。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這個控制標準被降到了每升10微克。中美等國也都是採用的這個10微克的標準。

飲用水的安全性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微生物污染和重金屬污染。重金屬離子的去除技術上不難,一般也不會帶來其它後果。但是任何殺死微生物的方式,都可能帶來其它的後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嘗試過多種滅菌方法,每種都會產生一些副產物。溴酸鹽只是有其中之一。還有很多副產物缺乏科學數據,因而無法設立控制標準。

歐盟飲用水的標準也是10微克/升。不過,對於「天然礦泉水」,或許歐盟覺得沒有必要殺菌,或者應該可以達到更低的溴酸鹽含量,所以定了一個更低的標準(也就是香港消委會引用的3微克/升)。這樣的標準,制定的出發點是「可以做到」,而不是「安全需要」。產自歐盟的某著名礦泉水,不止一次被檢出細菌超標,不知道是不是跟這個規定有關。在中國的礦泉水標準中,溴酸鹽的限量跟其他飲用水一樣,也是10微克/升。經過合理的殺菌,瓶裝水的安全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