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回應「中國崩潰論」「中國見頂論」 三中全會或有大動作
3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此前的24日至25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以「持續發展的中國」為主題,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開幕式表示:「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必將為世界帶來更多合作共贏的機遇。」習近平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落幕後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進一步顯示出中國政府關於改革開放、中國經濟、中美關係的積極態度。
近年來,因為內外形勢疊加,許多人對中國經濟前景存在疑慮,「中國見頂論」隨之出現。在此背景下,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是健康、可持續的,公開回應:「中國的發展歷經各種困難挑戰才走到今天,過去沒有因為『中國崩潰論』而崩潰,現在也不會因為『中國見頂論』而見頂。我們將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既讓中國人民不斷過上更好生活,也為世界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還談到中美關係健康發展的重要性,重申他和拜登(Joe Biden)達成的共識:「這幾年,中美關係經歷了不少波折,也遭遇過嚴峻挑戰,其中的教訓值得吸取。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但能夠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去年我同拜登總統在舊金山會晤,最大的共識就是中美關係應該穩下來、好起來……當前形勢下,中美的共同利益不是減少了,而是更多了。不管是經貿、農業等傳統領域,還是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中美應該成為對方發展的助力,而不應該成為阻力。」
除此之外,習近平有一段關於改革開放的表述:「我多次講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中國的改革不會停頓,開放不會止步。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此處的「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或許與二十屆三中全會有關。
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聚焦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比如,十二屆三中全會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梁八柱」,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全面深化改革,涉及60條、300多項改革舉措,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2013年習近平曾明確說過:「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是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
正是因為三中全會所承載的改革發展意義,所以在中國經濟增速減緩、民間信心不足的情勢下,許多人對二十屆三中全會充滿期待。自十三大以來,歷屆三中全會都是在每屆黨代會的次年召開。依據慣例,二十屆三中全會本應在去年召開,但到目前為止依然未有任何關於二十屆三中全會的訊息。考慮到《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每年至少舉行一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故今年一定會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
為何二十屆三中全會延遲召開?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二十屆三中全會有可能涉及改革發展大動作,故才需要在正式召開會議之前進行更長時間的準備。以此邏輯來看,今次習近平會見美國工商界和戰略學術界代表說的「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有可能與二十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存在關聯。因為這既符合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的慣例,又是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下的人心所向。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清晰道出中國面臨的困境:「進一步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難和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在此形勢下,只有像改革開放以來多次進行的改革那樣,中國社會才能重新凝聚人心。過去幾個月,中國已經連續兩次對多個國家試行免簽政策,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屢屢強調全面深化改革、中國式現代化。考慮到中國領導人的發言通常都是精心準備的,重大政策的推行都會有一個鋪墊過程,從目前形勢來看,遲遲未有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今年有可能推出涉及改革發展的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