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技術 VS 中國市場 韓國入「Chip4聯盟」陷兩難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美國為加強與日本、韓國、台灣的半導體合作,計劃成立「Chip 4晶片聯盟」。據韓媒報道,韓國外交部近期已向美方表明韓方參與「Chip 4」預備磋商的意願,並將根據磋商結果決定是否正式加入,預計最快8月底或有結果。與此同時,韓國計劃向美方提出要以「參與國應尊重中國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和「不提及對華進行出口限制」為加入前提。究竟為何美國要拉攏韓國加入該聯盟,而首爾方面至今又為何對加入該聯盟看似猶豫不決?

據調研機構IC Insights去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排名,不含晶圓代工廠的前十大半導體廠中,三星電子營收年長增33%,重新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龍頭;另一韓企SK海力士則排第三。由於兩間公司均是韓國財閥企業,資金較為充裕,也容易從銀行獲得貸款,有能力巨額投資以提升技術實力和產能。這解釋了韓企為何能在「燒錢」的半導體業能脫穎而出。

作為三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及電子元件製造商,亦是全球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去年在美國《財富》雜誌2021年評選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第15名。該半導體龍頭去年5月宣布,將在2030年前增加38萬億韓元(約2,282億港元)對系統LSI(半導體和軟體)和晶圓代工業務的投資,總投資額將達到171萬億韓元(約1.03萬億港元),規模驚人。

韓國晶片發展領先,整體半導體產業而言僅次美國,圖為SK海力士廠房。(Getty)

SK海力士則是全球二十大半導體廠商之一,創立於1983年。上世紀80及90年代,公司專注於銷售半導體記憶體DRAM和SDRAM。2012年,韓國第三大財閥SK集團宣佈收購海力士21.05%的股份從而入主這家記憶體大廠。相比於三星,SK海力士在邏輯晶片製造領域較為落後,其非記憶體產品和代工業務收入僅佔總營收的2%。該公司近年的重點計劃包括在首爾以南的龍仁市的一個半導體叢集再建設四個晶圓廠,第一座預計於2024年開工,最早可能在2025年實現生產。

三星、SK海力士領銜「K半導體戰略」

除此以外,韓國之所以孕育出這兩大半導體企業,還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不無關係。近年,韓國政府先後公佈了系統半導體發展戰略、人工智能半導體產業發展戰略及「K-半導體戰略」等長遠發展大計,當局有強烈的意願培育存儲半導體以外的系統半導體,並將韓國培育成全球半導體強國。

韓國幾乎傾全國之力扶持三星等半導體企業。(Getty)

首爾現時以到2030年建立世界級半導體供應鍊為目標,投資稅收減免率將提高至5倍以上,高達10%;又將設立至少1萬億韓元(約60億港元)包括半導體的新設施投資專項基金,以支持對鑄造、材料、零件、設備和封裝設施的投資。政府還計劃擴大對半導體製造設施法規的合理化支持,並建立基礎設施,如水和電。

去年5月,韓國時任總統文在寅到訪京畿道平澤市的三星半導體制造中心重申,由三星和SK海力士為首的約153家韓國晶片企業計畫至2030年間,投資510萬億韓元(約合3.06萬億港元),政府也會提供全方位支援,建設半導體強國。

「K-半導體戰略」的命名是因為當地半導體生產供應鏈呈「K」字形。(InvestKOREA)

另一方面,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宣佈,計劃加強半導體人才培訓,確保韓國發展成半導體強國。主要計劃包括擴大大學配額,並提供諸如學士、碩士、博士教育以及實踐教育的支援,計劃10年內培訓多達36000名半導體行業人才,包括14,400名學術人員、7,000名專業人才和13,400名工作人員。

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文勝煜(Moon Sung-wook)表示:「假如K半導體戰略順利實施,出口有望由2020年的993億美元(約7,795億港元)增加到2030年的2000億美元(約1.57萬億港元),半導體行業人數總數將增加到27萬人。」

韓國政府計劃於2030年建設成半導體強國。(Getty)

難再施「拖字訣」 或陷中美兩難?

本來,備受韓國悉心打造的晶片業在國際範圍內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然而,受到當前台海危機的影響,或被迫選邊站。對於美國力邀入盟,韓方至今一直未有任何定論,主要原因是韓國政府陷於兩難,一方面可以與美方加強半導體合作,另一方面又擔心加入會影響與中國關係。韓國總統尹錫悅8月8日重申,政府各部門會從國家利益著眼,就有關問題進行縝密研討。

韓方的主要考慮是,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市場,商機龐大。中國一年的半導體消費高達2,991億美元(約2.35萬億港元),約佔全球總量的一半。而且,其佔韓國半導體出口比重高達六成,加上三星和SK海力士現時在中國內地也有重要生產設施和據點,如三星唯一的海外記憶體工廠位於西安,而SK海力士亦在無錫設有DRAM廠。

美國總統拜登於8月9日在白宮簽署晶片法案,將投入520億美元支持美國半導體產業。(AP)

若加入Chip 4,據美國晶片法案,接受該法案補助的廠商,未來10年內不得在中國等指定國家新建半導體設施或擴充產能,這都是韓國企業陷入兩難的原因。何況,韓國亦擔心加入該聯盟,三星和SK海力士會遭中國報復。故雖然大部份專家估計韓國最終仍會加入該聯盟,惟首爾始終顧忌中方看法。

如今,夾在中美兩大國半導體供應鏈的競爭之間,韓國也到了抉擇的艱難時刻。對於尹錫悅政府而言,一方面不僅需要考慮持續強化與美國之間的經濟安保合作,另一方面又需要盡力安撫中國,力圖修補前任政府引進美國薩德系統(THAAD)而招致北京當局實施限韓令後,國家在中國所面臨的經濟損失。

若被迫站邊,分析指韓國首要保住技術方面,勢必向美國靠攏。(Getty)

不過,有分析認為,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的首次亞洲行首選韓國,並親訪三星,加上三星宣佈將大舉投資美國及宣佈設廠,未來五年資本支出將增加至450萬億韓元(約2.83萬億港元)規模,是該集團成立數十年以來最大的投資金額。未來韓國政經情勢上向美國靠攏的機會較大,畢竟韓國近年幾乎傾全國之力扶持三星、SK海力士等半導體產業,雖說半導體出口雖以中國市場為大宗,惟目前仍需借助美國技術,倘被迫只能選一的話,得先考量技術層面。

韓國政府坦言,假設美國限制半導體的專利技術,韓國很難進行半導體的製造和研發。韓國產業研究院專門研究員金良亨指出:「美國擁有許多半導體原創技術,如果限制技術,可能會對外國半導體生產造成影響,未參與美國半導體同盟的國家得有無法生產半導體的最壞打算。」

SK證券研究主管Kim Young-Woo認同表示,基於地緣政治風險,韓國半導體業界不斷重新審視未來策略,可能逐漸向美國靠攏,三星與SK海力士預料在美國建造更多工廠,與白宮保持良好關係才有設備與技術生產更先進的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