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麥失收、牛奶荒來襲 歐洲如何應對500年來最嚴重旱災?
自今年夏天以來,歐洲多國持續受到熱浪侵襲。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search Centre,JRC)上月發表報告警告,歐洲大陸正經歷近500年來最為嚴重的一場旱災。現時,乾旱天氣經已影響不少歐洲國家夏季的蔬菜和水果收成,並預計會進一步造成牛奶荒及「熱通脹」(heatflation),或加劇全球糧食危機。面對這場經已波及逾半歐洲土地的嚴重乾旱,各國均努力想盡辦法舒緩應對。
據上述JRC的報告預測,嚴重旱災最新或影響歐洲大陸近47%的土地面積,較上月中的15%大幅增加,還有近三分二地區受到乾旱的威脅,面積相當於印度的國土面積。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表示,歐洲西部部份地區刷新降雨量記錄新低,而歐洲多個地區的水庫水位非常低,不足以維持需求。
現時,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地均面臨旱情,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歐盟近日便因應成員國糧食減產,將軟小麥年產量預期下調500萬噸,令外界憂慮在全球供應鏈危機和俄烏戰事下,全球糧食危機恐怕會雪上加霜。
一般而言,歐洲七至八月是許多蔬菜和水果的收成季節,包括茄子、椰菜花、小黃瓜等蔬菜,以及杏、藍莓、李子等水果。JRC預測,今夏歐盟的玉米、向日葵和大豆產量將下降高達9%,遠低於5年平均值。
其中,法國迎來今夏第四波熱浪,法國西南部上周氣溫一度飆升至攝氏37度,這股熱浪其後一周向北蔓延。當地氣象局表示,該國7月份的平均降雨量不足10毫米,為自 1959 年有記錄以來最乾燥的七月,與過去30年的平均值比較,降雨量下降85%,預計這次乾旱會持續到本月中旬。
嚴重的乾旱導致當地玉米失收,並預計將拖累歐盟的玉米產量,或降至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據法國農業諮詢公司Strategie Grains最新的報告指出,歐盟2022年至2023年作物季的玉米產量預計將降至5,540萬噸,創15年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逾20%。除玉米外,小麥產量同樣大跌,由於歐盟小麥產量佔全球多達17.6%,當地產量下跌恐將波及全球。
此外,法國農民聯合會還指出,乾旱加上高溫天氣導致當地農村沒有足夠的飲用水,且糧食和飼料減少,未來幾個月牛奶可能會出現短缺。英國農業與資源經濟學教授Dominic Moran表示:「牛不喜歡高溫,故必須把它們放在室內來控制它們的溫度。而高溫引起的壓力也會改變動物的行為方式,導致諸如雞產蛋量減少以及奶牛產奶量減少等。」
「熱通脹」恐加劇糧食危機?
是次歐洲旱災的主要原因源於去年冬季的降雪量下降,導致山區流出的源頭水量減少,還有植物耗水量的增加,因為這些植物正承受著乾旱和土地肥力下降的影響。也有研究指出,歐洲出現的高溫以及隨之而來的乾旱,其原因在於氣候變化,造成地區內的氣流變化,將北非上空的熱空氣推向歐洲所造成。此外,歐洲因應天然氣危機而重新依賴煤炭和化石燃料,也進一步使問題惡化。
今年以來,全球致力應對糧食危機,近期隨着俄羅斯解除對烏克蘭糧食出口的封鎖才剛稍為緩和,如今歐洲農作物收成減少或會加劇糧食危機,並可能持續一段時間。有專家指出,因高溫等極端天氣導致糧食減產,導致動物飼料價格上升也令飼養牲畜和家禽的成本上升、肉價更貴,這使得糧價上漲的「熱通脹」(Heatflation)加劇,並可能在未來幾年更趨頻繁,對全球農業生產影響深遠。
國際金融服務集團安聯(Allianz)於5月指出,歐元區國家的食品和飲品價格自去年初以來平均上升了14%,而零售價格則僅升了6%,意味零售商尚未完全將價格上漲轉嫁給消費者。該公司預測,當升幅完全反映後,歐洲地區消費者的食品支出將平均增加243 歐元(約1,949港元)。
歐洲旱災還將為區內經濟帶來巨大損失,有經濟學家指出,長時間的高溫熱浪將會影響歐洲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測今年歐洲的GDP增長將較過去幾年下降0.5%。
有糧食專家警告稱,今次已並非氣候問題首次嚴重影響糧食市場。早在今年春天,小麥生產大國的印度便因熱浪導致減產,推動政府實施出口禁令。美國去年也出現高溫乾旱,大量小麥被毀、蟲害滋生嚴重,去年11月的穀物期貨價格一度攀升至每蒲式耳10.17美元(約79.8港元),是2008年以來最高。有經濟學家早已明言,若要控制糧食價格得要應對氣候變化問題。
限制農業和畜牧用水非「長遠之計」
當前,面對「500年一遇」的嚴重旱災,歐洲各國政府也加緊應對。舉例,法國政府已在全國實施限水措施,許多地方因此開始限制農業灌溉和畜牧用水。法國電力公司 (Électricité de France,EDF) 也宣佈,由於用於冷卻反應堆所使用的水溫升高,其核反應爐產生的能量將會減少。法國總理博爾內(Élisabeth Borne )亦已成立一支危機小組來應對旱情。
荷蘭政府同樣呼籲民眾節約用水,包括減少洗車、澆花,同時限制農民不得取用地面水灌溉,部分運河和水道禁止航行。由於荷蘭是全球農業出口大國,假如乾旱情況變得更加頻繁,土地鹽化將變為農業的嚴重問題,當局為此更開始研究從水分離鹽的技術等相應對策。
乾旱相對不算嚴重的英國亦不敢怠慢,當局已經開始推出相關措施和禁令,包括限制供水和購買一次性燒烤用具等,以防止水源浪費和發生火災。英格蘭東南部更率先推出「軟水管禁令」(hosepipe ban),戶外澆花淋草禁開水龍頭,違者罰款1000英鎊(約9,477港元)。
日前,歐盟委員會也發布了政策指引,要求成員國加緊多利用廢水。其實歐盟已通過水資源再利用法案(Water Reuse Regulation),計畫自2023年6月起實施,內容包括設定廢水回收利用最低要求量等。
這次歐洲史上嚴重的旱災,不僅讓人體會到氣候變化對糧食和生活的影響,還警惕着世界各國必須正視氣候變化逐漸演變成常態宏觀經濟大環境的趨勢,使得各地政府得從未來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及轉型,重新考慮相關問題日後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