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總短劇有爽度有流量 奈何霸總狼性現實網民吃不消?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靠年輕時拼搏努力闖出一片天的霸總董明珠,向來以犀利言辭自帶話題熱度與流量。這位格力電器的董事長這幾天的言論又引發爭議,她這回說錯了什麼,再次成為網民熱議的話題。

這次迅速讓輿論炸開鍋的是董明珠的這個觀點——打工人要休閒可以辭職。

2020年2月22日,廣東東莞,打工人排隊準備進廠工作。(視覺中國)

董明珠: 打工人要休閒可以辭職

事緣電視劇《我的阿勒泰》近期火爆,讓不少觀眾嚮往劇中描繪的悠然輕鬆的休閒生活,董明珠上個月底在接受河南廣播電視台專訪被問及這個現象時直率地回應:「你可以打辭職報告,可以回去休閒,沒有問題。我覺得是自己的選擇。」

事實上,董明珠向來快人快語,輿論多少已經習慣。不過,她這次的驚人之語,仍然被很多人尤其是年輕網民批評過於極端,紛紛不解為何在辛勞工作之餘想過一下休閒的生活,居然得辭職?

不少網民也認為,將工作與休閒對立起來,根本忽視了法定假期和帶薪休假等勞動權益的意義。

然而,董明珠顯然認為休閒生活的意義不大。她在訪問中以自己為例說,「就像我一樣的,三十幾年沒休息過,你覺得吃虧了還是這種選擇錯誤?對我個人來說我覺得很幸福,所以幸福沒有一個標準,幸福來自於你的內心。」

她也把話題延伸到「躺平」的現象。「大家都說現在年輕人躺平了,你周邊的年輕人朋友躺平了嗎?沒有就證明不躺平的人還是多數。其實人生來過一次,所謂的成功就是付出的越多,成功的幾率越大。沒有付出,沒有奮鬥過程就不會感到幸福。」

誠然,有別於董明珠當年的工作條件,現在的職場生態已經並且還在持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年70歲的董明珠和她那一代人,堅信拼搏才能成功,他們也確實憑藉自己的艱苦努力取得成功。可如今,越來越多「90後」「00後」劃清工作與生活之間的界線,並且不再將「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996」加班文化視為常態。

馬雲和劉強東皆曾因對「996」的看法而站在了輿論中心。(視覺中國)

內媒《新京報》的一篇評論寫道,董明珠的言論在網絡上引發的反彈,不只是個人選擇問題,也不只是「有沒有人情味」這麼一個道德化辯論,而是對休閒的這種成見,已經和當前整個社會語境不適應了——無論是在人們的觀念裡,抑或是整體的經濟形態中,休閒都不再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了。

除了董明珠,最近因勞動權益相關課題引爆輿論的知名企業家還有劉強東。

劉強東: 從來不拼搏的人 不是我的兄弟

這位中國電商巨頭京東的創始人,上月底在618購物節之前的高管會議上發表內部講話痛批「躺平」現象。他直言「業績達到平均水準,你只要拼搏,公司永遠不會辭退你;但是業績不好,又從來不拼搏的人,公司一個都不能容忍,都會逐步透過各種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電商巨頭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上月底在618購物節之前的高管會議上,發表內部講話痛批「躺平」現象。(網上照片)

對於秉持「生活第一、工作第二」價值觀的員工,劉強東這麼說:「你沒有錯,但我只能說,你就是路人,不是兄弟,也不應該在一起共事,你的存在,對於拼搏的兄弟來說,是不公平的。」他還說:「如果中午關燈兩小時睡大覺,未來還想做點牛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這些言論無疑讓劉強東向來強調的兄弟情變淡了。

中國網絡巨頭百度前副總裁璩靜近月來在職場不近人情的言行,被曝光後同樣引發眾怒。

璩靜今年4月要求公關部全體成員進行個人短影片策劃與製作,且內容要與百度相關。這項要求將與年度考核直接掛鉤,如果不做就「換個地方待」。

她後來在五一假日期間的系列影片中直言:「員工(因加班和伴侶)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公關人春節周末沒有假期」「我為什麼要考慮員工的家庭,我又不是她婆婆……」

她對職場表現出的管理理念和狼性文化,顯然不被認可。公司港股一度下跌至少2%,市值蒸發超60億港元,而她後來也刪除了相關影片,並且離開了百度。

百度副總裁璩靜的抖音帳號近日發布的一段影片中提到「員工鬧分手提離職我秒批」,原因是和員工只是僱傭關係,不需要考慮員工的家庭,引起爭議。(快科技/泡財經)

「王媽」打臉霸總 反被質疑

還有一名最初以打臉霸總爆紅的網紅,後來被揭原來自己與霸總其實無異,這幾天在內地網上也是鬧得沸沸揚揚。

從系列短劇《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裡當保姆》出圈的「王媽」,以不甘受氣的人設,專為打工人鳴不平,因此收穫大量粉絲,被稱為打工人「嘴替」。

不過,網民後來發現,「王媽」所在的公司竟存在與劇本迥然不同的情況,被曝工資低、無薪加班、大小周休息、隨時待命等不合理的待遇與要求。

戲裡戲外的巨大反差,以致「王媽」的人設崩塌,讓廣大網民大失所望。雖然公司迅速回應承諾將推行雙休、提高薪酬,但風波遠未平息。

「王媽」從系列短劇《重生之我在霸總短劇裡當保姆》成功打響名號。(網上照片)

近幾個月來有關勞動權益的風波不斷,凸顯普通打工族對工作環境與條件抱有一定的期待,也再次讓輿論聚焦工作與生活能否平衡的討論。

時移俗易,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企業的工作文化,都已巨變,職場新人的成長與教育背景也發生變化。年輕一代顯然不大認可上一代人的職場管理方式,也不單單根據薪資水準來評定工作好壞,而是更講究工作環境和福利,包括企業文化、靈活工作、休假安排等等。隨著打工族權益訴求的高漲,任何企業想走得遠、能走多遠,恐怕不再是領導人有多麼拼搏的問題而已。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