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coin│中非列比特幣為法定貨幣 步薩爾瓦多後塵引憂慮
4月27日,中非共和國國民議會通過立法,比特幣將成中非法郎以外的又一法定貨幣,使中非成為繼中美國家薩爾瓦多之後,第二個將比特幣(Bitcoin)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就在拉美國家薩爾瓦多(El Salvador)比特幣計劃呈失敗暗湧之際,中非作此選擇即引來諸多疑慮。
中非共和國(下簡稱中非)地處非洲大陸腹地,雖然富有鑽石、黃金和鈾,卻深受資源詛咒之困,且近十年來飽受國內戰事困擾,長期以來都在世界最貧窮國家之列。
作為法國的前殖民帝國,中非及該地區的其他五個國家——乍得、剛果共和國、加蓬、赤道幾內亞和喀麥隆均使用中非法郎(Central African CFA franc)作為法定貨幣,與歐元直接掛鈎。
不過,比特幣流通依賴互聯網,但中非的互聯網普及率只有4%,意味着只有極少數民眾有能力使用。但正如薩爾瓦多官方不到一年前宣布時那樣,中非總統圖瓦德拉(Faustin Archange Touadera)的幕僚長 Obed Namsio拋出豪言:「此舉將中非共和國置於世界上最大膽和最有遠見的國家之列。」
然而,以比特幣作法定貨幣要面對兩大問題,首先就是幣值不穩,第二就是支付安全及通行性的問題(如國內互聯網覆蓋等)。這個「大膽」操作,似乎已出現了一個失敗的樣板。
薩爾瓦多的失敗實驗
與中非類似,薩爾瓦多沒有自己的主權貨幣,2001年後,美元取代科朗(colón)成為法定貨幣,國內交易和國際外匯結算全都用美元進行,科朗的法定貨幣地位雖沒有被取消,但已不在市場上流通。受到美國長年量化寬鬆政策的影響,薩爾瓦多面臨通貨膨脹、購買力下跌和債務危機惡化的威脅,長遠來看比特幣對國家經濟或有緩衝作用。
加上國家經濟依賴僑民從海外寄回的匯款(佔GDP的20%),若匯款以比特幣形式寄回還可省去手續費,亦可吸引全球的比特幣投資。總統布克爾(Nayib Bukele)曾多次表示,如果薩爾瓦多接收世界1%的比特幣投資,GDP將增長25%。
去年9月,薩爾瓦多開始率先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推行,至今,布克爾共披露買入了1801枚比特幣,分析師估計,政府共在這些資產上投入8550萬美元(約6.7億港元)。然而,比特幣在去年11月初創下逾67,50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至今,比特幣的價值萎縮近一半,徘徊在30,000多美元水平。全球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Moody's)估計,該國的虧損約在1,000萬至2,200萬美元(約7,800萬至1.7億港元)之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1月敦促薩爾瓦多取消比特幣的法定貨幣地位,稱「使用比特幣對金融穩定、誠信、消費者保護,以及相關的財政和債務都有很大風險。」IMF預計,在現行政策下,到2026年薩爾瓦多公共債務佔其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將升至96%。
此外,比特幣至今沒有滲透到該國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一些最初對使用比特幣有興趣的人,也逐漸因為配套設施(包括自動提款機、交易程序故障)的漏洞、尤其是比特幣大幅貶值而重新轉而使用現金交易。低使用率讓通過比特幣降低匯款手續費、增加實際匯款額的期望也落了空。
中非或步後塵?
對於中非而言,非主權貨幣所可能引發的被動通脹風險同樣存在,但與歐元直接掛鈎的中非法郎仍提供了穩定性的保障。
近幾年,非洲以法郎(包括中非法郎和西非法郎)為法定貨幣的十多個國家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反抗聲音,包括質疑以法郎作為非洲金融共同流通貨幣對各國經濟的影響,以及認為法郎是殖民時代的遺留物而加以反對。但歷史上,幾個曾經退出非洲金融共同體貨幣區的非洲國家(如馬里、馬達加斯加等)所付出的慘痛經濟代價,使法郎仍是該地區最具吸引力的選擇。
相反,幣值不穩定的比特幣對於這個經濟體量遠不如薩爾瓦多的國家而言,其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可能更大;加上該國鑽石等礦石資源盜採嚴重,國家經濟又依賴採礦業,開闢加密貨幣無疑給走私者打開了一個便利的渠道。
與此同時,中非共和國為俄羅斯的親密盟友(中非共和國總統圖瓦德拉表達支持俄國承認烏東地區獨立的決定),該地區同時又作為前法屬殖民地,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俄羅斯與法國在當地博弈逐漸加劇。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個舉措可能是試圖破壞中非法郎地位、削弱法國在當地影響力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