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萬高鐵蓄勢待發 新隆高鐵卻一波三折?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曾經兩度遭遇喊停的吉隆坡—新加坡高速鐵路(簡稱新隆高鐵)建設方案,在馬來西亞團結政府上台的10個月以來,又出現了轉機,有重新恢復修建的可能性。據筆者理解,之前喊停的原因是政治因素多於經濟因素,尤其是受前首相馬哈蒂爾(Mahathir Mohamad)影響的種族因素,以及新馬兩國之間合作的得失問題。不能排除的原因之一是馬哈蒂爾等人看不得新加坡在高鐵建成後,可得到較馬國更多的好處。

其實這個核算也很簡單,吉隆坡和新加坡為高鐵兩頭的終端站,銜接新加坡終端的是遠比吉隆坡國際機場更為成功與高效的樟宜國際機場,目前每年吐納的國際遊客人數,超過吉隆坡國際機場。新隆高鐵路線全長328公里,銜接新加坡的僅是一小段,新加坡只須負責承建屬於自己的15公里路段,投資額小。

如此評估雙方得失,馬哈蒂爾主義及其邏輯思維似乎很在理。更極端或缺乏國際視野的馬哈蒂爾追隨者,甚至可能聯想到,要建高鐵不如建到新山就好,連接到新加坡就只能讓新加坡得益,對馬方好處不多。對此類言論,筆者想根據經濟地理原理稍作分析。

吉隆坡—新加坡高速鐵路(簡稱新隆高鐵)的計劃路線圖。(wikipedia)

但凡一項大型投資項目的開發,均會導致地理空間產生一定層次的良性擴散作用(spread effect)和負面的迴流效應(或極化效應,backwash effect)。新隆高鐵的開發,意味着吉隆坡終端大馬城中心及周邊地段將獲益,地價飆升;吉隆坡至新山沿途西海岸停留站城市周邊地區,也會在擴散作用下獲得實惠,增強發展潛能,人口和商業活動向它靠攏。

在擴散作用發揮的同時,東海岸較落後地區將出現涓滴效應,吸引人口向獲得擴散惠利的地點移動並尋求就業機會。隨之而來的是較落後地區基於人口壓力下降,剩餘人口的人均收入將會獲得提升。人口壓力下降和工資上升,將促進鄉區各類生產活動走向機械化和自動化。

總的來說,高鐵的成功運營,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馬國城市群之間以及城鄉之間的人流和物流互動率,產生聚集經濟效應,拉動沿線整體區域的聯繫效率與質量,帶動較滯後地區的人口流入,刺激經濟發展,過程中還可協助馬國經濟轉型,以邁進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從民族融合層面來看,高鐵系統會帶動更多較落後地區的馬來人、華人和印度人聚居到新開發的地段,包括停留站城市周邊的二、三線城鎮。

鄰國印尼的首條高速鐵路10月將正式營運,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9月13日試乘雅萬高鐵

+2

儘管修建高鐵具有諸多有利因素,但經濟可行性還有待進一步審核。因為在嚴重依賴小汽車出行的馬國,不容易估算乘客流量;要依靠國際遊客,則必須以旅遊業為基礎的發展和服務素質為前提。鑑於建造費包括高昂的土地徵收費,票價不可能低,估計應在目前川行於新隆之間的大型巴士票價的兩倍以上。

根據最新消息,高鐵建設成本和風險將由私人投資者承擔,估計建造費介於200億新元至250億新元(約1144億至1430億港元)之間。消息也指出,有五家馬國上市公司有望標得承建工程,它們是楊忠禮機構、MMC機構、馬資源、WCT控股和成功置地。

馬來西亞高鐵機構(MyHSR Corp)今年7月表示正在全面開展「新隆高鐵」的重啟計畫,並向民間企業徵求提案。圖為概念圖。

至於為何不向擁有先進技術的國際企業招標,我想不外是給予馬國企業承建機會,成功標到工程路段者,可以自行邀請擁有先進技術的外國公司合作。承建模式包含設計—建設—融資—運營—移交五個程序。最後程序是在運營權結束後,移交資產管理權,由誰接管乃是關鍵問題。新馬兩國政府必須共同協商,謹慎公平負責地處理。

馬來西亞目前已站在先進國的門檻前,高鐵無疑將帶來新的突破機遇。新馬只要能冰釋前嫌,坦誠相對,排除先前巫統政府慣用的政商朋黨作業,取得新加坡信任,高鐵的成功修建與經營,是指日可待的。

高鐵雖能加強城市間與城鄉間的聯繫與流動效率,但同時會促使欠發達地區的資金、人才和其他資源向較發達及行政效能較高的地區聚集,結果是實力強的城市群獲利更多,與落後鄉區的差距擴大,帶來負面的極化效應。基於這一點,馬國中央政府必須作出政策調整,使社會兩極現象最小化。

作者:黃大志,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客卿教授,原題為「再談一波三折的新隆高鐵」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