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ech・一│全球學子厭倦上Zoom? 教育科技迎黃金時代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自新冠疫情以來,經過一整年「Zoom教學模式」後,世界各地芸芸學子如今皆感到其單調乏味和嚴重不足。遊戲化學習、輔助性教學工具等教育科技(EdTech)因而份外吃香——以科技彌補網上教學以至傳統課堂的不足,甚至長遠為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然而,發展多年的教育科技為何直到疫情之下才盛行?學生可會渴望回歸校園,重返課室上課,跟老師與同學們直接交流?那麼,教育科技產業只是疫情下的「一場虛火」,還是正在踏進發展的黃金時代?

所謂EdTech即是有關「教育」的「科技」,也就是教育活動過程中,善用科技來促進教與學效果的途徑與方法。其發展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由最早*WIKI網絡系統、開放教育資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到2012年的「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再到目前的五大發展方向:聊天機械人(Chatbot)、AR及VR沉浸式學習(Immersive Learning)、遊戲化學習(Gamification of Learning)、STEM教育,以及適性化學習(Adaptive Learning)等。

*註:由Ward Cunningham 於1995 年開發、在全球資訊網上開放,可供多人協同創作的超文字(Hypertext)系統。

AR及VR沉浸式學習為教育科技五大發展方向之一。(Getty)

自新冠疫情以來,世界各地不少學生因封城及停課而被迫透過Zoom等應用程式來維持基本學習。如今,不少人發覺這種教學模式只是簡單地將課室移師網上,完全忽略課堂中其他重要元素,嚴重影響學生的專注力和學習興趣。

有見及此,不少教育科技初創企業正磨刀霍霍,把握難得的發展良機。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數字,2019年全球教育科技的投資額達186.6億美元(約1,451億港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3,500億美元(約2.72萬億港元)。目前,全球有不少教育科技相關的獨角獸企業,如中國的猿輔導、印度的ByJu's、美國的Udemy和Coursera等,都是市值逾百億港元的大企業。

Coursera是全球市值龐大的教育科技獨角獸企業之一。(Coursera)

《香港01》分別訪問了新加坡教育科技初創公司Practicle聯合創辦人黃重鳴(Ng Chong Ming),以及帶領研發多個教育科技平台的香港理工大學應用數學系陳世道博士(Dr. Fridolin Ting),了解教育科技當前的發展狀況。

Practicle是唯一獲芬蘭權威機構Education Alliance Finland認證、具優質教學法和適性化人工智能系統的新加坡企業。學生透過該公司的同名平台做網上練習,過程中可參與小遊戲,如答對問題,會累積「經驗分數」,可以贏取虛擬的「寵物精靈」,之後透過這些精靈幫助答題和晉級。用家亦可與朋友比賽,勝出者可以獲得獎勵。學生每日花十分鐘做五題練習,人工智能便能掌握他們在各個題目、技巧和概念上的強弱項,並會從他們的弱項着手,加強相關科目的基礎訓練。

遊戲化學習 助減操卷壓力

此前,黃重鳴本在大專院校任教遊戲開發(game developing),又負責教授數學、物理和程式設計等科目。學生人數眾多,若要了解每個學生是否明白所教授的內容,唯一的做法就是通過考試,但要每日考試以了解學習進度,並不可行。

於是,他和Practicle另一創辧人朱儀靈想到研發教育科技產品,透過人工智能(AI)和遊戲形式,檢視學生的學習差異,再將訊息轉發給老師。一方面,不怕學生因測驗而感到壓力,另一方面,老師亦能知悉每位同學的弱項,並嘗試在下一堂課深入解答他們的疑難,確保沒有學生跟不上進度。

Practicle的出現的確提高教學質素,也解決學習上的「頑疾」。在新加坡,一般小學生通常會購買十年的考試試題簿,從頭到尾做完所有題目,有助改善成績。黃重鳴認為:「這是個非常痛苦的過程,也浪費大量的時間,因為一般來說,八成的問題對他們沒有幫助。」

黃重鳴表示,目前平台收到的回應均很正面,也收到學生改進遊戲元素的聲音。(受訪者提供)

黃重鳴還舉了兩個實例說明,首先,由於新加坡學童的學習負擔沉重,家長們過往需要花許多時間督促子女做練習。融入遊戲的學習方式,令學生更主動學習。他表示:「曾有學生和家人出外旅遊時請父親連接互聯網,父親好奇一問,才知道女兒熱衷使用Practicle寓遊戲於學習,而且習慣每日登入做練習,養成自我激勵的習慣。」

另一個例子是一名年中考試數學科只拿到68分的學生,參加Practicle的練習短短三個月,在沒有其他輔導和支援的情況下,於年終考試獲97分,進步驚人。

具剛性需求 市場潛力龐大

遊戲化學習無疑是教育科技現今的主流之一,其應用範圍相當廣泛。陳世道及其團隊開發了多個教育科技平台,當中包括遊戲化學習的Badaboom!和The Cell Game,兩個程式不僅反映學習可以融入遊戲元素,同時證明這種學習方式不止適合於小學生,也適合於中學生和大學生。

陳世道研發的匿名問答教育平台YoTeach! 的功能多元化,包括投票、圖片註釋、手寫數字及符號辨識功能,方便以圖表和方程式闡釋科學概念,因此非常適用於STEM科目的遙距教學,也是傳統面授課堂的理想輔助工具。這幾個應用程式目前免費供人下載使用。

陳世道博士認為,只要有適當投入,香港教育科技發展能夠追上其他地方。(受訪者提供)

YoTeach! 目前和八間本地中學合作,透過程式幫助改善數學科教學。該理大團隊定期到訪學校,向教師和學生示範如何運用,幫助師生熟習該應用程式。陳世道表示:「現時我們的教育科技平台得到的反應非常正面,有人甚至跟我們坦言希望早些知悉相關的科技發展。」他表示,教育界樂於採用YoTeach! 等輔助教學工具,更認為是課堂以至教學的恩物。

無論是新加坡初創企業Practicle和理大的多個教育平台項目,其實都顯示了教育科技當前的剛性需要,巿場潛力龐大。星港兩地的發展,也反映了業界在亞洲不同地區的發展步伐存在差異。

黃重鳴指出,新加坡在教育科技發展的步伐頗快,總體上正不斷向前,學生的反應大多很正面,但仍未算是發展前列的國家。他表示,私營方面有許多初創企業開拓市場,公營方面,新加坡教育局負責開發的自家學習平台反應也不錯。

新加坡教育科技發展目前仍不屬前列。(Getty)

獅城數學強 教材在海外成「搶手貨」

Practicle目前專注開發新加坡小學一至六年級數學科。黃重鳴解釋:「該程式以應用在其他學科和年級,但目前重點發展這個範疇是因為當地的數學有非常好名聲,將來教材可輸出國外幫助更多學生,從而加大影響。」

新加坡一直在數學及科研評估中名列前茅,當地的數學教材更風靡全球,市場發展頗具潛力。目前,Practicle 已進一步拓展馬來西亞市場。

至於香港,陳世道認為香港大大落後於美國、瑞典、芬蘭等教育科技先進地區,尤其是本港目前沒有大型教育科技公司,難以全面推廣,但他相信只要投入更多資源,有機會從後追上。

互聯網時代,在線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投放資源於師資及課程研發更是重中之重。(Getty)

疫後學習恐會打回原形?

誠然,疫情為教育科技帶來龐大機遇,但行業還需要思考它能否成為未來主流教學方式,而不僅僅是疫情期間應急的替代品。

陳世道認為疫情突顯了不少教學問題,經過將近一年的試驗及重整,業界已走在正確的路上。他說:「教育科技將不再是支援角色,它會開始主導教學模式,不再是輔助性質。」教育科技在疫情後仍大有可為,因為它能改善課堂氣氛、增加學習樂趣、激勵主動學習,而且在課堂內外都適用。

教育科技未來或有更多的利用,促進世界各地不同學生的學習與交流。(Getty)

黃重鳴則認為,疫情有助加速思維上的改變。他表示:「疫情迫使學生留在家中,讓他們有機會嘗試網上學習,也意識到在家學習的可行性。」同時,他並不認為所有學生在疫情後仍會堅持網上學習和使用教育科技,但相信仍有部份人會認同這是可行的學習選項。

教育科技未來的發展或許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楚,但疫情過後,網上教學的優勢如今為不少人所肯定。正如德國國際技術銷售管理和工業市場營銷學教授Kati Lang說:「我們普遍認為學生更喜歡網上學習,而不是傳統課堂,實際上,這想法過於簡化。絕大多數學生喜歡靈活而隨心所欲地學習,包括全日制課堂,但更喜歡將數碼學習與面授學習相結。」

上文節錄自第260期《香港01》周報(2021年4月12日)《全球學子厭倦上Zoom? 教育科技迎黃金時代》。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60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透視國家雙循環戰略 直面香港的危與機

再陷疫苗戰場 港版「疫苗護照」如何落地?

全球學子厭倦上Zoom? 教育科技迎黃金時代

後疫情時代: 構建中的虛擬綠洲可維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