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佔領街頭 香港、黎巴嫩、智利的示威控訴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燥動十月」──應該是形容過去一個月的最貼切形容詞。香港、黎巴嫩、伊拉克、智利、西班牙加泰地區、玻利維亞等地爆發民眾示威。在各地抗爭的場合中,我們不約而同看到近期大熱的電影《JOKER小丑》中的主角。街頭上的憤怒民眾,有些戴上小丑面具、塗上小丑妝容,有些在街頭噴上小丑塗鴉。焚燒中的焰火、憤怒中的喊聲……這月以來,各地民眾高呼:「我們都是小丑!」、「這裏也是葛咸城」。縱然各地的抗爭導火線都不一樣,但背後潛藏着的社會問題,跟電影中描述的葛咸城(Gotham City)彷似一齣平行寫照。然而,「小丑」承載的含意非輕,附帶的暴力意味也不能掉以輕心。

由華堅馮力士(Joaquin Phoenix)主演的《JOKER小丑》,全球票房高達10.19億美元,成為影史上最賣座限制級(R-Rated)電影。(劇照)

從銀幕到現實街頭 小丑不再是一個人

在電影的世界裏,葛咸城是個窮人與富人分間鮮明的城市,窮人在充滿罪惡、惡霸據地為王的墜落市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上位者卻不知民間疾苦,掌握絕大部分財富和社會權力,困於低層的民眾難以向上流動。民眾怨氣和仇富情緒日益積累。當「小丑」Arthur Fleck(Joaquin Phoenix演)在地鐵殺了三名醉酒富商,並激發起一大群反抗民眾以小丑的造型為象徵標誌,走上街頭,抗議富人壟斷及社會不公。

電影裏,雖然沒有人知道殺人的小丑背後,是位心智扭曲的精神病患者,但自始每個人都變成了敢於挑戰社會秩序、怒吼不公的「小丑」。電影刻畫的既是一場「成魔之路」,也是一齣社會悲劇。

葛咸城烏煙瘴氣,垃圾堆積、失業及犯罪困擾葛咸城。(《JOKER小丑》劇照)

在剛過去的「燥動十月」,從南美洲到中東、東亞到南歐,各國相距千里,但各地示威揭示出的社會現實,與電影中的葛咸城不乏相似之處。現實中的示威者與葛咸城民眾卻有着共同反抗情緒──渴望扭轉社會長期以來不公的事實。

「他們只是羨慕那些比他們幸運的人。」葛咸城的大富豪,兼欲競逐市長的Thomas Wayne在電影中如此說。Thomas Wayne在劇場中欣賞表演時,卻無視外邊的示威亂局。10月18日,當智利首都聖地牙哥街頭的暴力騷亂正值高峰的時候,總統皮涅拉(Sebastian Pinera)宣布全國實施緊急狀態令,更稱國家現正處於與激進示威者的「戰爭」對峙局面。在不少走上街頭的智利示威者看來,皮涅拉的舉動與電影中的Thomas Wayne無異。

恰巧的是,皮涅拉本身便是在當地富豪榜數一數二的億萬富豪。百萬人上街要求他下台,正好與電影中備受街頭民眾責難的Thomas Wayne,反對他做市長的情節雷同,更加讓《JOKER小丑》與整場智利示威行動的互動尤為具體。

智利各地民眾走上街頭,不忘帶上小丑面具。

智利示威:有示威者打扮成總統皮涅拉,手持一個貼上金錢標誌的皮包。(AP)

十月全球示威浪潮 各地示威者皆以小丑作為抗爭題材:

在中東也出現了小丑的身影,不變的也是一副詭異微笑,憂傷的眼神。十月,黎巴嫩政府因提出向通訊軟件Whatsapp使用者徵稅,激發民眾上街抗議。示威演變成群眾針對社會不公、政治腐敗、*教派鬥爭的大規模抗爭運動。示威持續13天後,黎巴嫩總理哈里里(Saad Hariri)宣布辭職。

黎巴嫩的宗教分裂:黎巴嫩位處歐亞基督教和阿拉伯世界之間,因此人民的宗教背景十分複雜:基督教中有馬龍派、東正教;伊斯蘭教派中有遜尼派、什葉派和德魯茲派(Druze)。1975至90年內戰期間,首都貝魯特有條著名的綠線(Green Line),分開基督教徒聚居的東貝魯特和穆斯林聚居的西貝魯特。即便內戰結束,眾宗教教派在政治決策及經濟利益分配上的角力,至今依然繃緊。

在黎巴嫩的兩周示威期間,街頭藝術家Mohamed Kabbani和弟弟創作了一幅手持汽油彈的小丑海報圖畫。這幅圖畫在示威活動期間「遍地開花」,遍佈於貝魯特市內多處街角。Mohamed Kabbani解釋,他繪畫這幅圖畫,並不是要鼓吹示威者使用暴力對抗社會不公。「當我說『佔領街頭』,這不代表要使用暴力。」,「我們在黎巴嫩的抗議示威,全都是和平與和諧的。文字比起槍炮,更具力量。」

黎巴嫩示威浪潮中,有示威者化上小丑妝容。(Getty Images)

Mohamed Kabbani口中所說的「和理非」也不是空說的。黎巴嫩的示威行動進入第11天之際,示威民眾沿着首都貝魯特至南部城市提爾的沿海道路,連成從北到南橫跨全國的170公里人鏈,向世界展示黎巴嫩民眾的和平抗爭和團結一致,並且反對一切國內教派鬥爭。

黎巴嫩民眾連成人鏈,向世界展示人民的團結及和平抗爭精神。(Getty Images)

在地球的另一邊,香港的「小丑」裝扮還帶着另一重意味。《JOKER小丑》電影剛好在香港實施《禁蒙面法》(10月4日)前一日上映,香港歷時多月以來的反政府示威,更令小丑這個角色變得諷刺。部分示威者刻意以小丑造型上街,抗議《禁蒙面法》。連月走在前線的本地攝影師Deacon Lui,也上載了自己在街頭作「小丑」的照片,他對CNN表示:「當人們沒有正當途徑表達自己的憤怒,很多人都會像小丑一樣變得瘋狂,選擇反抗。」

不少社交網站上的留言形容香港好比葛咸城,普羅群眾被政府和精英富人階層所拋棄。當然,香港的示威風波除了電影主要提及經濟、社會不公的問題,還很大程度是政治問題,不能直接相比。

香港也有「小丑」出沒。(Getty Images)

即便如此,這些區別也不足以阻礙「小丑」成為各地的示威符號。電影裏的其中一幕,男主角Arthur Fleck被告知,因為政府停止資助,沒法再接受精神病治療及藥物。在黎巴嫩、智利、香港,以至加泰隆尼亞,示威者都像電影主角遭遇般,被排除、被邊緣化、被沉默或漠視。

由於《JOKER小丑》電影並沒表達明確的政治理念或訴求,也使小丑這個符號更加「液態」,像一塊白布,讓示威者投射不同的理念,更大程度包含一種幽默,以諷刺方式衝擊政權的合法性;近日大量出現於香港示威的V煞面具亦同理,雖然V煞代表着「佔領華爾街」,過去十年卻在全球極多的抗爭場口出現,抗爭訴求也不盡相同。英國羅浮堡大學國際政治學者Aidan McGarry形容,「文化產物及標誌給予大家是『一分子』的感覺,也展示了團結。」

11月5日晚上,大批帶着V煞面具的人,聚集尖沙咀。(港聞/鄭子峰攝)

如今,香港的示威有極端化的情況,有人擔心將電影中的情節與香港比較,恐怕會令示威進一步暴力和血腥。連登討論區也有人呼籲示威者別把小丑當作是「抗爭領導」,有帖文寫到:「《JOKER小丑》好睇到不得了。但在此時此刻去睇,潛在著危險,危險在容易被人有意或無意錯誤解讀成香港現況。」

下篇:「小丑」佔領街頭 香港、黎巴嫩、智利的示威控訴

上文節錄自第18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1月11日)《從智利、黎巴嫩到香港 佔領街頭的「小丑們」》。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