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真的恐怖? 抑或一場虛驚

撰文:成依華 麥曉彤
出版:更新:

一個恐怖虛擬角色「Momo」惹起全球熱議,它被指在網上教唆兒童自殘,甚至有人刻意把Momo植入某些兒童愛看的網絡影片,以此嚇唬小朋友,一時間引來家長及學校擔憂。但愈來愈多組織及專家也質疑,有關Momo的傳聞有甚多「水分」,只是另一波的誇張網絡故事,造成民眾恐慌。

Momo早在2018年中引來注意,當時它被指在網絡鼓吹自殘,稱為「Momo挑戰」(Momo Challenge),並傳出它與全球多宗兒童自殘案有關。至近來再有媒體報道,Momo更「入侵」到一些以兒童為目標對象的網絡影片中,在影片中段突然出現Momo的照片,還附有一些恐嚇字句。

有關Momo的傳聞愈來愈多,但外界也質疑當中有「水分」,Momo的「破壞力」並不如公眾想像般大。

恐怖Momo:YouTube發言人表示,暫時沒有收到任何證據顯示YouTube影片內有「Momo挑戰」的內容。(視覺中國)

YouTube發言人表示,與媒體的報道相反,該公司暫時沒有收到任何證據,顯示YouTube影片內有「Momo挑戰」的內容,發言人又指,一旦發現任何違反該公司指引的影片,便會立即移除。

英國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和防止兒童受虐協會(NSPCC)均認為,很多傳聞都不真實,目前根本沒有證據顯示Momo造成實際的傷害案件,但這些傳聞得到公眾注意後,反而引起恐慌,讓心靈脆弱的人聯想到自殘,製造風險。

以下為一些組織提醒家長小心Momo的貼文:

Momo角色原型無教唆自殘之意

Momo本來並無教唆自殘之意,這個角色的原型出自一座由日本公司Link Factory製作的雕像,名為「姑獲鳥」,2016年曾在東京銀座香草畫廊的一個關於幽靈妖怪的展覽中展出。有民眾拍下照片再上傳到社交網站,經歷其他人轉發、加工等之後,有關Momo的網絡傳說也開始流傳。

美國《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分析,Momo的傳聞就像過去在俄羅斯傳出的「藍鯨遊戲」一樣,都有遭到誇大。「藍鯨遊戲」同樣被指鼓吹自殘,曾與150名俄羅斯年輕人的死亡有關,但這些消息都未經證實。其他例子還有2019年1月美國才傳出的「吃洗衣膠囊挑戰」(Tide Pod Challenge)等。

分析認為,無論是Momo挑戰或是藍鯨遊戲,它們背後都有同一方程式,先有地方媒體報道,然後引發大批家長在網絡表達憂心,讓傳聞愈滾愈大。

美國民俗學學者拉德福(Benjamin Radford)指,這些事件都是部分源於道德恐慌(moral panic),然後家長關心孩子、擔心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的恐懼,再使事件升級。

恐怖Momo:「Momo挑戰」被指經社交網站、影片或Whatsapp等傳播。(Getty Images)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