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燦是台灣海基會董事長合適人選 但沒有用
賴清德昨天又公布了一批閣員名單,其中鄭文燦(現行政院副院長)將出任海基會董事長,傳言已久的靴子終於落定。
從各方面看,鄭文燦確實是海基會的合適人選。首先,鄭文燦處事活絡,對大陸沒有表現出太大敵意,也沒有太強的政治意識形態,各方面的關係,不管藍的、綠的、白的、還是其它什麼顏色的,面子與裏子都能維護到,但又不是沒有底線原則的人。無論在桃園當市長期間還是在行政院當副院長期間,鄭文燦的口碑都相當不錯,能力也經受住了檢驗。嚴格意義上海基會在台灣是個民間機構,但它是處理兩岸事務的「白手套」,由鄭文燦出任海基會董事長,有利於發揮他的性格與能力特長。
其次,鄭文燦在民進黨內資歷和人脈足夠,是新潮流的重要成員,一度被視為是蔡英文的接班人選之一,有和賴清德角逐競爭大位的資格,只是後因學歷造假和輔選失敗,成為「敗軍之將」,失去了和賴清德角逐的資本。作為失位「太子」,由他出任海基會這個相對邊緣的冷衙門職務,一方面發揮了他善處人際關係的長處,便於他繼續收斂鋒芒韜光養晦以備以後再復出,一方面又因為他能和賴清德直接對話,有利於一些兩岸事務的處理。
但是,關鍵在於這個安排並沒什麼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決定海基會有沒有事幹、能不能和對岸搭上關係、說上話的關鍵在兩岸政治關係,不在海基會這個事務部門。兩岸關係自蔡英文上任後陷入對立,官方交流停擺,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之間,和國台辦之間正式的交流就已經停了。據相關人士講,這期間在一些事情上,海基會希望和對岸取得聯繫,不管電報還是社麼發過去,都是「已讀不回」,電話也不接,人員也沒有什麼往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民進黨把台獨寫進了自己的黨綱,以建立「台灣共和國」為最高政治理想,是個百分百的台獨政黨,和中國大陸的政治立場之間存在根性矛盾。在處理兩岸事務時,民進黨想就事論事,不受這個根本性框架制約,趁機偷渡自己的台獨主張,造成台獨既成事實;但是中國大陸的邏輯是綱舉目張,必須先明確兩岸關係的性質,然後才能談別的。
大陸在兩岸關係上的原則很清楚,不管台灣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執政,還是其它什麼黨執政,都必須先回到「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軌道上,在這個基礎上,雙方才能來往。這裏的「中國」是哪個中國不重要,但必須得承認是「一個中國」,不能是「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這就是為什麼國民黨和共產黨概念裏的「中國」在各自法理概念中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但是卻仍然能來往的原因。只要承認是一家人,正朔之爭沒什麼,不承認是一家人,事情就沒得談了。
所以,對民進黨而言,在沒有放棄黨綱之前,想和中國大陸建立官方關係是不可能的,蔡英文2016年一上任,兩岸官方關係就停擺了。這八年來,海基會根本發揮不了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
賴清德是個「務實台獨工作者」,其台獨立場比蔡英文更激進,副手蕭美琴還是兩度登上台獨黑名單,被中國大陸制裁的「頑固台獨分子」。新任命的內閣成員中吳釗燮、顧立雄也都是登上大陸台獨黑名單的「頑固台獨分子」,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在蔡英文內閣擔任文化部長任內又是推進「去中國化」的主力干將。更重要的是,爭取台灣獨立,成立「台灣共和國」的訴求,還明晃晃寫在民進黨的黨綱之上。
這種情況下,中國大陸怎麼可能恢復和台灣民進黨當局的官方聯繫?在賴清德任內,兩岸能維持目前這種僵持狀態,不衝突不打仗就不錯了,還想恢復官方來往?怎麼可能!所以,賴清德任內的海基會,和蔡英文任內一樣,也註定絲毫髮揮不了處理兩岸事務的職能。鄭文燦雖然是海基會的合適人選,也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有關鄭文燦出任海基會董事長的提問時也明確指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發展的政治基礎和台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是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授權協商和聯繫機制的前提。」「無論什麼人擔任台灣海基會負責人,兩會協商機制能否恢復,關鍵在於台灣當局是否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承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