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睡眠」等於「拼經濟」? 疫下失眠市場成多國新商機
近年,隨着3C產品 (即電腦、通訊和消費電子產品)的普及,加上新冠疫情下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失眠問題成為多國民眾共同面對的痛苦煩惱。針對失眠的各種商機也因此應運而生,像失眠床褥、失眠APPS、助眠燈等,成為科技市場新趨勢。睡個好覺,不僅是關乎一個人休養生息的私人事宜,同時亦有可能影響到一眾「失眠大軍」的工作效率和生產力,長遠對一個國家構成無可忽視的龐大經濟損失。
據2019年一項市場調查顯示,全球失眠市場經已達到772億美元 (約6,059億港元)的規模,預計到在2024年將會超過1,088億美元(約8,539億港元),其中以美國為最大市場,亞太區的成長則最快。 另據內地新經濟行業分析平台艾媒咨詢的數字顯示,2016至2020年國內睡眠市場的規模已由2616.3億元人民幣增加至3778.6億元,增長44.42%,預計2030年有望突破萬億元人民幣的大關。故此,全球實際的失眠市場或許更見龐大。
而在2020年1月至5月疫情期間,「失眠」更成為Google搜尋的關鍵字,單計美國就被搜尋約277萬次,和前一年相比上升58%,反映失眠已經成為疫情下各國的普遍問題。
日本是全球有名的「失眠大國」之一,睡眠不足為該國社會的重要課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顯示,日本人的平均睡眠時間為7小時22分,與成員國平均8小時24分的水平相差逾1個小時。相關數據的統計對象為15歲到64歲的人,如果範圍縮小到就業人口的話,平均睡眠時間可能更短。
據估算,睡眠不足對日本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5萬億日元 (約8,700億港元),相當於該國GDP的3%。Brain Sleep首席執行官路邊孝助表示:「正因為日本的睡眠問題嚴重,可解決該問題的商品和服務需求才會超過其他國家」。近年,許多日本企業開始對睡眠改善産生興趣,希望通過相關產品來提升業務效率。不少當地企業和初創公司近年除了通過研發日常使用的寢具和睡衣,來幫助人們獲得舒適的睡眠體驗之外,還出現了利用數據幫助個人改變睡眠意識的動向。
遍地開花 惟業界坦言難依賴商品?
在失眠市場的龐大發展潛力的驅使下,吸引了日本以至世界各地不少創投資金,成為近年發展迅猛的新興產業。現時,失眠市場大致可分為家居硬件、助眠應用和輔助類食品三大領域。
首先是家居硬件,常見的是有被視為發展潛力最大的失眠床褥,如聲稱有磁療功能的床褥,原理是通過磁波調節人體的氣血循環,從而起輔助睡眠的作用;還有音樂催眠的床褥,透過有催眠效果的音樂低頻震動,以調節失眠人士的腦波,從而引導其進入睡眠狀態。然而,這類產品的助眠效果目前仍不太顯著,相關的產品發展較緩慢。
其次是失眠應用,主要是提供各類助眠功能的手機APPS。其中,最受歡迎的有助眠音效播放、睡眠質量檢測及智能鬧鐘喚醒等功能,還有用戶交流互動區、助眠產品網購服務也是十分常見的例子。這類產品的體驗成本較家居硬件低,普及率因而也較高,廣受年輕一代歡迎。然而,這類手機應用程式目前過於泛濫,效能亦參差不齊,不少用戶投訴這類應用程式的免費版本功能有限、數據與實際有落差,還有廣告太多等問題。
最後是失眠食品,主要分為植物提取物、氨基酸與及其他化合物三類。由於功能更容易被用家理解,故近年的發展同樣不容忽視。例如,近年不少人對洋甘菊、纈草根、酸棗仁等提取物具有提高睡眠質量、舒緩壓力等功效有所認知,且認為植物提取更為天然,受到一定的青睞;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可起安神、安眠的作用,屬於營養支持治療方法。除此以外,安眠藥、助眠軟糖、助眠飲品等也能在失眠食品領域分一杯羹。
不過,這個失眠市場行業現時面對的挑戰不少。不僅因為許多失眠產品的成效存疑,各國的消費者對相關的產品認識仍然有限。有睡眠科技業內人士還認為,「單靠商品很難從本質上改善用戶的睡眠問題」,原因是睡眠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僅靠使用對改善睡眠有效的産品,可能無法真正解決失眠問題。
由工人到高管的「範式轉移」
上述的失眠市場商機雖然對解決失眠的效果成疑,惟也充份反映了各國近年對失眠問題愈趨關注。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睡眠不足對健康的危害,還有對保險成本和工人生產力的影響。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示,對於普通工人來說,失眠會導致每年 11.3 天的生產力損失,相當於 2,280 美元(約1.79萬港元),為美國造成至少632 億美元(約4,960億港元)的經濟損失。
哈佛的研究人員還發現,睡眠不足與工作生活質量下降之間存在明顯關聯。例如,晚上 9 點之後出於商業原因監控智能手機的人,第二天的工作更累更不投入。其他研究亦發現了失眠的僱主和虐待行為之間的聯繫,還有睡眠不足與癡呆症和糖尿病等疾病之間的相關性。這意味着失眠的影響可能較想像中的廣泛,相關問題的確不容輕視。
有見及此,不少國際企業開始想要努力改善員工的作息。舉例,高盛聘請了睡眠專家幫助員工、強生公司為員工提供數碼健康輔導計劃以對抗失眠,其中包括網上睡眠日記和移動通訊設備的放鬆影片,還有Google也舉辦員工睡眠研討會。
另一方面,企業健康服務提供商 Ceridian 去年開始將睡眠教練作為服務內容的一部分。睡眠診斷和治療公司 SleepMed 去年為僱主推出了一項全國性的健康和保健產品,用於篩查工人的睡眠障礙並讓他們獲得治療。數碼醫療公司 Big Health 亦正式啟動名為 Sleepio at Work 的計劃,根據問卷為員工提供睡眠評分,從而創建個性化睡眠計劃,並使用認知行為治療技術提供失眠建議。
美國睡眠顧問Nancy Rothstein表示,此類福利或計劃過去是由工廠經理和環境安全負責人領導,主要關心的是員工工作異常輪班。如今,許多企業開始將目光放在高管領導層等其他員工身上,「人們的工作時間不合理,這是不可持續的,必須進行範式轉變。」
由此可見,「無心睡眠」的問題不僅不應等閒視之,未來相信還會是各地民眾、科研人員、企業,以至政府廣泛關注的一大經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