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看別人進食」感治癒? 剩食背後的吃播文化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經過一整天辛勞工作後,23歲的Nadia只想放下工作、盡情放鬆身心。回家後她一邊吃着雞肉、大豆和米飯作晚餐;一邊觀賞喜歡的消閒節目——心儀主播Nikocado Avocado的進食影片。這個有逾200萬用戶訂閱的YouTube頻道由26歲、原名Nicholas Perry的網紅經營,他不時會分享自己享用「極大份量」美食的影片,藉此賺取豐厚收入。
網紅一邊跟觀眾互動,一邊鯨吞數十個漢堡包、數十份龍蝦、十多碗拉麵等,彷彿與網民一同進餐,「閒話家常」似的。這是近年全球流行的「吃播」文化,隨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停止餐飲浪費行為,推出監督及懲戒機制,再度展開「光盤行動」(吃光盤中食物),這類大胃王式直播也隨即遭到封殺。究竟為何有人喜歡看別人進食,有否其他更耐人尋味的社會因素?這是一種治癒,還是衍生身心健康的問題?

所謂「吃播」(mukbang),是由韓文「進食」(meogneun)和「廣播」(bang song)結合而成的詞彙。有些網紅會由準備食材開始,拍攝下廚烹煮的過程,接着享用親手製作的菜餚;有些則從餐廳或食肆購買美食,或是吃觀眾指定的食物。觀眾可以透過留言與主播實時互動,也可以用虛擬貨幣打賞喜歡的吃播及「食相」。

吃播節目可以追溯至2008年的韓國,其後這類節目在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日本、歐美等地流行起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節目已發展成利潤豐厚的全球化產業。在韓國,部份著名吃播主甚至光靠打賞已月入1萬美元(約7.75萬港元),這無疑吸引更多人加入吃播的行列。

廣告是吃播主的主要收入來源,以美國著名吃播主Bethany Gaskin經營的頻道為例,訂閱的用戶達260萬,單計廣告費一年就可賺取10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除此之外,這些網紅亦因節目而得到諸如出版電子書、產品評論或食品代言的機會,每年或可以多賺近10萬美元(約77.5萬港元)。

近年,部份吃播主開始建立自家品牌,創造更多元化的收入。由吃播帶起的各種商業活動,包括打賞、代言和廣告等,均被稱為「吃播經濟」。目前,這些吃播主多與團隊合作,甚至簽訂合同,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制度化支援,包括提供公關和業務管理服務。在潮流帶動下,連政府部門也樂於與吃播主合作,如由首爾政府建立的非營利組織,更會向網紅免費提供技術設施和拍攝道具。

Bethany Gaskin吃海鮮的吃播節目大受歡迎。(YouTube截圖)

視聽「感官」刺激 網民頓生幸福感覺

觀眾愛看吃播節目基於種種不同的原因,如純粹娛樂、以看代吃減肥、喜愛食物。飲食是社交活動,人們能從中擺脫日常瑣事,與親朋好友聚聚。進食本身就是維繫生命的重要生理活動,同樣是生物演化的重點,進食動作可促進腦內組織胺分泌,並產生幸福感。

日本東京醫科牙科大學教授森山啟司帶領的團隊去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光是「咀嚼」的動作就可以提升大腦皮質、記憶力、小腦運動元等多種能力。該大學過去曾發表許多相關研究,包括失智症和落齒病患的關係、咀嚼能否改善血液循環等,研究顯示人類甚至動物的許多生理現象都會受進食動作觸發。因此,吃播這類「看人吃飯」的行為可以刺激副交感神經產生「共感效應」(Synesthesia)。雖然吃播過程只有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卻能同時刺激其他感官,予人有「吃飯」的感覺,並帶來相關的幸福感。

用餐是一種社交活動,吃播文化風行源於人們渴望有人陪伴進餐。(美聯社)

「吃播是感官、心理、社會、情感,環境甚至神經系統因素的結合。」加拿大神經科學家Rachel Herz分析,吃播片段能夠引致自發性知覺經絡反應(ASMR,俗稱「顱內高潮」),許多人通過聽到咀嚼、吞嚥等進食時發出的聲音而感到愉悅。Herz指出:「聲音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部份,因為觀眾並沒有經歷進食帶來的感官體驗。」這多少反映為何吃播主多以誇張的表情和聲量進食。

不過,吃播在韓國誕生或許源於社會的獨特性,韓國統計局的數字顯示,2017年全國約有560萬人獨居。這意味獨自吃飯的情況普遍。201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獨居人口中46%人「總是」感覺孤單,44%有時感覺孤單。 在韓國社會,一個人吃飯並不是光彩的事情,大家擔心自己被視為獨行俠,因而影響聲譽。Jeff Yang指出:「一些韓國人長期孤單生活,想為自己尋找某種社交出口。」

食物在韓國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韓國人有成千上萬個與「食物」有關的詞彙。(美聯社)

這多少解釋了吃播的催生背景和社會氛圍。網民表示,他們在日益孤獨的數碼時代,觀看吃播能模擬有人相伴進餐。有網民則說:「我不喜歡一個人吃飯,那些人(吃播主)會講故事,很有趣,感覺就像和朋友在一起。」也有人分享:「我有如過着他們的生活,我喜歡看他們吃一些我買不起的外賣食物。」

由韓國例子可見,吃播現象折射出社會的各種問題,吃播視頻對於人們的身心乃至整個社會的利弊應如何平衡,相信這是大眾可多加思考的問題。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3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9月7日)《看別人進食感幸福? 剩食背後的「吃播」文化》。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三權分立」之爭不斷翻炒 沉迷想像豈會變成事實

為何要建方艙醫院和火神山醫院?

深圳定公屋目標 港府一味拖字訣

內蒙雙語教學何以惹爭議 教育新政合理 落實需要智慧

從班公湖對峙看中印衝突的戰術訊號

兩岸三地影視沉浮 「香港製造」能否觸底反彈?

踏出疫境第一步 迎接不一樣的開學日

疫情重創中西部 四年承諾一場空 「被遺忘的美國人」再被遺忘

看別人進食感幸福? 剩食背後的「吃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