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未來食物」被低估的潛在減排貢獻|TECH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即將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傳統農牧業及其上下游供應鏈,預計會是在氣候峰會談及並且試圖針對解決的減排方案。的確,如植物蛋白提煉成的植物肉、非動物乳清蛋白合成的乳製品等,已取得一定研發成果,甚至部分已推出市面──「未來食物」有可能很快會成為普羅大眾餐桌上的常備菜餚嗎?

峰會前夕,歐美國家牽頭簽署一份「全球甲烷協議」(Global Methane Pledge),目標2030年底前將甲烷排放量削減至少30%。除了美國、歐盟、英國、印尼、墨西哥等9個創始協議國之外,日本、巴基斯坦、尼日利亞等甲烷排放大國是最新加入簽訂「全球甲烷協議」的國家。這項協議現在得以覆蓋全球六成GDP產量及三成甲烷排放量。

從畜牧產業入手,是減少甲烷排放量的最有效辦法。但要減少人們對肉類食品的攝取,就必須要找到一些替代產品。(Getty Images)

「牛放屁」之禍

甲烷是僅次於二氧化碳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來源,人為排放主要來自畜牧業(主要是牛和羊這類反芻動物,它們在消化食物時會釋出大量甲烷)和化石能源產業。針對前者,科學家認為人們若然少吃牛羊紅肉及牛奶製品,有助大大減低甲烷排放。

國家能源署(IEA)表示,全球自工業革命以來上升的溫度,30%可歸咎於甲烷。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報告則估計,若人類現在開始加緊削減甲烷排放量,有機會幫助全球在2045年降溫0.3°C,對實現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的2℃之內的目標,有莫大幫助。

高度肉食者的人均碳足跡,當然比起其他低度肉食者和素食者為高。(香港01製圖)

順應環保潮流,有些人會選擇素肉、燕麥奶等「替代食物」,取代傳統肉奶。不過,在口感、味道和營養方面,與真正的肉和奶,始終好像略遜一籌。

有些人在想,未來的食物可否通過一些科學技術,來「模仿」傳統工業化肉奶產品?這些「未來食物」非由動物製成,卻擁有極相似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宏觀來看,它一來可以紓緩畜牧業及其上下游運輸鏈所帶來溫室氣體污染,二來亦可以提高糧食生產效率,根治全球糧食短缺及草原牧地消失的危機。

實驗室食物的量產之路

近年,各款不同種類的植物肉盛行。在大型超級市場,植物肉已成為必備的肉類產品之一,雖然其價格仍然偏貴,但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愈來愈高。

植物肉的仿真度愈來愈高,消費者也愈接受植物肉產品。甚至有些植物肉公司標榜跟真牛肉一樣會「流血」,滿足食肉獸味蕾。(資料圖片)

無論是在新興國家市場為了應對糧食危機而未雨綢繆,或是出於發達國家民眾「為自己,為地球」的身心健康考慮,都促使外界認真思考「替代肉」的必要性和急切性。

(香港01製圖)

除了市面上的植物肉,還有「無牛牛奶」、非由咖啡豆製成的「咖啡」、沒有可可成份的朱古力等,都已準備投入量產,成為超巿貨架上伸手可及的商品。這些「未來食物」,全利用合成生物的實驗室科技來研發,不但能夠克服自然農地有限的問題,而且更大程度地節省傳統農藥使用和大幅減少水資源消耗。

譬如,來自美國的食品科技公司Perfect Day,專門研發非動物性乳清蛋白的合成生物技術,能夠完全取代動物蛋白製的各種食品,如芝士、雪糕、蛋糕、乳酪等乳製品。據Perfect Day委託獨立顧問公司進行的評估顯示,其無動物性乳清蛋白的生產過程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起碼比常規生產方式少85%,最多甚至可以減排高達97%。

美國食品科技公司Perfect Day與香港公司Cakery合作推出的「無蛋蛋糕」,當中完全沒有任何動物蛋白成份。(Horizons Ventures)

「一棟商業大廈」的產能有多大?

香港的維港投資,是Perfect Day的早期投資者之一。

「一個分子學家看待食物,可能未必覺得眼前的是肉,而是看到很多分子……他們能夠了解不同分子的功能。例如蛋白可以做某些東西,他們則思考可否用另一個方法,譬如利用酵母(yeast)、菌類(fungi)等,製造蛋白功能,這就是合成生物。」維港投資創辦人周凱旋說道。

合成生物科技將來能夠應用於各個生活應用及工業製造層面。它透過大規模設計編寫微生物基因組,予以組裝從而研究出適用於各種領域的新基因組,從而製造新編制、尚未在自然界存在的生物組件,藉以試圖解決糧食、材料、醫學等難題。

維港投資自2013年開始投資合成生物科技領域的初創企業。他們認為,合成生物技術就像20世紀時的石油,可以為未來糧食生產帶來啟發作用。周凱旋甚至如此形容道:「生產(佔全世界供應)三分一的牛奶、牛肉和皮革,原來只需要一棟商業大廈就能完成。」

周凱旋形容,生產佔全世界供應三分一的牛奶、牛肉和皮革,只需要一棟商業大廈就能完成。(Horizons Ventures)

即將舉行的COP26,其官方文件中提到各國亟需迅速達成協議的重點議題,其中一個就是「適應保護社區及自然棲息地」,達致「生態系統的恢復和保護」。尋找傳統高消耗、重污染的食物生產方案的「輔助品」,甚至乎「替代品」,很值得各國政府及商界領袖在會議間尋求合作空間。

沒有肉的「牛肉」、沒有牛奶的「牛奶」、沒有蛋的「蛋糕」、沒有咖啡豆的「咖啡」……這些會是解開未來氣候困局的關鍵鑰匙嗎?或許,消費者的習慣如若可以改變,採取更低碳的消費選擇,也是在為減慢全球暖化發揮共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