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科創時代・下|撼動世界半世紀 加州矽谷「走了樣」?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自二十世紀末互聯網革命以來,以加州灣區為首的美國西岸孕育了一間又一間影響世界的傳奇科網公司。但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居公辦公及網絡會議成新常態,遙距商業合作也變得普遍。這導致愈來愈多人思考矽谷以外的創業和集資基地。
此系列希望從德州科技重鎮奧斯汀切入,討論德州在未來矢志成為科技創新搖籃地的可能性。最後會回到加州矽谷,嘗試探討及了解:為何越來越多人說「矽谷變了樣」──美國西岸的科創光環,真的褪色了嗎?
此篇為【德州科創時代】下篇。

德州科創時代・上|蘋果Tesla紛進駐 奧斯汀打造新科網神話 ?

德州科創時代・中|南部反擊戰:從星際基地與新能源開始

時常留意美國科技媒體的讀者,也許會留意到這一兩年來有關矽谷的報道,間中會出現一個新熱詞:「Tech-xodus」,即是將Technology(科技)與Exodus(出逃潮)兩個英文單詞組合而成的新詞彙──出走矽谷,或不只是一兩間產業巨擘的抉擇,它似乎已成為一種「潮流」。

根據California Policy Lab最新發表的數據,2020年第四季加州灣區接近所有區域都錄得人口凈流出,譬如三藩市(San Francisco County),當區人口流出數目較2019年同期多出61.3%;聖塔克拉拉縣(Santa Clara County)一帶則多出19.1%。

↓ 加州灣區部分核心地區的人口流出數目比去年增加不少:

更加值得留意的是,與加州整個州份相比,灣區人口流失的情況嚴峻得多:加州2020年第四季人口流出數目比2019年同期增加14.9%,而整個灣區──包含三藩市、聖塔克拉拉縣、聖馬刁縣(San Mateo)、聖塔克魯茲縣(Santa Cruz)等行政區域──則同比增加了29.7%。

發表報告的California Policy Lab認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是造成加州,尤其灣區,出現人口出逃潮的主因。它指出,這麼明顯的人口轉移情況,將會大幅影響當地勞工市場的規模和構成,亦會影響州政府稅收基礎。

新冠肺炎疫情令工作與科技高度結合,實現長期居家辦公。因此,愈來愈多人考慮離開生活成本高昂的加州。(Getty Images)

惠普公司的抉擇

加州自上世紀開始,孕育出Facebook、Google等具時代影響力的科網巨企,亦是很多在智能時代、互聯網時代誕生的新創公司之搖籃。在今天,矽谷這裏一共容納了超過2,000間科網公司。

1939年,史丹福大學的兩名畢業生Bill Hewlett和Dave Packard,在加州灣區核心帕羅奧圖(Palo Alto)成立惠普公司(HP)。這間後來成為全球最大電腦硬體龍頭的科技企業,被視為矽谷作為科技公司集中地的開端。

到了日後個人電腦和互聯網技術興起,大大小小的新創科網企業都選擇在這裏進行研發及融資工作,讓矽谷支撐起改變人類歷史的全球科網革命半邊天。矽谷這隻「金蛋」,也為加州政府吸納豐厚收入和國內外頂尖精英人材,讓加州成為全美國最富裕州份。

不過於去年12月,矽谷傳來了驚人消息: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簡稱HPE,2015年由HP母公司分拆出來的企業級產品公司)正式宣布,將矽谷的辦公室遷移到德州侯斯頓(Houston)。

連傳統龍頭竟也將部分支柱業務撤走了。矽谷這裏真的是出了問題嗎?

在灣區發跡的惠普公司(HP),將子公司惠普企業(HP Enterprise)遷移到德州侯斯頓。

令創業家相當頭痛的「稅」

當然,說到底,還是錢作怪。

根據2020年財年美國各州稅收水平數據,加州是芸芸入息課稅比率最高之州份,達12.3%,倘若年收入高於100萬美元,課稅比率更達13.3%,多出的1%將被用作州政府加大投資精神健康支援服務之用。

反觀被「矽谷逃亡者」視為主要目的地的德州,由於那裏不會徵收個人收入所得稅。那麼,對年收入一向高企的眾多矽谷企業家、投資家來說,德州自然十分吸引了。

順帶一提,全美國沒有徵收個人所得稅的州份共有七個,除了德州,還包括佛羅里達州(Florida)、內華達州(Nevada)、華盛頓州(Washington)等州份。但考慮到初創融資條件、企業優勢、人才供應、生活素質、交通便利性等多方因素的取捨和平衡,德州成為科網企業家在矽谷以外的首選,自是相當合理。

加州生活舒閒,不少資本家、創業家和投資者都喜歡在這裏工作,希望闖出一片天。但愈來愈重的稅收及生活成本負擔,亦令許多人才卻步。(Getty Images)

加州高昂的稅收和生活成本,令薪金本應高人一等的科技行業從事者,也感到吃不消。

企業協作軟件初創公司Karbon共同創始人Stuart McLeod在其網誌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他在三藩市近郊擁有一套自住物業,由於他未能享受免稅額,因此他每年需要繳納約6萬美元的物業稅,加上約2萬美元的保養維修費用。

「如果你考慮留在這兒(加州灣區),你必須要有100萬美元年薪。而我已經受夠了。」McLeod說道。

Karbon剛完成A輪融資,但McLeod表示已離開矽谷,並將公司總部遷到鄰近的內華達州。

加州物業稅很重,很多高收入高職位人士也坦言承受不了。(Getty Images)

「由於許多頂尖技術人才正在逃離三藩市,我已經能夠(在別處)組建一支一流的技術團隊。矽谷已成為『招聘噩夢』(hiring nightmare)。科技可以讓僱主得以從其他地方招聘人才,還可以給出更低的人工。」McLeod寫道。

McLeod在網誌上告誡其他同業:「我相信在不久將來,只有獲得最大融資的公司能夠立足於矽谷──另一個Uber或亞馬遜。如果你的公司不是超級成功和獲得巨額融資,你不可能在矽谷倖存。」

美國網台節目主持Matthew Frankel,則在其節目諷刺道:「我沒有實質數字,但我聽過Facebook總部的僱員平均年薪達30萬美元……這不是Facebook慷慨,而是因為居住在矽谷的生活費實在太高了。」

Frankel這個諷刺,也許McLeod也感同身受。

McLeod預視在不久將來,只有獲得最大融資、最具財力的科網企業,才有可能立足於矽谷。(Getty Images)

疫情是「大逃亡」契機?

的確,新冠肺炎疫情為科技與工作文化的契合,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機會。

自疫情爆發以來,遙距居家辦公成為常態。對於走在科技最前線的科網企業來說,這個情況尤甚。多間加州灣區科網企業,包括Jack Dorsey的Twitter及Square、社交媒體龍頭Facebook、雲端文件備份公司Dropbox、線上問答網站Quora、網絡論壇Reddit、即時通訊軟件Slack等,都已經落實容許僱員終身實行遙距居家辦公。

當絕大部分僱員都在家辦公,那麼公司是否還需要預留巨額成本,來保留如此偌大的實體辦公室空間?所以,已有一些科網公司開始摒棄租賃大面積辦公室大樓,或者選擇租一些較小型的地方作共享辦公室空間,讓員工間中能夠面對面開會和交流想法。

而從僱員角度來說,當不再需要強制留在矽谷工作時,為何不選擇到生活成本更低、居住環境更優美,甚至不徵收所得稅的州份居住?這樣,南部的德州,還有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州,統統都成為了矽谷工程師等技術人才「出逃」的目的地。

自疫情爆發以來,遙距居家辦公成為常態。實體辦公室空間,似乎不再是必需。(Getty Images)

精英主義泛濫

去年底透露已搬到德州居住的馬斯克(Elon Musk),雖然旗下電動車企業Tesla、太陽能發電企業Solar City等總部,暫時仍然留在加州灣區費利蒙(Fremont)這個「發跡地」,但馬斯克已逐步將美國國內生產業務轉移到德州。正在建設中的Tesla五號超級工廠(Gigafactory 5,Giga Texas)比費利蒙工廠佔地更大、產能更強,不在話下。馬斯克更多次譏諷矽谷人:認為他們充滿精英主義,不思進取,將現今矽谷的成就和優勢視為「理所當然」。

很明顯地,在馬斯克眼中,當年為他帶來豐厚財富的矽谷,已今非昔比了。

↓ 一部Cybertruck停泊在施工中的德州超級工廠旁邊。

同樣在矽谷鼎鼎大名的頭號人物、PayPal共同創始人Peter Thiel,近年也多次公開批評矽谷,形容那裏充滿狹隘的本位主義和精英文化。

2019年,Peter Thiel在《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撰寫的評論文章中寫道:「矽谷時常高舉的『世界主義』(cosmopolitanism),倒不如被看作成極端化的本位主義(parochialism),這個世外桃源,與外界其他地方在經歷的問題完全絕緣──而且沒人有興趣去理解這些問題。」

他更點名批評矽谷龍頭、搜尋服務巨擘Google,過度濫用自家人工智能及數據分析技術,來為自己牟取豐厚利潤。Peter Thiel在2014年出版的《從0到1》(Zero to One: Notes on Startups, or How to Build the Future)堪稱矽谷人每人手持一本的「創業聖經」。他在矽谷的江湖地位,不言而喻。

PayPal創始人Peter Thiel在矽谷享有極高江湖地位。但他近年來多番抨擊矽谷的精英文化。(Getty Images)

手執資本之牛耳

然而,不少人仍然看好矽谷,除了當地積累了深厚的創業傳統外,千絲萬縷的人脈網絡及其裙帶融資優勢,仍是別處難以取代。

矽谷仍是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科斯拉(Khosla Ventures)、KPCB、Bessemer Venture等國際頂級風險投資公司的總部所在,那裏近半世紀的初創資本吸納及收益能力,並不是單單僅以低稅率吸引企業投資的地方政策,就能輕易獲取的。

加州矽谷作為半世紀科網重鎮,未來會被其他地區取代嗎?(Getty Images)

但說到底,任何範疇的資優生總不能獨沽一味,不識變通。儘管現今矽谷積累多年的資本優勢仍在,鄰近地區急起直追而造成的競爭情況確實存在。

一旦屆時人才和資本皆流諸別人田,矽谷還能否保持昔日光輝,將成很大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