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瑞典攜手入北約 將如何影響北歐、波羅的海以至整個歐洲?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經過多番內部諮詢後,芬蘭和瑞典於15日相距數小時內先後宣布同意支持國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對於這兩個長期抱持軍事不結盟立場的北歐國家入盟,究竟將會對北歐地區、波羅的海地區,以至整個歐洲,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芬蘭和瑞典擁有非常強大的海空軍隊、戰機和潛艇,並且有訓練精良的部隊,以及發達的軍工產業。前者的國防預算達到GDP比重的2%,符合北約標準,當前只有8個成員國達標;後者則是全球極少數可以製造先進戰機和潛艇的國家之一。

雖然兩國以往並非北約成員國,惟也和盟軍多有合作,最近一次是在3月中參與愛沙尼亞的空軍演習,模擬作戰行動、進行空中加油以及在俄羅斯邊境執行空中警務任務。故此,相信兩國入盟後的融合相信不是問題。

芬蘭的國防預算達到GDP比重的2%,符合北約標準,圖為總理馬林(Sanna Marin,左)與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右)。(AP)

假如兩國成功入盟,有意見認為除了將對北歐地區的防禦有所加強外,整個歐洲的安全局勢也會發生很大變化。另外,近年北極地區一直是全球列強有意發展和建立力量的重點區域,莫斯科也因而在科拉半島(Kola Peninsula)建設成北方艦隊的所在地。至於北約,組織其實也越來越關注北極地區,而挪威一直是北約在該區最重要的防線。

芬蘭和瑞典的入盟勢將加強北約在極北地區的部署。挪威國際關係研究所 (Norwegia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高級國防分析師 Per Erik Solli 對《巴倫支觀察報》(Barents Observer)表示:「若然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挪威被攻擊風險將會降低,北歐地區的威懾力將具有凝聚力。」

不過,據瑞典前首相比爾特(Carl Bildt)早前在《外交事務》撰文分析指,瑞典和芬蘭不太可能要求北約在其領土上部署部隊,以免加劇與俄羅斯的緊張關係。此外,兩國也傾向不想要擁有核武。

芬蘭和瑞典入北約,將對波羅的海的防禦起重要作用,圖為立陶宛士兵。(Getty)

勢增波羅的海「安全系數」

北約加入兩個新成員國後,或許也對波羅的海國家有所影響,可能將顯著改變該區的安全。這是由於位處戰略位置的瑞典哥特蘭島(Gotland),對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波羅的海的防禦工作至關重要。

愛沙尼亞國際防禦和安全中心研究員Martin Hurt表示:「瑞典和芬蘭顯然擁有較波羅的海國家更先進的軍事能力,如強大的空軍和海上力量。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對波羅的海國家的防衛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無疑將對俄羅斯的潛在侵略該區起到更大的威懾作用。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的人口加起來只有約600萬,早於2004年加入北約,入盟的過程長達十年。過去,這個地區只是依靠一條位於立陶宛和波蘭接壤的一處狹窄的邊界與其他北約成員國聯繫起來,故長期被視為組織中最薄弱的地區。因此,鄰近波羅的海的瑞典和芬蘭的加入,將大大加強北約在該區的軍事存在。

作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波羅的波三國對西方國家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強北約的舉動感到鼓舞。目前,三國共駐有約7700人的北約部隊,較今年年初已增加近一倍。三國對於俄羅斯威脅有意加入北約的國家,聲言將導致在波羅的海地區部署核武器的說法嗤之以鼻,有立陶宛官員透露,配備核彈頭的伊斯坎德爾導彈早已部署在加里寧格勒。

北歐兩國入盟將對歐洲有利?圖為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Getty)

北歐擴張對歐洲孰喜孰憂?

那麼,是次北約擴張對整個歐洲而言,是否也利大於弊?美軍駐歐洲部隊前司令霍奇斯(Ben Hodges)認為,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毫無疑問對西方國家有好處。他指出:「兩國加入北約意義重大,是個非常積極的發展。不單兩國是非常強大的民主國家,兩國的軍隊都非常優秀、有能力和現代化,並擁有非凡的動員機制。」

他解釋,從純軍事角度來看,兩國的加入會令北約在歐洲北部的軍隊數量遠遠超過俄羅斯的軍隊,兩國的武裝部隊都是北極戰爭的專家。在地理上,芬蘭的加入填補了北約防禦的大片空白,使其與俄羅斯的邊界面積增加了一倍,使得波羅的海的安全和穩定得到了顯著改善。政治上,這將增加西方共同防禦的凝聚力,並向普京發出一個信號,即幾乎整個歐洲都團結起來反對他入侵烏克蘭。

不過,北約擴張同時也有負面的影響。簡單來說,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作如此大規模的擴張,或許會讓克里姆林宮感到震驚和憤怒,以至有可能遭到某種形式的猛烈抨擊作為回應。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經已警告,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不會為歐洲帶來更大的安全」。

另一方面,芬蘭和瑞典放棄一向以來的中立也並非沒有任何代價。例如,瑞典不得不購買北約武器而不是生產自己的武器,那麼瑞典國內的軍火工業也將付出一定的經濟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