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折射下 英美醫療制度孰優孰劣?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本專題上篇文章提到,美國及英國兩國應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之下,所呈現出的「醫療貧富懸殊」缺陷。美國制度,是以私營醫保為骨幹的典型;英國制度,則是全民醫療的範例。兩者之間,孰優孰劣?美國學者 Nora Groce 對這條命題有切身體驗和深刻見解。

上篇:【新冠肺炎】疫情下英美體制的「醫療貧富懸殊」

英國NHS醫護及公眾,以掌聲紀念因抗擊新冠肺炎而患病身故的醫護人員。(AP)

英美兩國在醫療資源分配下皆見階級差異。英國的國民保健服務(NHS)致力落實公平醫療原則,照顧經濟能力較差的普羅大眾,惟碰上新冠肺炎疫情,加上近十年來緊縮資源,醫護人手不足,公私營體系的「合流」並非一時三刻可以達成,所以在應對新冠肺炎的考驗上,英國醫療體系在執行方面出現落差。

以私營醫保體系為骨幹的美國醫療制度,面對疫情大流行的考驗,更是突顯其制度的結構性問題。很多不符合聯邦政府公家醫療資助標準,卻又沒有私人醫保計劃(或只買了免賠額較高的低階醫保計劃)的人士,缺乏醫療安全網保障,成為「被遺忘的一群」。美國「醫療階級懸殊」困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表露無遺。

在美國紐約,有醫護人員鼓掌打氣,冀與公眾一起共渡時艱。(AP)

英病患:享國民保障 藥費有限

對於英國和美國醫療制度孰優孰劣,在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擔任流行病學教授的美國學者 Nora Groce 因患頑疾而有切身體會。Nora與姐姐Nancy同樣患有家族性遺傳癌症,Nora在2008年移居英國後,獲NHS的公家醫療安全網保障。生活在美國的Nancy則自行購買私人醫保,由於預期自己將要為治療遺傳病而付上巨額醫藥費,所以購買了高保費、高保額的私人醫療保險。

十多年來,她倆先後在英美兩國治療癌症。Nora受惠於NHS的保障,只需支付處方藥物的費用(政府限制處方藥物的售價,一般不高於9英鎊)。「我從未收過賬單,唯一要簽署的表格便是手術授權書。」Nora說。

美國流行病學教授 Nora Groce。(受訪者提供)

美病患:巨額保費+高昂賬單

Nancy在美國接受治療的經歷則與Nora截然不同。在診療的過程中,Nancy先後收到多份賬單,記錄着複雜的收費條目。同時,Nancy在過程中需要處理多份繁複的文件,還要不時預支醫療部份費用,事後再向保險公司索賠。而且,當中很多賬單甚至未能獲得賠償—要知道,Nancy購買的已是價格高昂的高階醫療保險計劃。Nancy最後為療程付上1.4萬美元(約10.9萬港元),每年繳付的保費還未計算在內。

「很明顯地,這次新冠肺炎同時揭露了兩國醫療體系的不足。但我相信,美國醫療體系的表現更加不濟。」Nora向《香港01》表示,這場世紀公共衞生危機對英美兩國的醫療體系都是一次重大考驗。

在美國公私營醫保制度下,病人有時需要付上昂貴的醫藥費。(Getty Images)

她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顯示了英國醫護人員和醫療資源不足,以及政府未能全力支援下的醫療危機,她寄望英國政府可以為NHS體系注入更多資源。

至於美國的情況,Nora認為今次疫情開啟了一道大門,讓各界深入反思美國醫療制度的結構性問題,以及認真審視全民醫療保險的迫切需要。

美國在將來會否推行全民醫保制度?各界持份者至今依然討論得臉紅耳赤。(Reuters)

「牟利(for-profit)、競爭性(competitive)的醫療體系,讓很多新冠肺炎患者被迫支付昂貴的醫療賬單—這恰恰區隔了那些負擔得起(醫藥費)的人和那些沒能力負擔的人。」她說。

上文節錄自第21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4月27日)《從醫療體系窺探英美抗疫成效 醫療貧富懸殊種苦果》。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