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視野與2022年的世界觀|安邦智庫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世界進入了公元2022年。在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紛爭帶來的不確定性中,人們對未來的期盼會與過去有何不同?回答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看看所處的世界。

1990年2月14日,美國發射的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從64億公里之外回望地球和太陽系,拍攝的照片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背景中的情景。在照片中,地球只是一顆0.12像素的極為渺小的「暗淡藍點」。

建議此次拍攝的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Edward Sagan)博士從這張照片得到靈感,寫成了《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一書。薩根寫道:「你會看見一個毫不出奇的小點……那是我們的家園,我們的一切。你所愛的每一個人,你認識的每一個人,你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曾經有過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他們的一生。我們的歡樂與痛苦聚集在一起,數以千計的自以為是的宗教、意識形態和經濟學說,所有的獵人與強盜、英雄與懦夫、文明的締造者與毀滅者、國王與農夫、年輕的情侶、母親與父親、滿懷希望的孩子、發明家和探險家、德高望重的教師、腐敗的政客、超級明星、最高領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個聖人與罪犯,都住在這裏——一粒懸浮在陽光中的微塵。」

《暗淡藍點》(Pale Blue Dot)是1990年2月14日由航行者1號拍攝的著名地球照片,顯示了地球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中。(NASA/JPL-Caltech)

從宇宙的回望中,薩根看到了人類的妄自尊大:「我們在宇宙中擁有某種特權地位的錯覺,都受到這個蒼白光點的挑戰。在龐大的包容一切的暗黑宇宙中,我們的行星是一個孤獨的斑點。由於我們的低微地位和廣闊無垠的空間,沒有任何暗示,從別的什麼地方會有救星來拯救我們脫離自己的處境。除了這張從遠處拍攝我們這個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沒有別的更好辦法可以揭示人類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對我來說,這強調說明我們有責任更友好地相處,並且要保護和珍惜這個淡藍色的光點——這是我們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園。」

卡爾・薩根由「暗淡藍點」引發的反思,體現了一種新的視野——從宇宙來看地球,來審視人類社會。可以認為,這是一種不同於過去從國家和民族出發的新天下觀。也許在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看來,天文學家們的思考是一種脫離實際的天真想法,因為上帝視野改變不了人類世界,解決不了地球上存在的各種「真實問題」。不過,對世界觀、價值、意義的認知,是與看問題的系統緊密相關的。如果從更大的系統(譬如地月系統)來看世界,我們會發現,天文學家的看法更接近「宇宙的真實」。與之相比,人類社會關注的很多東西——利益、關切和博弈,都是渺小的。

從宇宙視野來看地球,人類實際上是十分局限的。在這個直徑約12742公里,表面積約5.1億平方公里的藍色星球上,經過了數十億年的自然變遷,才從無機世界演化為有機世界,才從有機大分子、單細胞生命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地球生物圈和人類。人類的出現,實際上充滿了偶然,在茫茫宇宙中,擁有類似地球的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其實非常苛刻——與一顆正值壯年的恆星保持適中距離得以維持適當的溫度;有合適的質量得以維持大氣層;有鐵質的內核得以擁有保護生命的磁場;地表氣溫能較為穩定地維持在-90 °C至 60°C的區間內(絕大部分地區在0 °C以上),從而保持了大量的液態水……這些條件能夠同時在一顆行星上同時滿足,人類應該感謝造化的饋贈。

誕生於銀河系一隅的地球生物和人類,既是宇宙中神奇的創造和存在,也面臨着一種近乎宿命的局限。雖然近5000年來人類的知識積累和技術進步不斷加速,從沒有文字發展到網絡時代和數字時代,人類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想像力,更是超越了生存環境的局限,延伸到了宇宙深空,但以人類現有的技術,受制於空間距離、能源等級、技術限制、生命特點,人類的足跡也許永遠超越不了太陽系的範圍。以空間距離為例,太陽系的引力範圍大約是2光年左右,這意味着,如果人類從地球出發,即使不考慮生命維持問題,按照目前的飛行速度,至少要經過5-6萬年的時間,才有可能飛抵太陽系的邊緣。即使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比鄰星也有4.2光年的距離,按人類的速度也需要13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可能抵達。這幾乎註定了,人類進行星際旅行的幻想,可能永遠停留在幻想之中。

收回眺望宇宙的目光,我們更多關注自身:如果人類永遠無法離開所誕生的搖籃,那麼應該如何對待賴以生存的地球呢?如何對待同為地球上生物種群的彼此呢?這些看似虛無的問題,在了解人類在宇宙中的宿命之後,將變得更富於現實意義。現在,我們將會更多地相信,地球的確就是一個小小的村落,所有的人類的確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人類發展中的各種極端行為,比如:人類超出地球資源承載能力的過度繁衍,國家之間相互毀滅的核戰爭,不顧及環境代價的工業化破壞大氣平衡而造成嚴重的溫室效應,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因為理念和價值觀不同而陷入持久的仇殺……這些行為實際上都是在自毀家園,自我戕害。

2022年1月15日,位於南太平洋島國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的火山猛烈噴發,向人類展示了全球尺度級別自然災難的巨大影響力。這次可能是30年來全球規模最大的一次火山爆發,其灰柱直徑約5千米、高20千米。火山灰雲突破大氣對流層頂,形成了直徑近500千米的傘形雲團。噴發兩小時後,火山灰雲擴展為直徑近800千米的雲團。此次火山噴發引發了越洋海嘯,影響了整個太平洋沿岸地區。據估計,此次火山噴發釋放的能量大約相當於1000顆廣島原子彈。30年前的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爆發影響了全球氣溫,火山爆發時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硫,此後一年裏,全球氣溫下降了近0.5攝氏度。有氣象學家估計,此次湯加火山噴發對氣候的影響大約是皮納圖博火山噴發的1/50,即平均降溫約0.01攝氏度。

湯加火山爆發顯示出,要對地球環境造成不適宜人類的全球破壞,實際上並不需要費太大的事,以目前人類的技術和破壞能力,完全可以輕易做到。正因為如此,對於宇宙中的這顆微塵、人類誕生的搖籃和賴以長期生存的家園,我們可能需要超越國家、種族、信仰、經濟、科技的界限,尋找到更多的涉及共同命運的關切點,去改變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模式,來儘可能地維持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

最終分析結論:

從宇宙空間看地球不過是一顆「暗淡藍點」,從行星演化看人類歷史不過是短短一瞬。宇宙視野雖然不解決人間問題,但可以給人類的世界觀帶來新的認識。想想人類面臨的這種處境,我們也許會意識到族群誤解、民族仇恨、國家廝殺、地緣博弈的局限性。如果各國掌握權力的政治家們多一些來自宇宙視野的世界觀,也許會做出更加理性的公共政策吧。

本文轉載自安邦智庫1月19日「每日經濟」分析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