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誕生二十年:自由網絡烏托邦的典範?
2021年1月15日,維基百科在這個風高浪急的互聯網變天潮流下紀念其成立二十周年。這月來,各地網民不時諷刺道:「免費的東西都是(代價)最貴的」──剛剛踏進二十歲的維基百科,會是這句金句的例外嗎?
一月初以來,因應WhatsApp修改用戶條款爭議;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封禁特朗普賬號風波……人們日益發覺,互聯網巨擘的權力似乎過度膨脹得了無邊際,愈來愈不信任。惟獨是「維基百科」(Wikipedia)──至今維持向所有人提供免費內容,而沒有置入廣告或演算法的全球網絡內容平台──仍能在網上一片「反主流網絡」的聲浪下明哲保身。
曾幾何時,在網絡時代成長的一代人,極為崇拜兩位無所不知的萬能「智者」:一是「Google大神」,二是「Wiki大神」。你有任何有關人物典故、歷史文學、金融經濟的疑問,只要你在Google搜尋器或維基百科網頁上搜索其關鍵詞,必能獲得答案。
不過,Google搜尋器一直被外界批評在搜尋結果上會加入人工智能及演算法成份,偏重將用戶首先導向客戶廣告商網站,或自家旗下平台所提供的網絡內容(如YouTube影片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較前位置等)。「Google大神」雖然真夠神通廣大,但搜得的資訊或多或少都是經過「私心推算」。
相反,同樣神通廣大的維基百科則沒有這個問題。它通曉多國語言:條目語言版本多達三百多種,比現今獲聯合國承認的國家總數還要多;它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提供了超過5,500萬頁條目,以及超過250萬張圖片(大部分是可供大眾用以非牟利用途的公有資源)。
根據維基百科上記錄對「維基百科」的簡介,它在全球一共有3,904名管理員,用戶總數超過9,300萬,長期活躍用戶也有32萬。
「全民共製」的百科大全
2001年1月15日,兩位美國企業家Jimmy Wales和Larry Sanger創立一個名為「維基百科」的百科大全網頁。甫成立之初,維基百科管理層一直就堅持「自由內容、自由編輯、自由著作權」的宗旨,各地志願者基本上可自由添加、修改和刪除條目內容。除此之外,維基百科會在各地招募擁有一定編採專業知識的管理員,針對具爭議內容來維護條目品質。
而網站的日常營運,則由Jimmy Wales所創辦之非牟利機構「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WMF)所執行,換言之維基百科的營運經費都是來自募捐,大多數維基管理員都是義務性質。
基於網站的非牟利性質,拒絕一切廣告內容,為維基百科在全球網民心中贏得頗為崇高的口碑。
根據網絡流量監察網站Alexa對過去90天全球網站訪問量的統計數據,維基百科位列第13名,每天平均用戶訪問時間為3分49秒。
自由網絡烏托邦
維基百科甫成立之始即提倡之「自由內容」理想主義創作理念,固是烏托邦的願景:因為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編輯自己所熟悉的內容範疇。
可是,在現實情況來看,我們很難確保所有編輯者撰寫的內容全都準確無誤,更難去要求所有編輯者撰寫內容時都能撇除一切主觀情感,不帶任何個人色彩去撰述,甚至評論某單一事物。
正是這個「自由」的特質,令維基百科上的條目一直被人質疑內容欠準、行文粗疏和缺乏邏輯。現今學術研究機構一般不偏向作者在學術作品上引用維基百科內容。除此之外,維基百科容許自由編輯的特質,也令人擔憂會有心人士通過杜撰、竄改或刪改條目內容,企圖散播陰謀論及政治偏見以獲取政治及經濟利益。
二十年來,維基百科並沒有對這種可能出現甚至泛濫的內容編輯情況視若無睹。維基百科官方制定了一些應對措施,譬如管理員會針對一些很多人瀏覽且不少人同時對某部分內容提出質疑的條目作出嚴謹審視,管理員甚至有權力移除違反內容編輯規範的用戶,以及為某些爭議性條目加入保護功能,只容許少數用戶修改及編輯該條目。
《德國之聲》報道舉例指出,維基百科上有關波黑共和國1995年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Srebrenica Massacre)的波斯尼亞文版本條目受到了內容保護。各種有關性器官的英文條目的編輯權利亦有限制。
呈現各方觀點的可貴
擔任德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的Martin Rulsch接受《德國之聲》訪問,表示自己的角色就是希望儘可能對沖網站「自由」特質所附帶的不良影響,甚至擔任正反觀點之間的調解員。
他以去年七月份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兩國再一次在納卡地區爆發衝突為例:「我在維基百科上觀察這兩國的衝突已超過十年了……我認為有關這事件的條目編輯重點在於定義──究竟它是否一場大屠殺?最初是由誰發動的?」
「我不認為這裏有絕對的事實與中立性,但是,維基百科要做到的,就是儘可能接近事實,如果沒有中間派的立場,那麼我們就負責去呈現不同的觀點。」
「呈現不同的觀點」,正正就是「互聯網烏托邦」創造自由空間的的理想願景。無疑,維基百科有着先天缺憾,內容真確性遠遠稱不上是百科全書,「難登大雅之堂」,卻無阻它成為二十一世紀以來的全人類大事記。二十年來一貫本着開放源的初心,恰恰在今天見證其可貴。
當眾多科網巨頭在數據管理、帖文審查、政治取態等問題不斷惹起眾多非議,它們能否在履行其「盈利至上」的基本商業法則之外,同時在網絡道德行為規範上下一些工夫,儘可能追求商業價值之外的可貴網絡自由空間呢?──維基百科也許不是無瑕典範,但肯定存在一些參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