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重建中國 · 一 | 重建社會價值體系 回歸真正社會主義

撰文:中國觀察室
出版:更新:

《多維新聞》十年前有關習近平喚醒中國的評論被內地多數主流媒體頭條轉載,《環球時報》發表社論質疑外媒政論文章為什麼在內地廣為流傳,無數人在微博轉發。今天不再有人懷疑《正在喚醒中國的習近平》文章的預見。

習近平首先被各方關注是他雷霆萬鈞的反腐運動,在《喚醒》文發表之前,原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被逮捕,原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已經收監,一批省部級幹部鋃鐺入獄。幾個月前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各項重大改革,號召推動國家治理的現代化。

《多維新聞》認為毛澤東是人民相信的革命家、鄧小平是人民相信的改革總設計師,習近平是人民相信能夠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完成民族復興的政治家。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是習近平新時代的政治宣言,今天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會是中國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延續《多維新聞》的傳統,《香港01》為兩次重大意義的三中全會十年之間的政治歷程準備了八篇評論文章,為了解這次全會提供說明。以下為正文。

習近平上任前的時代是改革開放的時代,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全球化時代。中國迅速融入世界,擺脱閉塞貧困,但同時相對於西方,中國經濟上還比較落後,制度自信普遍不足,難免對西方價值體系產生迷思。能否重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挽回人們對中共執政、對社會主義的信心,成為習近平當時面臨的頭號挑戰。

主動出擊 重建社會價值體系

2012年習近平在中共十八上就做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的宣示。不久後,又提出了前後兩個三十年不能相互否定的論斷。他一方面選擇深圳這個鄧小平對外開放的標誌性城市作為地方考察的第一站,另一方面又藉紀念毛澤東發出了毛確立的法統體系和毛的地位不可動搖的信號。

2013年5月,據聞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一份《關於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情況的通報》的內部文件。這份被稱為「七不講」的文件,一針見血指出當時「意識形態領域值得注意的突出問題」和七大風險,無論是直面問題的坦誠態度,還是穿透表像、直抵要害的洞察能力,該通報都盡顯習近平的政治風格。

同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發表了在中共意識形態重建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8.19講話」,也是在這次講話中,習近平要求全黨擺出戰鬥姿態,把意識形態領域這個陣地牢牢控制在中共手裡。習近平隨後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寫入了十九大報告,並將其定義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14個基本方略之一,明確要求「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過程中繼續提出「五位一體」、 「四個自信」、 「兩個結合」,每一招都指向關鍵領域。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是習近平時代對於何為「中國之治」系統性闡釋。(新華社)

2019年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寫進報告的同時,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全面落實到思想理論建設、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教育教學各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體現到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全過程。

在習近平上任之前,高校系統出現「少數青年教師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淡化……不能為人師表」的趨勢。為了「加強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提高青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習近平發表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在逼退西方思潮的進攻後,要求中共及時佔領對方退敗後空出的陣地,及時填補上符合社會主義要求的新內容,進行價值體系內容的更替。

中共中央黨校是對領導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陣地,作為原校長的習近平強調,必須引導和促使學員努力學習和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特別是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習近平也沒有忽略對小學生在社會價值重建中的要求,強調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而十九大總結提出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次新飛躍和「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自然成為重建社會價值體系的最核心內容,是過去七年中共持續發力的領域。

習近平上任前,中國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潰敗不僅體現在「質」上,在傳播手段上亦非常落後。尤其是在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的網路浪潮中,中共意識形態在內容和傳播上面臨雙重危機。對此,習近平明確提出「網路是當前宣傳思想工作的主陣地。這個陣地我們不去佔領,人家就會去佔領;這部分人我們不去團結,人家就會去拉攏。」

在重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過程中,中共作為重建主體和抓手一直是重中之重。所以習近平嚴厲治黨,在鐵腕反腐的同時,加強對中共的理想和信念教育,並使之常態化、制度化。這些動作既抓住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社會主義的主體,避免了走老路與邪路的錯誤,也挽回了人們對中共繼續執政、對社會主義的信心。習近平同時建立了「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在行政管理、行業管理、社會管理中全方位體現意識形態工作要求。

經過習近平在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全面出擊,結合他在國家治理上的成功轉型,人們的爭論已經轉移到具體政策和生活領域,輿論已經不再圍繞社會思潮打轉,人們對制度和道路的自信空前增強,社會主義深入人心。以習近平思想提出為標誌,重建社會價值體系的工作在習執政的第一個五年已取得根本勝利。

回歸真正社會主義

社會價值是一個社會的靈魂,有什麼樣的社會價值,就有什麼樣的社會形態。習近平要引領中國重建的社會主義具有社會主義的普遍特徵,但是又和馬克思理論著作上的社會主義,前蘇聯的社會主義,和毛澤東、鄧小平時代的社會主義都有明顯差異。它們的差異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十九大前中共推出的專題片,透露出中共官方確認「毛鄧習斷代」。(資料圖片)

首先,習近平的社會主義是以中共領導為本質特徵的社會主義。中共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所以能站住腳、走下去的根本保證。十八大上台後,習近平以深邃的政治洞察力抓住了黨的領導是事關全域、事關中國社會主義性質的根本性問題。在黨的政治工作報告中,習近平開宗明義強調「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要把「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把黨的領導落實到黨和國家事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習近平把「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作為其重建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從根本上否定了此前「九龍治水」的局面,重建了高層權力體系、決策體系與倫理關係,迅速成為毛澤東以來最具權威的中共領袖。

加強黨的領導,關鍵在於中共自身應該是有能力、有資質的領導。所以,習近平隨即啟動全面從嚴治黨,積極推動國家治理的現代化,強化黨員思想教育和政治規矩、政治紀律,要求賡續紅色血脈、提出自我革命。這是加強黨的領導的前提,也是夯實黨的領導的必然要求。

其次,習近平強調的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能在新中國成為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因為中共在解放戰爭中證明社會主義革命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進行,改革開放的成就也證明它能很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對效率和公平的兼顧。鄧小平提出判斷何為社會主義的「三個有利於」標準正是抓住了社會主義的根本。經過四十年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這個中心始終沒有變過,習近平承接鄧小平時代推動的脱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共同富裕便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延續。

在系統性地解決了貧困問題後,接下來面對「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社會公平建設仍任重道遠。就中國的現實情況看,貧富分化的情況仍然相當嚴重,底層社會受到的制度性關愛仍然不夠,這是中共接下來的工作,同時也恰恰反證了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性。

第三,習近平的社會主義是依法治國的社會主義。歷史地看,中國傳統的法治思想有不少缺憾,法家思想就把法當成治民工具,帶有嚴重的暴力偏好,缺少對人民的基本價值温情。習近平認識到法治是中國政治的最大短板,他上任不久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施政理念,專門召開黨的中央全會,在中央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委員會。習近平提出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西方三權分立的司法獨立有著根本分野;他的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又和傳統中國的「以法治民」形成了根本差異。將社會主義從政治的時代帶入法治的時代,是習近平對社會主義的一大突出貢獻,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主義提供了制度基礎。

習近平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視覺中國)

第四,習近平領導回歸的社會主義是以治理現代化為政治特徵的社會主義。習近平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即中國的「第五個現代化」。這一總目標的提出不僅著眼於中國所面臨的現實挑戰,更是對傳統社會主義政治、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超越。他將中西方制度競爭從虛幻的民主抽離,聚焦於治理,將政治從民主時代帶入治理時代,將馬克思主義的鬥爭性現代化為建設性,為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注入了現代價值內涵,同時對世界範圍內如何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提供了重要啟示。

治理體系是治理的制度體現,國家範圍的治理體系為國家治理體系,超越國家的治理體系為全球治理體系。人類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過程就是治理體系發展與現代化的過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產生的動盪與衝擊下,中國能以超過絕大部分國家的速度持續發展,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空前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國家治理體系改革提供了最重要制度保證。

第五,習近平的社會主義是帶有全球面向的、人類文明制度探索意義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目的並非戰勝或消滅資本主義,而是意在解決「人類向何處去」的問題。面對人類社會的共同挑戰,習近平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要領導中國「努力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和公共產品的提供者,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的推動者」,他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與全球文明倡議,為當前人類面臨的難題給出的綜合性解決方案。特別是習近平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緊緊抓住了「人類命運」和「共同體」兩個價值主軸,充分反映了他的中國文化底層和對共產主義的精神追求。而中國在社會主義實踐中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發展理念和包含五大特徵的中國式現代化主張,則將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融入人類社會與制度文化發展的多樣性實踐,為人類文明的制度探索賦予了社會主義的中國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