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疾病衍生「次生死亡」? 日本能登半島地震救災考驗岸田文雄
日本能登半島7.6級地震發生至今已過去兩個星期,死亡人數達到221人,另有20多人失蹤、數百人受傷。隨着餘震引發的山體滑坡風險持續,寒冷天氣和傳染病威脅2萬餘名災民,即便是在安全的避難所內,當地許多患有慢性病的長者恐面臨「二次死亡」的風險。
位於日本海沿岸的石川縣,自元旦當日發生「特大災害」以來,該地區發生逾千次餘震,能登半島周日(14日)起更遭受寒冷天氣侵襲,截至14日清晨5時,受災嚴重的輪島市、七尾市及珠洲市都錄得攝氏零下2度以下的低溫。
目前,許多地區尚未恢復通電,受損毀的道路阻礙了毛毯等各類救災物資的運輸,更有數百名偏遠地區的災民幾乎得不到任何物資支援。能登半島上有6個城鎮上絕大部分地區持續缺水,令避難中心內傳染病風險增大。
不僅次生死亡,還有……
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該地區的長者預計將受到遭受格外嚴重的打擊,許多疏散至避難中心的長者面臨健康威脅。據信,目前已有13名獲救人員因突發疾病或慢性疾病死亡。《每日新聞》報道指,有年老災民在禦寒物資不足的體育館避難,出現心臟不適,惟但由於道路不暢,救護車過了一個小時才趕到,最終該名災民第二天在醫院逝世。
石川縣的救災官員Shigeru Nishimori稱,災民在「不習慣的地方生活的壓力和緊張」引發了這些次生死亡。
日本醫療協會常務理事細川栄隆表示,部份地方的廁所無法沖水,災民只能用膠袋來處理身體排泄物,而這些區域報告出現傳染病症狀的人數也在持續增加。《每日新聞》引述衛生部、日本傳染病防治協會等消息指,截至1月13日,142名災民在避難中心檢查出新冠、流感等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還有24人感染諾如病毒等胃腸道傳染病。
有醫療專家表示,除了天氣寒冷以外,隔離空間的不足、長期被困在避難處缺乏活動、體力和抵抗力下降等均使得疾病傳播有所加劇。在輪島縣輪島高中避難所,志願者利用空置教室隔離來自各個避難中心的傳染病患者,但隔離空間因感染者人數激增而越來越少。
研究過2011年日本東北部地震的國際災難科學研究所(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Disaster Science)所長栗山進一則指,經歷災難的人口死亡幾率會增加一倍,而當中最脆弱的群體可能會被忽視,他們會因為不知道錯過分發的食物。栗山還說,日本人往往「默默忍受」,這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老化社區受災深 考驗岸田應對能力?
除了「二次死亡」的風險外,此次受災嚴重的輪島市、珠洲市、能登市等均是老齡化嚴重的市鎮,僅在珠洲市和能登市就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年齡超過65歲。這類地區在受災後,撤離所需時間更長,災民的醫療、護理需求都更大,次生死亡的風險也就更高。
舉例在2016年造成276人死亡的熊本地震中,只有50人的死亡是地震直接導致(例如被困在倒塌的建築物下),而間接傷亡人數是這個數字的四倍多。熊本縣政府其後對197名間接死亡者進行調查後發現,約80%的遇難者年齡在70歲或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老化社區本身的受災情況也可能更嚴重。在地震頻發的日本,全國各地房屋根據建築法規進行過抗震改造,但石川縣等老化社區,許多房屋建於1981年建築法修訂以前,不符合防震規範,尤其是老式木結構的房屋,很容易受到強震影響。據石川縣珠洲市政府的數據,截至2019年3月,該市約6,000所房屋中,只有51%達到了國家抗震標準,遠低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為87%。
有防災專家表示,老年居民更不願意在晚年花錢對老房子進行改建、加固。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西村卓也表示:輪島和珠洲的許多房子可能被厚重的泥瓦片「壓垮」,這些瓦片本可以用較輕的材料代替,「但由於成本問題,居民很難進行這些加固工作」。
目前,縣政府計劃將縣內外受損相對較輕的酒店和旅館作為第二避難中心,以長者、孕婦為先對災民進行二次疏散。石川縣知事长谷纮說:「在過去的災害中,間接死亡人數超過了災害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數,我們希望採取行動防止這種情況發生」。
昨日(14日),首相岸田文雄首度訪問災區,期間他促膝傾聽災民需求。然而,由於岸田事發14天後才倉促訪問,因此也有部分災民冷漠對待他,認為他姍姍來遲,更有災民批評他現在才巡視災區是「作秀」。當局被指救災進度緩慢,共同社民調顯示有六成受訪者認為,岸田在應對地震沒有充分發揮領導能力。
雖然岸田文雄表示會盡快令災區居民生活回復正常,惟不少災民認為當局加快撥款支援,以幫助災區建設臨時住宅及為災民提供生活支援。這次災情似乎將會無可避免為民望低迷的岸田政府帶來一定的潛在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