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演說姿態強硬 「兩國論」與「陣營對抗」色彩強烈

撰文:杭子牙
出版:更新:

5月20日台灣政權交接,蔡英文卸任,賴清德宣誓上任成為台灣新一任總統並發表就職演說。在人們最關注的兩岸部分,相較於蔡英文2016年的就職演說,賴清德的姿態明顯更為強硬,對抗意識更強,「兩國論」色彩特別明顯。

賴清德在演說中直言,「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他表示「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在2024年的今天,台灣的角色更加重要。」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發表就職演說。(中央社LIVE影音截圖)

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到,上個月美國剛完成通過的《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立法,認為此舉「將提供印太區域額外安全援助,支援台海的和平穩定」。

賴清德還表示,「由於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承接民主化台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他還要求中國大陸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

儘管賴清德在演說中表示願意「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赴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但他同時也表示「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

賴清德在演講中還表示「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台灣民眾應該瞭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我們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並且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及推動價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國家肩並肩,形成和平共同體,來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

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5月20日就任,台灣總統府17日為蔡英文、台府正副秘書長林佳龍與黃重諺舉行歡送會。(台灣總統府提供)

另外在演說的其它部分,也在威權與民主的框架下布列中國大陸與台灣,將台灣置於世界民主陣營,與中國大陸的對抗性敘述也特別明顯。

與之相對比,蔡英文2016年的演講則明顯要緩和很多,當時的表述是要「妥善處理兩岸關係」。

蔡英文在當時表示兩岸關係是建構區域和平與集體安全的重要一環。「這個建構的進程,台灣會做一個『和平的堅定維護者』」,通過致力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以及「促成內部和解,強化民主機制,凝聚共識,形成一致對外的立場。」

蔡英文當時表示,對話和溝通是達成目標最重要的關鍵。台灣要成為一個「和平的積極溝通者」和相關的各方,建立常態、緊密的溝通機制,隨時交換意見,防止誤判,建立互信,有效解決爭議。並且表示將謹守和平原則、利益共用原則,來處理相關的爭議。

2024年5月20日,新任台灣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上午9時舉行,圖為蔡英文與賴清德現身台府前向觀禮者致意。(中央社LIVE影音截圖)

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蔡英文的演講當時用了整整兩段文字來講述如何與「九二共識」的相關內容,其原文如下:「兩岸之間的對話與溝通,我們也將努力維持現有的機制。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尊重這個歷史事實。92年之後,20多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兩岸都應該共同珍惜與維護,並在這個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新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兩岸的兩個執政黨應該要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造福兩岸人民。」

為更清楚表述,蔡英文還進一步說「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類似表述在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毫無體現。

對比之下,很明顯,蔡英文展現的是一種願意溝通的姿態,中國大陸因此在當時給與了「未完成的答卷」的回應。而賴清德展現的則是一種強硬的對抗性姿態,兩岸互不隸屬的「兩國論」的色彩特別強烈,符合其一貫給自己定義的「台獨工作者」定位,而且在追求台獨上明顯比李登輝、陳水扁和蔡英文更「務實」,也更具冒險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