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英國脫歐後如何加速「染綠」?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自英國脫歐以後,急欲希望吸納世界投資,保持後脫歐時期本土就業及商品市場的穩定。適逢「碳中和」及綠色經濟新浪潮正值高峰,英國未來可否矢在保持穩健經濟體系之餘,同時緊跟國際減排步伐?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在11月於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作為中美歐之外的碳排放大國,英國未來如何制定自己的碳中和目標,應對氣候危機,近日開始成為了焦點。

各界預計,英國會繼續藉着身為COP26東道主的身份,重點討論與綠色經濟及碳中和相關的國際商貿措施,以讓英國在後脫歐時期重新確立自己在世界經濟體系的地位。

今年較早前的G7峰會上,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早已主動拋出全球關注的碳交易及減排議題,希望發達國家早着先機帶領全球減排工作──脫歐後的英國,自然更加希望在其中獨得主導的話語權和地位。

英國脫歐後,英國政府加強介入主導國際貿易體系的野心更加強大,這自必需要在其國內綠色轉型進程上多下工夫。(Getty Images)

尤其與國際商貿密切相關,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碳邊境稅」,預料將會在COP26熱烈討論。對於碳稅,英國政府認為,如果有一個國家嘗試採取單邊行動,迫使其他國家改進減排目標,這可能會導致貿易糾紛。參與討論「碳邊境稅」的國家需要愈多愈好,避免任何擁有良好本意的減排誘因政策,變成了加劇地緣衝突的矛盾方案。

「自由貿易應優先於那些『阻礙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的綠色保護主義政策』。」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卓慧思(Liz Truss)說道。

氣候危機觸發全球多場自然災害。(Getty Images)

污染大戶的轉型之路

至於英國的國內減排進程,唐寧街希望2035年前英國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比1990年減少78%。2050年,正式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

要實現碳中和,能源產業是每個減排國首要協調合作的大戶。英國不外如是。

目前,英國全國電力供應有約25%來自風力發電。他們希望2035年前實現全低碳能源發電,即放棄煤炭、天然氣這類傳統發電方法。實際上,2019年,英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已比1990年下降四成。據《華爾街日報》分析,當中最主要減排貢獻源於英國國內逐步從燃媒發電轉移至可再生能源發電。

譬如,英國最大石油公司BP近年積極實現低碳轉型,包括投資建設太陽站及風力發電站、發展生物質能發電等,去年成功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10%。不過BP在2020年的每年碳排放量仍高達3.74億噸,每天銷售汽油數量達530萬桶。要知道,電力公司及油企是達成綠色減排目標的重中之重,這類公司的減排目標必須比其他產業更為進取,方可達成國家減排目標。

另一間英國能源大廠Drax Group的轉型方案則更值得學習。負責供應英國全國約6%電力的Drax Group,去年宣布將會關閉旗下最大發電廠的燃煤發電業務,逐漸轉型成生質能源發電廠。

圖為英國能源大廠Drax Group的發電廠。(Getty Images)

今年6月份,它與三菱重工達成協議,將會在其約克郡(Yorkshire)的發電站建造碳捕集(carbon capture)項目設施──這項屬於*CCUS的技術手段,為電力企業減碳轉型的一大途徑。

CCUS: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縮寫。CCUS被視為各國實現碳中和的其中一個重要工業應用技術。它捕集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然後進行提純,繼而封存在地下底層,或將部分剩餘能量再利用於新一輪的工業生產循環。今年7月初,中國石化亦啟動了中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

CCUS過程的簡單圖解。(國際能源署)

電動化運輸仍需加把勁

至於同樣是碳排放主要來源的交通運輸方面,英國政府訂定了在2030年全面禁止販售燃油車,同時同年電動車公眾充電網絡要比現時擴展10倍。現時,全英國共有約22,790個公眾電動車充電設備。

至於在市場銷售方面,英國目前的電動車銷售佔整體新車銷售市場8.1%,這個數字不算太差,但比起其他走得更前的歐洲國家如挪威(75%)、冰島(50%)、瑞典(30%)、荷蘭(25%),英國仍然遜色得多,要迎頭趕上歐陸鄰國,仍有相當大的距離。

若然要加入國際電動車市場的競爭,無論是市場購買力,抑或是電動車技術研發和生產,英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現時在英國首三大最熱銷的電動車款分別由Tesla、日產和Jaguar Land Rover所生產,其中只有後者來自英國(總部設於英國,實際上由印度車廠Tata全資持有)。至於電動車上下游供應鏈的產業生態,英國資本似乎也未有一些令人亮眼的指標企業。

圖為中國上海Tesla超級工廠內,一架貨車在運送剛生產下線的Model 3新車。(Reuters)

2021年的英國,離開了歐盟單一市場,國內傳統工業投資(包括上述的能源、發電、電動車生產等)如何在綠色經濟轉型框架的大趨勢下,繼續維持應有的發展水平,讓國內民眾對後脫歐時代的英國重新拾回憧憬和希望?

至於在11月舉行的COP26,東道主英國又能重新展示傳統西方大國對世界應有的負責任表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