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土耳其而言 今年大選或是轉折性公投|專家有話說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5月14日,浙江外國語學院「西溪學者(傑出人才)」、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教授,浙江外國語學院經貿產投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國工商銀行土耳其子行行長陳玉寶研究員在《潮新聞》發表專論,解讀土耳其大選。以下內容全文轉自《潮新聞》:

5月14日,土耳其將舉行大選,選舉新一屆總統及600名大國民議會議員。4名政府公布的合法總統候選人分別是,執政黨「共和聯盟」候選人、69歲的現任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反對黨派共和人民黨(CHP)的候選人、74歲的克勒奇達爾奧盧(Kemal Kılıçdaroğlu),58歲的國土黨領導人因傑(Muharrem İnce),以及55歲的極右翼ATA聯盟候選人奧安(Sinan Oğan)。然而,大選前3天,因傑宣布退出選舉,其追隨者大概率要轉向支持克勒奇達爾奧盧,埃爾多安的壓力進一步增加。

上一次大選於2018年6月舉行,標誌着土從議會制向總統制過渡,埃爾多安獲勝。但是,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正發黨,AKP)自2015年6月以來,首次失去議會絕對多數席位,迫使其依賴盟友巴赫切利(Devlet Bahçeli)的民族主義運動黨通過立法。

最新民調顯示,埃爾多安支持率已落後於克勒奇達爾奧盧,兩人分別為41.1%和42.6%。選舉大概率會進入第二輪並於5月28日舉行,兩人勝負難料,因此14日開始大選可能變成土耳其權力體系和經濟、金融、外交政策轉折點。

編按:土耳其國營傳媒阿納多盧通訊社(Anadolu Agency)5月14日指,97.45%選票已做統計,分布情況為埃爾多安49.49%,克勒奇達爾奧盧45%。

埃爾多安連任成功的希望大嗎?本次選舉會不會成為土耳其國家命運的轉折點?若克勒奇達爾奧盧上台,土耳其會「往西轉」嗎?

潮新聞特約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和浙江外國語學院經貿產投研究中心主任、前中國工商銀行土耳其子行行長陳玉寶,聯手為你帶來獨家觀察。

土耳其大選:圖為2023年5月1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與妻子一同向支持者致意。(Reuters)

本次大選可能變成「制度公投」

土耳其各黨派很早就已啟動2023年的選舉準備工作。反對派一直主張恢復議會制,而由正發黨與極右翼民族行動黨組成的人民聯盟則認同現行總統制並希望進一步加強。正發黨也呼籲反對派參與制定新憲法的立法工作,以免今年(2023年)的選舉變成「制度公投」。

早在2021年10月,土耳其共和人民黨、好黨、幸福黨、民主黨、民主與開創黨以及未來黨等6個反對黨就開展了「國家政治體制從總統制改為議會制」的談判。經過4次會議,就包括選舉門檻、總統令、財政部援助等 13條議題達成一致。

2022年2月,6反對黨領導人簽署「加強-改進」的議會制聲明。協議概述了該聯盟有關政體改革的聯合提案,承諾實現民主、人權、法治和權力制衡,旨在徹底改革2018年生效的體制。在強化議會制下,總統任期為7年,限期一屆,總統只擁有象徵性權力。在新制度下,總理擁有組閣權。反對黨還建議將選舉門檻從目前的10%降至3%。

2017年修憲公投通過了正發黨和民族行動黨提出的18項憲法修正案,將議會內閣制改為總統制,使絕大部份權力掌握在總統手中。埃爾多安則在2018年6月總統選舉中勝出,成為實行總統制後首任總統。他不僅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領導人,還可繼續擔任政黨主席,有權任命副總統、部長和司法官員,也可不經過國會批准就頒布法令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可以解散國會。

大選結果或將成為土耳其外交政策轉折點

近年來,以土耳其為代表的中等強國強勢崛起,引發各方關注。俄烏衝突爆發後,土更是頻頻亮相國際舞台,扮演微妙角色。鑑於橫跨歐亞的重要戰略地位,土一直深受全球權力轉移以及相關區域的地緣政治動盪和權力真空的影響,遊走在與西方傳統強國結盟和與非西方大國結盟之間。

但自「阿拉伯之春」風潮以來,土外交政策路線悄然生變。近年來土與美歐國家齟齬不斷,其一系列外交舉動改變了自身政治與安全傳統。埃爾多安致力於建設一個「新土耳其」,在對外戰略上,調整傳統親美歐路線,積極插手中東事務並追求主導地位,同時重視發展與中國、俄羅斯等國的關係,奉行多維度和更加獨立的外交政策。這一轉變深受土國內政治經濟困境的影響。通過製造與歐美的衝突,試圖轉移國內治理壓力。但激進的外交政策反過來也會加大其內部困境,對國家治理能力造成負面後果。一是外交政策誇大安全保障需要,導致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二是外交政策導致國家風險增加,產生一系列負面影響。

土耳其大選:圖為2023年5月15日,在土耳其安卡拉舉行的選舉之夜,土耳其主要反對派聯盟的總統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Kemal Kılıçdaroğlu)現身共和人民黨(CHP)總部。(Reuters)

土最近的外交政策增加了安全保障成本。

以與俄羅斯的S-400導彈交易為例,土未能形成自洽的外交邏輯。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與俄簽署了價值25億美元的S-400導彈採購協議。儘管土政府宣稱此交易包含「技術轉讓」價值,但目前還沒證實購買S-400導彈對消除安全威脅的實際作用,且這筆交易成本過高。除了購買導彈的成本,土還遭到美國制裁。同時,此舉對土與北約成員國長達數十年的安全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土與西方夥伴之間日益嚴重的裂痕和信任問題,也導致土被孤立在跨大西洋集團之外。

在全球權力轉移時期,地緣政治風險和日益上升的政治不確定性,是投資者的主要擔憂。

一些中等強國採取對沖戰略和約束政策,來緩解日益增長的不確定性和對其國民經濟的影響。然而,土耳其反其道而行,過去10年的激進外交政策加劇了經濟脆弱性。在經濟低迷之際,這種激進外交政策的局限性突顯。對於正義發黨和埃爾多安來說,經濟問題關係其執政穩定性與合法性。而反對黨派「人民聯盟」的候選人克勒奇達爾奧盧則公開表示,土首要任務是修復與西方國家的關係,而不是與俄關係。這表明若克勒奇達爾奧盧當選新總統,將會改變現有的外交政策。

大選結果將決定土能否回歸正統貨幣政策並提高央行獨立性。

各國都在政府主導的經濟和金融政策與中央銀行管理的貨幣政策之間存在矛盾。金融和經濟政策主要側重於實施政策計劃,政府通過降低商品和服務價格滿足公眾輿論需求,通過降低利率來安撫投資者。而貨幣政策在確定趨勢和利率時必須考慮一些因素,中央銀行不能隨意降低利率,這會導致市場內部的通貨膨脹率升高,隨之而來的是本國貨幣貶值和降低投資吸引力,因此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矛盾難以調節,而改為總統制以後的土耳其更是如此。

埃爾多安不止一次批評本國銀行在國家遭遇多重經濟困難時,仍提高利率以獲得不公平利潤,認為銀行體系被所謂的利率遊說集團控制。因此,他以經濟良好為由一再降低利率,並多次解職央行行長。同時,他不斷強調要與高利率作鬥爭,認為這是正發黨政府20年執政的基石。減息能為土經濟實現若干目標,包括鼓勵投資,以更低成本提供廉價貸款,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尤其是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貸款。但銀行也有其設定利率的機制,它們作為「中間人」,接收儲戶的錢,然後以項目融資或直接現金借貸的形式重新放貸。反對派聯盟此前承諾,若大選獲得勝利,將回歸正統的貨幣政策,提高央行的獨立性。

土耳其大選:圖為2023年5月15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支持者在正義與發展黨(AKP)總部外揮舞旗幟。(Reuters)

埃爾多安和執政聯盟選情堪憂。

土耳其正在經歷貧困化增長。據土國家統計局5月4日發布的《2022年收入和生活條件調查》顯示,依照富貧程度依序分為5個級距,20%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為48%,較2020年同比增加1.3%;最窮困的20%只占總收入的6%,較2020年同比減少0.1%。20%最富有人群的收入與20%最窮困的人群的收入之比從8降至7.6。此外,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2022年預估為0.415,較上年增加0.014點。

高通脹以及對官方的數據存在質疑。土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4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環比增加2.39%,按年統計同比上漲43.68%。4月份年度核心通脹率為45.48%。至此,月度通脹連續52個月持續上漲。但據獨立的通貨膨脹研究小組(ENAG)的數據顯示,土4月份年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通脹率)為105.19%,月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通脹率)為4.86%,遠高於官方數字。政策利率與整體通脹之間的差距(實際負利率)擴大至 35個百分點。當前核心通脹與政策利率之間的差異為 36.9基點。土成為G20通脹率最高的國家。

貪腐現象嚴重。十年埃爾多安執政期間,土貪腐現象逐漸加劇,2022年創下最差勁的數字,清廉指數在180個國家中滑落至第101位。繼2021年土被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列入灰名單後,2022年延續下滑趨勢,因素包括大量未登記的資金進入該國,並在俄烏戰爭、司法機構政治化、民主領域縮小以及對反對派的鎮壓後增加。

黑手黨領袖言論嚴重破壞執政黨形象。土黑手黨領袖佩克(Sedat Peker)最近在社群媒體爆與埃爾多安關係密切的內閣首長、前高官或他們身邊人的料,指控內容包括性侵、販毒、殺人、貪腐等,吸引數以百萬計民眾圍觀,震撼土耳其社會,引發在野黨窮追猛打。

埃爾多安的支持率已從地震後出現的下降態勢轉為上升,不過,還是被克勒奇達爾奧盧反超。此前多種預測表明,選舉第一輪結束時埃爾多安的得票將低於50%。海外選民和青年選民的投票將比預期更具決定性。最近民調數據顯示,高通脹和土耳其里拉貶值嚴重影響收入,尤其是構成執政黨選舉基礎的工人和中產階級的收入。

此次大選埃爾多安需要面對空前團結的反對黨聯盟,該聯盟希望延續2019年地方選舉時的合作經驗,在首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以及其他城市擊敗正發黨推舉的市長候選人,儘可能獲得更多的議會席位。同時,土當前低迷的經濟狀況以及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壞,也增加了選舉的不確定性。通過近幾次的民調數據也能看出此次大選的膠着,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大選結果如何,都會使土耳其經濟發生波動,土耳其也將迎來新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