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戰火下 黎巴嫩經濟滑向災難邊緣
經過四年的水深火熱,黎巴嫩眼看着正從危機中走出,這一希望卻又被近來的一系列暴力事件打破了。
作者: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社會學教授John Nagle、種族衝突研究中心(Centre for the Study of Ethnic Conflict)學者Drew Mikhael
惡性通貨膨脹、債務違約和公共服務崩潰,一連串的事件令黎巴嫩陷入19世紀中以來全球最嚴重的危機事件之一。人們曾預測2024年該國將出現經濟復甦的跡象。然而,面臨被捲入以巴戰爭的風險,黎巴嫩這一絲令人振奮的曙光已經消失。
1月2日,哈馬斯高級政治官員薩利赫・阿魯里(Saleh al-Arouri)在貝魯特南部遭暗殺。在此之前,黎巴嫩南部地區則每日遭受以色列炮轟。
這些衝突已導致黎巴嫩境內75,000多名公民流離失所,另有25人死亡。此外,寒假期間還有「半數以上前往黎巴嫩的旅遊預訂被取消」。旅遊業受到的衝擊會迅速扭轉2023年微弱的預期經濟增長。
聖誕節期間,空氣中也充滿着黎巴嫩人對衝突前景深深的憂慮。一旦被捲入衝突,黎巴嫩國內便會有更多的人流離失所,國家服務也會不堪重負。
以色列和黎巴嫩間上一次發生衝突是在2006年,造成的損失估計達67.5億美元(約合528億港元),還有數千人死亡或流離失所。
2006年黎巴嫩戰爭的重演會造成人道主義災難,令黎巴嫩本已陷入困境的經濟雪上加霜。值得注意的是,一場新的衝突很可能會迫使成千上萬生活在黎巴嫩的人逃離該國,加劇移民他國的趨勢,而周邊的地中海國家也清楚這一點。
戰爭前奏?
擁有武裝的黎巴嫩真主黨受到伊朗的支持,把自己定位為以色列的一股抵抗力量。據估計,真主黨擁有13萬枚火箭和導彈,隨時可以在與以色列的衝突中使用。
不過,真主黨雖然與以色列立場相對,該組織的領袖納斯魯拉(Sayyed Hassan Nasrallah)在言辭上卻很克制,意味着真主黨希望避免戰爭。
薩利赫・阿魯里在貝魯特遇刺後的第一時間,納斯魯拉討論了通過談判「解放」黎巴嫩全境的機會,並讓以色列不再通過黎巴嫩領空和領土向敘利亞發動襲擊。這種會談是有先例的。2022年,黎巴嫩和以色列在美國的調解下進行談判,明確劃定了兩國可以勘探天然氣的範圍。
美國似乎已經接收到納斯魯拉的暗示。1月11日,美國高級能源顧問霍克斯坦(Amos Hochstein)抵達貝魯特,討論如何緩和黎巴嫩和以色列之間的緊張關係。
雖然有這些看似積極的跡象,但民眾清楚黎巴嫩未來的局勢岌岌可危。納斯魯拉正在走鋼絲——他既要避免讓黎巴嫩被捲入一場難以承受的衝突,又要努力確保真主黨維持作為以色列「抵抗力量」的信譽。
黎巴嫩街頭的人們擔心談判無法解決這一局面,真主黨最終將不得不採取進一步行動,令衝突升級。據報道,以色列於1月14日在黎巴嫩南部暗殺了兩名真主黨指揮官,這只會增加真主黨的壓力,迫使其做出回應。
黎巴嫩為何如此脆弱
過去十年,黎巴嫩已經被幾場危機推向崩潰的邊緣。2011年鄰國敘利亞爆發內戰,估計有150萬難民前往黎巴嫩尋求庇護,黎巴嫩接收的難民數量,按人均比例和空間(每平方公里)比例都為全球最高。
2019年以後,黎巴嫩還面臨嚴重的經濟危機,且在疫情爆發後加劇。這場危機讓約80%的黎巴嫩人生活在貧困之中,36%的人生活在赤貧線以下。
2020年,貝魯特港口發生爆炸,218人死亡,該國首都部分地區遭到破壞,危機再度加劇。爆炸導致貝魯特一半的醫療中心無法運作,影響了該市56%的私營企業,造成高達46億美元(約合360億港元)的物質損失。
政府深陷腐敗且權力分散、運行失調,這讓黎巴嫩本就艱難的局勢更加糟糕。黎巴嫩在全球180個國家的腐敗排名中位列第150,政府更在十多年間都未能通過預算,針對大選還存在着可信的賄選及政治干預的指控。
危機下首當其衝的黎巴嫩公民將矛頭指向了政府。2019年10月,隨着國家經濟崩潰,估計200萬民眾走上街頭要求政府下台。
民調還表明,人們對國家政府和領導人的信任度迅速下降。只有8%的黎巴嫩公民表示他們非常信任或相當信任政府。
這一比例明顯低於其他受訪中東國家。在伊拉克,公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位列倒數第二(僅高於黎巴嫩),但表示非常信任或相當信任政府的民眾比例則比黎巴嫩高得多(26%)。
停火至關重要
考慮到局勢的脆弱,黎巴嫩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與以色列之間爆發戰爭,為此需要讓加沙地區立即停火。
除此之外,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已經達成了潛在協議框架。聯合國安理會第1701號決議規定以色列尊重黎巴嫩主權,並在邊境部署聯合國維和部隊。
為防止發生人道主義災難,黎巴嫩迫切需要來自國際上強而有力的壓力來執行這一協議。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