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教科書式」種族滅絕? 國際法院或叫停加沙軍事行動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1月11日,面臨種族滅絕罪指控的以色列出席聯合國國際法院聽證會,為其在對哈馬斯戰爭期間給加沙地區巴勒斯坦人造成的傷害辯護。有專家認為以色列犯下「教科書式」種族滅絕罪,惟定罪仍十分困難且將耗時多年。而對於以色列而言,本周的聽證會最迫切的問題在於法院會否採取臨時措施,勒令以色列在案件審理期間暫停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去年10月對以色列發動襲擊、引爆戰爭以來,至今已有逾23,000巴勒斯坦人喪生,當中大多數為平民。因此,南非於12月向海牙國際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ICJ)提出訴訟,稱戰爭期間大量平民被殺,加沙人因以色列的封鎖政策而難以獲得食物、水等基本物資和醫療服務,據此指控以色列有計劃的對加沙巴勒斯坦人實施種族屠殺,違反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

法院或勒令以軍停火?

南非在訴狀中稱,以色列「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民實施了、正在實施並有可能進一步實施種族滅絕行為」,要求法院在案件審理期間採取臨時措施,包括敦促以色列停止襲擊加沙,懲罰公開煽動種族滅絕的行為,以及取消限制救援物資進入加沙的措施。本周四和周五法院將只就臨時措施的提案進行聽證。

由於定罪門檻頗高,幾十年來全球有關種族滅絕的國際訴訟中,至今未有國家被判種族滅絕罪。不過,對所有涉及公約的案件,法院都採取臨時措施來防止不可挽回的損害,包括在2020年禁止緬甸對羅興亞人的鎮壓行動。

國際法專家們稱,通過臨時措施的門檻很低,南非只需要在兩日的聽證會上,初步證明種族滅絕的指控是可信的,或者至少存在發生種族滅絕的「嚴重風險」。2007年,國際法院在審理「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一案時指出,「國家在得知或通常應該得知存在發生種族滅絕的嚴重風險」時,就有防止其發生的義務,而不能等到種族滅絕已經發生才去試圖阻止。

不過,即便法院要求暫停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以色列仍然可能選擇不遵守,就裁決提出反對意見(例如法院是否有權審理該案,以及南非是否有資格提起訴訟)。南非則可以訴諸安理會要求強制執行裁決。但去年烏克蘭訴俄羅斯一案中,國際法院通過臨時措施要求俄羅斯暫停軍事行動,但在安理會擁有否決權的俄羅斯拒絕了這一決定。以色列同樣有機會可以依靠在安理會的盟友,否決臨時措施。

以巴戰爭:圖為2023年12月30日,在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戰爭持續期間,一輛以色列坦克在以色列-加沙邊境附近行駛。(Reuters)

「教科書式的種族滅絕」?

美國斯托克頓大學(Stockton University)種族滅絕研究項目主任Raz Segal認為,以色列的行動是「教科書式的種族滅絕案例」,滿足了種族滅絕的定義:

以全部或部分消滅某一民族、人種、種族或宗教團體為意圖,對該群體的成員進行殺戮;造成嚴重的身體或精神傷害;通過蓄意令該群體生存在會對其造成身體傷害的環境中;採取防止生育措施。這四種行為中滿足任意一種即被視為種族滅絕。

Segal認為,以軍對加沙地區進行大規模的空襲,以及全面封鎖水、食物、燃料和醫療用品等基本必需品的供應,已經滿足了這四中的前三種。

但定罪的難點、也是學者間爭議最大的是,有關「意圖」的問題。研究種族滅絕問題的學者Ernesto Verdeja解釋稱:「我們必須證明犯罪者不僅採取了行動,而且他們實施行為時有非常明確的摧毀該群體的意圖。這可能是一個很高的標準,因為很多時候人們會助長種族滅絕政策,即便這並非他們的直接意圖。」

2024年1月11日,海牙國際法院就以色列被控種族滅絕案召開聆訊,大批巴勒斯坦支持者在法院外示威。(Reuters)

以色列或陷「艱苦的鬥爭」?

迄今,全球種族滅絕案件中國際法院對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做出了終審判決(而且是在立案14年後),而受控的塞爾維亞也只被判違反公約中防止種族滅絕的義務,沒有被定罪種族滅絕。法院在判決書中寫道,儘管塞族部隊雖然對波斯尼亞族人實施大規模虐待、毆打、強姦和酷刑,但沒有確鑿證據表明他們有全部或部分消滅該群體的意圖。

南非雖無需在本周的初審提出確鑿證據,但仍要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信的證據、顯示以國種族滅絕的意圖,因此,戰爭期間以色列領導人、官員的煽動性言論就成了關鍵。例如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講話中引用聖經,將巴勒斯坦人塑造成敵人、呼籲民眾記得他們「所做的一切」;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稱所有支持哈馬斯的人都是恐怖分子、應該被摧毀;赫爾佐格(Isaac Herzog)稱:整個巴勒斯坦都要為襲擊負責、「平民沒有意識到、沒有參與其中的言論是不正確的」。

2024年1月7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在特拉維夫出席內閣會議。 (Reuters)

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法學院教授Eliav Lieblich稱,這些政客們「魯莽」和「不負責任」的言論給了南非證明以國種族滅絕意圖的依據。考慮到法院針對臨時措施的門檻很低,以色列在這次初審中面臨很大的風險。

Lieblich稱,以方將面臨「艱苦的鬥爭」:「必須讓法庭相信,總理和其他內閣部長所說的並不是真心話,他們的話並沒有反映出加沙當地實際發生的情況」。

雖說國際法院的裁決不存在刑事影響,且美國極有可能在安理會上否決針對以色列的制裁,但假如判決不利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法學院教授Robbie Sabel認為,仍會對該國的國際地位有所影響。他說:「這將玷污我們的聲譽,且不會有利於我們的外交健康。」

最後,Lieblich也指美國對這項裁決的反應並不樂觀,他表示由於民主黨的進步派勢力,美國總統拜登或將陷入困境。其黨內可能會強烈反對美國持續向以色列出售武器、拜登政府向以色列提供的外交支持,以及在安理會提供的政治掩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