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倒】綠色走私、氣候變化、砍伐:2021是「樹木危機年」?
2021年,可算是對樹木來說多災多難的一年。
從疫情下各國綠色走私的興起、英國正在漫延的樹木疫情、氣候暖化所造成的頻密山火,燒燬西伯利亞、美國加州等地無數樹木,還有亞馬遜森林伐木及土地開墾情況已傷及這片「地球之肺」。不幸的是,多國政府與企業在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上年簽署的《紐約森林宣言》,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熱帶森林砍伐量減半、恢復1.5億公頃林木, 最終未有兌現。面對林木飽受威脅,究竟會為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由眾多樹木組成的森林的碳吸存(carbon sequestration)功能,是因為樹木在生長時會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除了吸收碳之外,樹木對環境也有其他非常重要的貢獻。森林佔地球表面面積的31%,而森林的生物量及土壤中儲存了大約45%的陸地有機碳,現存的原始森林和再生森林每年吸收20億噸 (gigaton)的碳,對陸地碳滙貢獻巨大。而且樹林孕育了地球上80%兩棲動物、75%鳥類、68%哺乳動物和數不清的昆蟲。
另外,全球約有十億人口居住在森林和周邊地區,並以樹木作為經濟來源,包括木材、樹脂、藥性植物、纖維、水果、飲品等。樹木還有心理層面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小孩在戶外活動會對健康和注意力有幫助;人們生活在看到樹木的環境,工作表現也會較佳。
雖然當今不少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新加坡等也有針對保護樹木的法律,亦有如《紐約森林宣言》(The New York Declaration on Forests)等的國際承諾,惟樹木現時面對的危機遠非單靠法律和國際宣言便可以阻止得了。何況,森林的範圍之大,幾乎沒有國家能保證有效執法,也使法例和宣布的保護十分有限。
不只人類大流行? 樹木也爆疫情
不單人類活動影響樹木。如今,從白蠟樹、榆樹、橡樹到山毛櫸,樹木的疫情大流行(Treedemic)正在英國各地的森林中擴散漫延,這些樹木病的病、死的死。是次疫情涉及的不單是一種疾病,而是有多種;有些相對溫和,有的則可能嚴重到會改變戶外景觀。
由於森林幅員遼闊,難以統計實際樹木倒下的數量。但此一疫情大流行的情況的確令人關注,因由此造成的「病徵」在英國各地也可觀察留意得到,如在秋季來臨之前,倫敦的七葉樹老早就開始捲曲、變成褐色並枯萎;在英國南部Devon和英格蘭北部的Cumbria,病倒的白蠟樹只剩下枯萎的樹枝;蘇格蘭南部則佈滿落葉等。今天,全英約有1.5億棵白蠟樹和更多的樹苗,所有這些樹和樹苗都可能因感染而死,受感染的樹木死亡率高達99%。
上世紀60、70年代,荷蘭榆樹疾病傳遍英國,導致2500萬棵樹死亡,佔全英榆樹九成。其後20多種樹病先後來到英國,預計未來還有40種疾病有機會來到。造成疫情的原因很簡單,樹木本來不能移動,即便被鳥類或動物吃掉種子,最多也不過會傳播數公里之外。
全球園藝業加速綠色走私
那麼疫情的傳播關鍵是什麼?
答案是我們人類,過去數十年來隨着航空交通、大型遠洋的航運越趨方便,增加了運送植物的可能性,令外來物種、外來疾病傳播成為可能。而在過去的三年中,全球園藝業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當前的新冠疫情下,人們多了時間留在家中,對於活樹或其他植物的需求有所增加。
綠色走私行為不僅會加劇樹木疾病的傳播,走私集團不擇手段的採集各種植物,導致部份的數量顯著下降,影響了近半瀕危物種。而更令人憂慮的是,大眾對走私植物的關注遠不及走私動物。近期,尼泊爾查巴縣(Jhapa)在疫情下,野生動物和木材走私變得猖獗,甚至有森林遭縱火焚燒。森林關注組織成員Lok Bahadur Kunwar表示,各界均專注於遏制疫情,導致走私者有機可乘。
另一方面,不少人因疫情而失業,如菲律賓許多失業人士因而選擇了非法採摘及出售植物為賺快錢的熱門途徑之一。即便其後封城等防疫的措施有所緩和,全球園藝熱潮仍舊非常高漲,不少賣家在山區和森林中挖掘大量瀕危物種以作販賣。菲律賓生物多樣性管理局的生態系統專家 Rogelio Demallete向美媒表示:「非法貿易商慶高采烈,因為市場較以往更大,價格更具吸引力。」
還有野火燒不盡…
另一個重大危機是世界各地越趨頻繁的山火,破壞多個「地球之肺」。今年8月,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衞星圖片顯示,俄羅斯西伯利亞森林大火產生的煙霧首次到達北極。據俄羅斯林業機構的數據,火災已經摧毀超過1,400萬公頃的土地,燒燬的樹木不計其數。
同月,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當地加州北部山區「迪克西山火」(Dixie Fire)肆虐,火勢連日來快速擴張,形成該國今年最大山火。據加州林業和消防局(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Fire Protection)公布的數據,山火面積已達1,760平方公里,比紐約市面積還要大,也是加州有紀錄以來面積第三大的山火。據加州林業和消防局統計,山火至少已燒毀184座房屋,無數樹木葬身火海。
當然還有亞馬遜雨林,除了過去兩年的嚴重山火外,由於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一直「打其主意」,希望開墾雨林作採礦、養牛和農耕之用,嚴重威脅當地生態。非法砍伐、過度砍伐樹木的情況在過去一年有所加劇,情況令外界關注。今年10月,巴西國家太空署(INPE)從衛星圖片分析,顯示亞馬遜森林單在9月已有985平方公里的森林被砍伐,比起2020年9月的情況多出2%,足證情況未如當局聲稱的「有所改善」。
木必先倒而後重生?
據國際植物園保育協會(BGCI)今年9月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有1.75萬種樹種,約30%正面臨滅絕風險,另有440個樹種在野外環境(每種)僅存不到50棵,屬於瀕臨絕種。協會秘書長Paul Smith表示:「這份報告是對全世界人們的警鐘,那就是樹木需要幫助。」此外,報告指出樹木面對的三大主要威脅分別為作物生產、伐木和畜牧業,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則為新興威脅。
Smith強調「每一個樹種都至關重要」。樹木的存在支持大自然生態系統,借助陽光,森林中的大量樹木將空氣中大量碳轉化為食物,森林中大量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為地球進行碳氧循環,過程中森林每年從大氣中鎖住了33%的人為排放物,從而轉化至土地之中,故被認為是對抗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的關鍵。而單一樹種的滅絕,可能引發許多其他樹種消失。
面對「木倒」,我們選擇做個「目睹」此一樹木危機的見證者,還是選擇做點事去改變?雖說今年是樹木充的災難一年,但也是這些植物未來福祉關鍵的一年。今年11月將舉辦、為期 12 天的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這亦是自 2015年 COP21 以來最重要的會議,各《巴黎氣候協定》簽署國將在會上評估有關協定的進展,回顧成就並找出問題,確定下一步策略。
正如英國表示,計劃在未來三年將植樹率提高3倍,以協助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的目標,作為英國對抗氣候變遷的部份努力。樹木作為碳中和(Carbon neutral)的重要一環,我們更應關注這些攸關人類福祉的植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