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球獎2024︱亞裔演員首奪迷你劇視帝后 《齮齕人生》何以大熱?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第81屆金球獎》於今日(8日)舉行,Steven Yeun和Ali Wong首次提名,就憑黑色喜劇《齮齕人生》(Beef)奪得「最佳迷你劇集及電視電影男主角」和「最佳迷你劇集及電視電影女主角」,是首次有兩位亞裔演員同時包攬男女主角獎項。

這部劇去年4月甫播出,便在全美各地引起熱話,尤其是千禧世代,其背後反映的更是新興的美國夢詮釋,徹底扭轉了過去多代美國人的固有想法。

《齮齕人生》講述兩位素未謀面的亞裔陌生人,在經歷各種巧合後成為憤怒的鬥氣冤家,其後更因此而使得人生愈發瘋狂脫序的故事。故事一開始講述兩位心情欠佳的司機剛巧在停車場出車離開時遇上,二人前路被阻下煩躁響咹各不相讓,甚至演變成瘋狂駕駛互相追趕的行為。及後,兩人在各自職場與家庭的重重壓力下,不斷的你來我往、沒完沒了,負面情緒如雪球般越滾越大,不受控似的以牙還牙,最終走上不可逆轉的結局。

該劇是由《奇異女俠玩救宇宙》同一製作公司A24團隊創作,劇情與拍攝技巧卻不再天馬行空,情節雖略嫌誇張,卻不失為平實貼地,細緻地反映出美國中產與基層人士的煩惱。其中,劇名《Beef》並非「牛肉」的意思,而是美國俚語的用法如「Have a beef with someone or something」,有「過節、衝突」之意,即「我不妥你或不妥一件事」。

《齮齕人生》被認為是繼《奇異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後另一神作。(Netflix)

Amy Lau(Ali Wong 飾演)身為一位矽谷成功創業家,過着中產優質生活,經營植物銷售生意,丈夫是美籍日裔家居擺設藝術家,出身於藝術世家。不過,丈夫暫無藝術成就,且是個「媽寶」,在母親的羈絆下,未能給予妻女充分依靠,導致婚姻早亮紅燈。她算是個典型在美國捱出頭的第二代亞裔人士,為更加融入主流社會,經常勉強自己做一些不願意或不喜歡的事,時刻帶着面具做人。

而Danny Cho(Steven Yeun 飾演)則是一名細小承包商,他背負着遠在韓國的父母以及每天宅在家的廢物弟弟,家庭重擔十分大;對他而言生活是一片空虛,缺乏理解和關愛。因此,兩人的相遇加上及後彼此窮追不捨的展開復仇,他們反倒有點「如獲至寶」,故決定奉陪到底。

兩位主人翁角色均符合美國亞裔的刻板印象,全劇多數角色設定均是美國亞裔移民第二代。因此,該劇一上映便在亞裔圈子廣受討論,好評如潮,認為內容生動且準確地探討亞洲文化,很容易在劇中角色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引發深深共鳴。尤其是東亞國家的移民群體,他們普遍認為兩位主角面對父母、家庭、事業的心理困境,如家庭間的溝通、家長管教、身份地位、金錢及價值觀等,幾乎就是自己的「倒模」一樣。

Danny每逢遇到問題,也會試圖通過狂吃Burger King雞肉三文治來減壓。(《Beef》劇照)

狂食Burger King、嗜甜 道出的「代際創傷」

只不過,《齮》劇並不僅於探討亞裔處境,其真正使得劇集獲得廣泛的討論度,背後其實是它說出了美國「千禧一代」(Millennials,即1980年代至1996年出生的一人)的中年危機。

Danny背負着整個家庭的重擔,不僅有其父母和弟弟,還有犯案纍纍的表兄,甚至因此而惹禍上身。缺乏金錢、感到無比空虛的他,每逢遇到問題也會試圖通過狂吃Burger King雞肉三文治來減壓,其吃相如將三文治當成工作,完全是吃力不討好;而Amy則嗜好甜食,這是她鬱悶的童年留下來的「創傷」,更將此傳給了她的女兒。

透過充滿壓力的千禧世代的情緒化進食,多少說明了這一代人需要發洩的往往並非別人,而是身處於困境中的我們自己。只是在潛意識中,將其他人當成所有不順的咎責對象,以此讓我們的人生看起來像是簡單一些。

美國TikTok創作者Megan Cruz指出:「該劇挖掘了年輕世代數十年來的創傷和憤怒,還有感覺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地位,或者真正與其他人聯繫的恐怖現狀。」她解釋,許多千禧一代的生活被一場又一場的全球危機反復拖累,一直被告知得等待屬於自己的機會,這種生存的困境最終演變成憤怒。

劇中講述的代際創傷,即一代人的心理創傷,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無意間或會影響到下一代甚至數代人。(Getty)

Cruz認為,《齮》劇將成為同類型千禧世代劇集的先鋒,未來將會有更多描繪此一世代生存困境的影視作品面世,「對我來說,這個類型的一些特徵是,主角是一個處於停滯狀態的成年人,一個缺乏真正機會和成長的個人。」

的確,兩位主人翁作為80後的一代,同樣感嘆過去數十年的發展迅速,諸如快餐、二手煙、手機以至互聯網等,使他們被迫快速進入全新的陌生領域,情況有如「白老鼠」。有意見認為,劇中講述的其中一個重要課題之一是情感創傷,尤其是代際創傷,即一代人的心理創傷,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無意間或會影響到下一代甚至數代人。

《齮》劇的精彩在於,它呈現出許多看似莫名奇妙的爭執,原來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世代的、想像的諸種原因,以及為世所迫的環境,導致鑄成大錯。正是這種受世代、大環境所逼迫的無奈,讓許多年輕一代心感共鳴。

《齮》劇之所以引起迴響,或許是它挑戰「美國夢」成功的定義。(Getty)

新興的「美國夢」是……?

誠然,本劇能夠討論的地方還有很多。但最讓人有感而發的一點,或許是它挑戰「美國夢」成功的定義,闡述千禧世代追夢時經歷的迷惘與失落,並希望藉此種下療癒和理解的種子。《華爾街日報》更指出:「《齮》劇的確搞笑,但讓這笑意加深的卻是其不停地探討現代人深切的孤單,尤其在階級議題和美國人的成功定義上。」

追逐「美國夢」的成功人生,過去一直是無數當地人生命中的沉重枷鎖,惟無論是成功或失敗,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不管是如Amy般看似成功、飛黃騰達,背後卻必須犧牲所有作為代價;又如Danny雖看似沒能成功,卻是大多數美國亞裔的真實寫照。

從《齮》劇可以看出,新興的美國夢似乎不再以「誰能賺最多的錢」或「購買最大的房屋」來定義,而是誰能夠在這片土地上活出最真實的自己,找到心中真正的和解與平靜,才算得上是最大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