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劇」鬥:沙特、土耳其力爭電視觀眾
土耳其於過去十多年來一直是中東軟實力勁旅,其電視劇集風靡整片阿拉伯地區。去年,土劇更成為阿拉伯地區年度熱播劇,其中《大使的女兒》(The Ambassador's Daughter)在沙特好評如潮;《是你在敲我的門》(You Knock on My Door)因為深受阿拉伯觀眾歡迎,製片商臨時決定延長原本13集的規模;還有改編自韓劇的《機智醫生》(Miracle Doctor)亦口碑不錯。
面對土劇來勢洶洶,阿拉伯世界另一老大哥─ 沙特阿拉伯自然不敢怠慢,近年積極發展影視產業,甚至和阿聯酋合作,務求在電視領域上與土耳其「拗手瓜」。究竟土沙兩國「劇鬥」爭的是面子、利益,還是一場文化軟實力爭霸?
土耳其電視劇發展歷程大約可追溯至近半世紀前。首部原創土劇《Forbidden Love》於1974 年製作,但土劇真正普及約始於2006年,當時土耳其成立首個衛星電視台,電視劇集開始在全球範圍曝光。兩年後,沙特中東廣播中心(MBC)老闆易卜拉欣(Waleed bin Ibrahim Al Ibrahim)大手購入土劇,使土劇熱播阿拉伯地區。其中,在2005至2007年播放的土耳其愛情故事《Noor》更取得空前成功,觀眾高達9,200 萬人;2010 年初,《1001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向全球約80 個國家輸出;2013 年,講述奧斯曼帝國君主蘇萊曼的史詩劇《輝煌世紀》(Magnificent Century),更吸引了全球逾五億觀眾收看。
土劇一般分為每日播放和每周播放兩種,前者每集一般長約60 分鐘,於平日播出;後者每集則長約160多分鐘。這些花上高昂成本製作、由俊男美女演員落力演出的劇集,配合華麗的場景和琅琅上口的歌曲,加上浪漫而具中東色彩的電視情節,像《Noor》、《1001夜》、《埃爾圖魯爾加齊》(Ertugrul)等描述愛情、包辦婚姻、大家庭、父權制和正義鬥爭等情節的劇集,都令阿拉伯世界的電視觀眾為之着迷。
土劇能在中東地區輕鬆超越墨西哥、美國和韓國等外來劇集,成功俘虜區內兩億戶電視觀眾的心,除了因為區內沒有其他具實力的競爭對手,還因為土耳其製片商為這些劇集重新以阿拉伯語配音、為角色配以阿拉伯名字,加上同屬伊斯蘭文化的情節,令土劇較其他海外作品更迎合中東人口味。
沙特封殺 無阻土劇衝出世界
不過,近年土耳其和沙特兩國交惡,土劇的發展亦受到牽連。2018年3月,沙特政府和MBC停止購入土劇,當時沙特阿拉伯大酋長Sheikh Abdulaziz al-Sheikh更將《Noor》形容為「反伊斯蘭」和「顛覆性」,並稱播放該劇的電視頻道是「上帝及其先知的仇敵」,之後區內許多主要買家紛紛罷買土劇。另一土劇的主要市場埃及,也因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埃及2013年軍事政變期間支持時任總統穆爾西(Mohamed Morsi),最終塞西(Abdel Fattah el-Sisi)上台之後「報復」,禁播土劇。
目前,有關支持穆斯林兄弟會及其他伊斯蘭運動依然是兩國的主要爭議,亦是土劇至今無法於當地播放的原因。結果,土劇在中東地區由原來每年賺取8,000 萬美元(約6.21 億港元),下跌至去年的1,500萬美元(約1.16億港元)。
鑑於在阿拉伯地區的發展嚴重受限,土劇近年開始放眼世界。2018 年,土劇首次在西班牙上映,旋即在當地掀起了一股追劇熱潮,土劇其後擴展至在意大利等多個歐洲國家播放。引進土劇的西班牙媒體集團Atresmedia Group副主席Jose Antonio Anton認為,土耳其是個多方面結合現代與傳統的國家,而這些元素充分反映在土劇中,故有助全世界認識該國。他指出:「土劇一般很具質素,而且劇情也很前衛,包含了各種戲劇元素,如劇情、恐怖、犯罪、歷史等。」此外,土耳其電視界還有龐大的預算、出色的場景、優秀演技和室外錄影廠等配合,在過去二十年能製作出高水平的電視劇。
近年,土劇還轉攻網絡,在YouTube、Starzplay、Netflix等影音串流平台試水溫,謀求出口至全球。同時,土劇的改變也不止於出口對象,劇情的種類亦趨向多元。當下的新冠肺炎疫情還意外為土劇提供更多助力,隨着許多國家因疫情而暫停拍劇,以及停購昂貴的歐美韓劇等,價格相宜的土劇將能繼續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目前,土耳其已超越墨西哥和巴西,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電視劇出口國,出口範圍遍佈歐洲、阿拉伯地區、中亞及美洲各國。迄今為止,該國已向全球146個國家約五億觀眾貢獻超過150部電視劇作品。據估計,土劇出口總值去年達五億美元(約39億港元),預計到2023年,電視劇出口將為土耳其創匯高達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
土耳其電視行業對提高國家在亞洲、歐洲、拉丁美洲和北非的受歡迎程度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世界各地對土劇的興趣有增無減,這對土耳其的國家形象以至製造的商品也起了正面推廣作用,到訪伊斯坦堡的外國遊客直線上升,尤其是來自播放土劇的國家。上述種種均說明土耳其的軟實力正透過電視劇集滲透開去。
聯手阿聯酋 勢與土劇對撼
眼見土耳其憑藉電視劇在區內以至全球推廣軟實力,甚至從中滲透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沙特阿拉伯也不甘後人,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於2018年宣布,將在未來十年投資640億美元(約4,968億港元)發展國家的娛樂產業。國家經濟改革路線圖《2030願景》為一些社會保守政策「鬆綁」,如2018 年解除了長達三十五年的商業戲院經營令。沙特預期在未來還會擴展其他文化領域,鼓勵藝術、音樂表演及其他種類的娛樂等。
此外,該國亦將通過建立基礎設施、製作本地化娛樂節目內容,並創造逾三萬個就業機會來擴大影視業界的發展。當局預計,全國於2030年將擁有約350間戲院和2,500個電影屏幕,產業價值達到約10 億美元(約78億港元)。該國又計劃令家庭的娛樂開支增加一倍,從2018 至2019 年度佔GDP 的3% 增至2030年的6%。
另一方面,沙特亦與阿聯酋合作發展影視產業。其中,兩國政府共同資助4,000萬美元(3.1億港元)的劇集《Kingdoms of Fire》於2019年播放,劇情突顯奧斯曼帝國為過去數世紀以來破壞阿拉伯世界的暴君。除合作拍劇外,兩國媒體公司的長期合作計劃還包括培訓製片和演藝人員。
沙特影視從業員大多是30 歲以下年輕人,其中34% 是女性。不少國民眼見國家和地區的影視發展愈來愈蓬勃,不再反對子女報讀相關課程,認為畢業後也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沙特阿拉伯埃法特大學(Effat University)影視藝術學院院長Mohamed Ghazala 表示:「由於影視製作量增加,以及更多戲院開業,對本地人才和能力的需求將不斷增加,這將為在沙特大學中開設更多影視相關學系和研究所開闢道路。」
然而,沙特影視業亦面對不少難題,43%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缺乏資金,13%認為缺乏人手,還有11% 人認為缺乏影視相關的訓練和教育。目前,行業主要的資金和藝術支援來自三個政府資助機構:King Abdulaziz Center for World Cultures、文化局轄下影視委員會及Red Sea Film Festival。沙特導演Hana Alomair指出:「我們渴望得到更多,我們仍在談論政府的支持,投資者尚未採取實際行動。」她補充說,戲院數量增加應有助鼓勵投資。
軟實力之爭 各述阿拉伯世界故事
其實,沙特大力發展影視產業、拍攝高質電視劇集,除因經濟改革因素外,還希望透過影視產業塑造國家形象,宣傳自身觀點和價值觀,避免土耳其一方獨大佔據中東的話語權。
這明顯是由於過去十多年來,土耳其大灑金錢投資影視產業已成功發揮軟實力優勢。與沙特有合作的阿聯酋製片商Y u s e r Hareb認為,沙特發展影視產業是想創造替代選項,抵消土劇對阿拉伯人的影響。他認為,奧斯曼帝國時期對阿拉伯人而言並不光彩,甚至屬「黑暗時期」,充斥了對阿拉伯人的鎮壓和犯罪行為。沙特和阿聯酋的作品是意圖透過講述「真實的阿拉伯史」,說明奧斯曼既非穆斯林的保護者,亦非復興者,藉以打破土耳其在區內的文化影響力。
沙土「劇鬥」說穿了就是雙方均希望通過宣揚自己的國家特質和文化來影響中東地區,兩國的影視產業都欲美化歷史和影響觀眾,尤其是在哪一個國家應當受到讚揚和譴責方面。不過,沙特發展影視產業為時尚短,能否憑藉影視作品在區內以至全球範圍抵抗土耳其的影響,似乎仍難說得準。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68期《香港01》周報(2021年5月31日)《搶電視觀眾爭奪話語權 沙特土耳其掀中東「劇」鬥》。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