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回顧|被忽略的國際大事

撰文:羅保熙 藺思含
出版:更新:

2021年發生過的國際大事的確有很多,新冠疫情持續、中美角力、晶片荒、東奧順利舉行、塔利班回朝等,無一不是全球社會關注的熱點新聞。其實,今年還發生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大事,它們的重要性或許並不比上述的事件要低,同時還很可能將成為明年各界關注的焦點。

一、離開白宮的特朗普有機會「東山再起」?

2021年,特朗普離開白宮,但圍繞這位美國前總統的新聞卻遠未消停。1月6日的國會山暴亂後,眾議院發動的彈劾案雖以失敗告終,但其組成的獨立調查委員會的調查仍在進行。輿論將事件視為美國民主史上「黑暗的一天」,但特朗普顯然對此毫無悔意,更於近日宣佈將在明年同日發表紀念演說。

特朗普雖已下台,但其在共和黨內仍具深厚影響力,被視為最有可能贏得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人選,近期的民調結果亦顯示其依舊深得共和黨選民的支持。

數月來特朗普更頻頻公開露面,就中國、阿富汗等問題發表意見並藉此抨擊拜登政府,但失去了Twitter和Facebook兩個重要的平台後,其曝光度遠不及當年。Twitter自國會山暴亂事件後永久性封鎖了特朗普的賬號,Facebook則表示在2023年初以前封鎖,而特朗普在今年7月入稟法院起訴平台所屬公司。儘管為時尚早,但目前來看特朗普參選仍有較大可能性。

埃塞俄比亞國內爆發軍事衝突,死亡人數僅士兵已達數萬。(Reuters)

二、埃塞俄比亞內戰持續

2020年11月埃塞俄比亞國內爆發軍事衝突在今年持續,死亡人數僅士兵已達數萬,平民傷亡則幾乎無法統計,至今還造成超過200萬人逃離家園,部分地區陷入饑荒。事件導火線為去年9月至11月間,埃塞俄比亞北部提格雷州(Tigray)地方執政黨——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違背聯邦政府命令,拒絕為疫情推遲原定於8月進行的選舉,雙方關係因此急轉直下。

總理阿比(Abiy Ahmed)因在2018年上任以來領導與鄰國厄立特里亞(Eritrea)的協商,以一紙和平協議結束兩國之間長達20年的戰爭,引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也因此在201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此次國內軍事衝突爆發,不免引發輿論嘩然,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總理在國際上的形象也一落千丈。而其所領導的政府軍今年亦多番慘敗予提格雷反政府武裝部隊,形勢岌岌可危。

埃塞俄比亞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國,且地處連絡印度洋、紅海、地中海的海上要衝——非洲之角,有重要戰略地位,長期以來在東西方大國之間徘徊,牽動多方利益。近年來中國在該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力逐漸增強,甚至有「非洲小中國」之稱,可見其地緣政治的重要性。

巴沙爾重建國家的難度不少。(Getty)

三、敘利亞局勢喘定 重建見一絲希望

自10年前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當地人民的生命持續受到威脅,並得面對嚴峻的人道狀況。期間,1,200萬敘利亞人被迫逃離衝突和家園數次,是本世紀最大的人口流徙危機,至今許多人仍然無家可歸。今年初,該國亦先後遭到以色列戰機和美軍空襲,造成多人傷亡。

在5月的大選中,統治該國長達21年的總統巴沙爾(Bashar al-Assad)以95%的支持率贏得了第四個七年任期。相比上屆大選時,恐怖組織ISIS和各叛軍在敘利亞大肆攻城掠地、政府軍只守得三成國土的慘況,如今ISIS幾乎覆滅,目前政府軍控制三分之二國土,且與庫爾德人和土耳其支持的叛軍大致保持和平,只剩下零星的小規模交火。

在國內地區和資源割裂、經濟崩潰、外國援助減少的情況下,巴沙爾面臨的重建難度可能未必少於過去十年內戰。但在政局相對穩定的當下,若巴沙爾聚焦於其競選口號:「工作創造希望」的話,外界如今總算看到了一絲希望。

以巴再次衝突,能為「兩國方案」的推進提供了新的契機?(Reuters)

四、以巴衝突再起 百年恩怨續難解

今年以來,約旦河西岸的軍警行動造成大量巴勒斯坦人傷亡,以色列定居者暴力行為亦愈演愈烈,導致襲擊事件頻生。5月份更發生持續逾兩周的激烈衝突,造成加沙等多個地區大量人命傷亡、逾72,000名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外。其中,以方的鐵穹防禦系統攔截從加薩發射而來的火箭炮的一幕,相信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

自2011年中東劇變後,敘利亞、伊朗、ISIS等問題不絕,以致巴勒斯坦問題逐漸被「邊緣化」,不論是美國、阿拉伯世界等都不再將相關問題作為核心議題,增加了國際社會推動解決以巴問題的難度。

因此,今年以巴衝突的再次爆發,讓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重新聚焦到巴勒斯坦問題上,可說是為「兩國方案」的推進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近期,以巴雙方高層的接觸或許是個機會,令雙方逐步重建互信,並早日重啟平等對話,切實從解決加沙地區的人道主義災難入手,推動巴勒斯坦地區的發展。

歐洲難民潮再起。(Reuters)

五、白羅斯─波蘭邊境難民危機

2021年下半年又迎來新一輪難民危機,成千上萬名來自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的難民試圖從白羅斯入境波蘭,穿過兩國邊境的森林、並前往其他西歐國家,迫使波蘭不得不派兵駐守來嚴防邊境偷渡行為,甚至一度向試圖跨越邊境的難民使用高壓水炮和催淚彈。

與此前的難民潮不同,促成此次危機的並不僅僅是來自中東、非洲的難民,而在很大程度上為白羅斯與歐盟之間的衝突激化使然。事件起因於去年盧卡申科以八成選票贏得總統大選後的舞弊指控,導致歐盟出台一系列針對性的制裁措施。今年5月,白羅斯迫使航班於首都明斯克(Minsk)機場降落,並逮捕異見者的行為,使得雙方矛盾進一步激化,歐盟方面威脅要加大制裁力度。不再阻止難民從白國西部向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之間的邊境穿過,被視為該國對歐盟制裁的回應。

歐盟指控白俄羅斯政府向中東難民發放簽證,主動將他們送往甚至強制送往邊境另一側。波蘭方面則抨擊此為政府主導的「人造難民潮」。歐盟與白俄羅斯的矛盾難以消解,白波邊境上的難民事態恐在明年繼續。

俄羅斯將要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入侵行動?(Reuters)

六、俄烏戰雲密布 「或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局勢,於今年1月開始再度緊張起來。這無疑是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的一種延伸,使得該地區成為新的危機觸發點。踏入11月,俄烏上空更是戰雲密布,俄羅斯集結重兵於兩國邊境,外界估計俄方或於兩個多月後發動大規模入侵行動。

這場衝突升級,近因是2013年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罷免,導致的一連串連鎖反應,遠因則可能是當今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一直認為,烏俄兩國都源自斯拉夫古國「基輔羅斯」(Kievan Rus),因此完整領土必須包含烏克蘭。

目前,俄國大軍屯駐在烏克蘭東部邊境,烏軍則已動員了近半主力部隊前往東烏地區邊境,可謂經已「箭在弦上」。烏克蘭退伍軍人事務部長拉普蒂娜(Yuliia Laputina)表示,烏軍準備好抵禦俄羅斯入侵,並警告俄方若再次侵略烏克蘭,恐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如今,外界關注拜登與普京的談話取態,後者近日警告,俄國準備採取「軍事-技術措施」,來回應西方就烏克蘭衝突的「不友善」行為。究竟俄羅斯是不惜一戰,還是恫嚇威脅,相信於明年很快便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