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寶龍求變論道出香港改革的當務之急
4月15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以視頻連線方式出席香港特區2024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並發表致辭。夏寶龍說,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通過和生效,「對香港實現由治及興、保持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具有深遠影響」。
夏寶龍的致辭圍繞香港實現由治及興,提出五個需要:需要守牢國家安全的底線;需要更加堅定「一國兩制」;需要把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好、發揮好;需要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注入強勁動能、提供更大商機;需要主動適應新形勢新挑戰、展現新擔當,在積極作為、創新創造中實現香港新飛躍。其中,前四個需要是香港已經在做的工作,第五個需要落實效果不盡人意卻愈發重要和緊迫。
夏寶龍表示:「當今世界變亂交織,香港由治及興的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時代在變,內地在變,整個市場結構、消費模式等都在改變。今日之中國已非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世界亦非昨日之世界。大家要主動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在變局中打開香港發展的新天地。香港由治及興本質上就是一條創新變化之路。大家不能用昨天的老眼光看待今天的新形勢,不能用昨天的舊思維解決今天的新問題,需要團結一致向前看,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不斷突破自我、大膽創新,努力實現香港發展的迭代更新、轉型升級。」
這段話其實指向的是改革,是希望香港通過鋭意改革實現由治及興。1978年面對文革造成的深重危機,當時的內地正是因為「團結一致向前看,多用新思維、新辦法、新路徑解決面臨的問題,敢於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於幹前人沒有幹過的事情」,大膽啟動改革開放,才徹底扭轉經濟社會長期貧窮落後的面貌,崛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當下的香港已經修補國安漏洞,重塑政治秩序,持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目前最缺的是在新的內外形勢下以鋭意改革的精神實現由治及興。
自港英時期到現在,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長期受困於「官商共治」的結構,貧富分化持續擴大並開始代際傳承,許多中下階層民眾在高昂的生活成本、沉重的住房問題面前,難以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2023年9月,香港樂施會發表報告顯示,2023年首季香港貧窮人口超過136萬人,貧富差距擴大至57.7倍,為歷年最高。畸形而又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既會侵蝕香港穩定的公平基石,讓社會瀰漫怨氣和怒氣,又會堵塞階層流動通道,扼制創新精神與社會活力,妨礙可持續發展。
2019年修例風波發生後,香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說過,「香港社會的階層結構太固化,跨階層流動的空間太窄」,「縱觀今天大家熟悉的香港公司和品牌,無非就是滙豐銀行、渣打銀行、國泰航空、長江實業、嘉里集團、太古集團、怡和集團等這些老名字,都是幾十年前留下來的『老香港』,沒有新創的大公司,這本身就告訴你這個社會的『錢』早就固化在少數世家的手中,草根只能繼續做草根」。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曾說過:「公積金和居者有其屋計劃確保了政治穩定……沒有這些計劃,新加坡人將像香港、台北、首爾或東京的人民一樣。在這些城市,工人工資高,卻須花大錢租小房子,而且這些房子永遠不歸他們所有。新加坡選民如果也這樣,就不可能在每次大選中以大多數票一再投選人民行動黨。」李光耀道出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的奧秘,卻也揭示出香港長期以來的深層次問題。
2022年7月1日,習近平在慶祝香港回歸25年的大會上說:「當前,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創業的機會更多一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他還指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積極穩妥推進改革,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充分釋放香港社會藴藏的巨大創造力和發展活力。」今次夏寶龍在致辭中強調:「在新的起點上,建設更加美好的香港,推動香港實現由治及興,讓廣大市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這已經成為香港社會的最大共識、最大期盼。」
在香港政治和安全秩序發生重大變化的當下,面對港英時期遺留至今的深層次問題,香港亟需一場化解經濟民生困境、促進社會公平、給年輕人和中下階層民眾希望的改革。只有這樣,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才具備堅實的經濟社會和人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