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老是常出現 BBC研究:民族主義是助燃劑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假新聞」一詞大家或者聽得多,無論是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批評「眼中釘」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的新聞是「Fake News」,又或是每次颱風襲港前,Whatsapp群組都會瘋傳的「船公司颱風消息」,這個詞語在全球多國經常出現。但到底這些情況因由何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嘗試找出答案。

假新聞源自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感

BBC周一(12日)公布一份由BBC World Service製作的調查報告,指該公司向印度、尼日利亞及肯尼亞(Kenya)三國共80位參與者收集他們連續7天使用手提電話的數據,以及通過家訪詳細了解他們的上網習慣,研究他們在網上分享的消息類型、對象和次數等。研究人員亦分析超過16000個Twitter和3000個Facebook帳戶,希望得知假新聞如何分化社會。

研究發現在支持提升民族認同的情緒化的慾望,還不及真相重要。

這三個國家的民眾普遍對主流傳媒都抱不信任態度,導致他們利用其他途徑散播資訊,而且他們認為自己分享的訊息是真確,因而沒有作出考證。

另一方面,參加者聲稱有信心分辨出假新聞,可是網上流傳消息速度之快亦導致假新聞大行其道。他們很多時見到其他人傳來的資訊時,都不假思索地接收和轉發,不會由Facebook的留言數目、相片內容或傳送者的身份等線索考慮其可信性。

Facebook保安漏洞:公司近年爆出平台成為俄羅斯干預美國大選的工具、「劍橋分析」事件,還有對假新聞及仇恨言論採取放任態度等新聞。以朱克伯格為首的Facebook高層積極尋求挽回聲譽,但後來又爆出保安危機。(VCG)

假新聞精於煽情

BBC分析這三國民眾的接收的假新聞內容,例如印度人經常收到「某位朋友或家人的孩子被擄」的假消息,他們本着保護家人和社區的心態,將消息傳遍天下。結果導致當地經常發生針對無辜陌生人的暴力事件,估計在2017年有最少32人就是喪命於民眾誤信流言的襲擊。

研究更發現,在當地Twitter散佈的虛假消息來源中,有部分是與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支持者勢力重疊。

至於在非洲的情況,假新聞的內容與國家形象不無關係,肯尼亞有3成的Whatsapp上的消息都是金錢和「電子零件黨」的詐騙內容,而尼日利亞則有不少與軍方或恐怖主義有關的假消息。BBC的報告認為,這些消息旨在刺激人們對民族身份的認同,所以內容的數據並不重要,如何煽情才是重點。

BBC經分析的1.6萬個Twitter帳戶以及3000個Facebook專頁後指出,右派傳達的訊息力度更強以及更連貫,而左翼的假新聞網站組織則較鬆散——而即使它們是有組織,訊息的效力也較弱。

在印度,智能手機愈來愈普及,也使假新聞的隱憂愈來愈大。(視覺中國)

(英國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