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2020|美國二次內戰的隱憂・下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美國大選2020│ 這年來,左右翼極端團體分別有份參與的衝突對峙,固然是火藥庫重地,而反政府的布加洛運動(其成員又稱「布加洛男孩」)的崛起,讓現有兩極化光譜更形複雜。連美國當地媒體或觀察家,都難以判斷「布加洛男孩」屬於哪種政治流派。

承接上篇:【美國二次內戰的隱憂・上】

與其定義「布加洛男孩」屬於政治光譜的哪一邊,更加適合形容他們為一群經常攜帶攻擊性武器、以求挑戰現有社會秩序的半民兵團體。自由撰稿人Leah Sottile透過《紐約時報》發表深入揭秘「布加洛男孩」的長篇調查報道中,以「亂局代理人」(Chaos Agents)形容他們,點出他們正在利用一浪接一浪的政治亂局,測試自己奉為圭臬、並熱切追求的「社會崩潰理論」。

他們擁護個人自由至上的觀念,支持擁槍權等憲法賦予的自由權利,主張以武力推翻現今充滿不公義的社會秩序,甚至不惜發起「第二次美國內戰」,有相關組織在大選前夕策動刺殺密歇根州州長,正是以激進暴力的手法,正面挑戰政府與執法機關。

BLM席捲全美,和平示威者固佔多數,但亦出現不少暴力事件,令整場運動成為流血衝突的火藥庫。(Getty Images)

「布加洛男孩」最早在2012年源起自右翼網絡論壇4chan裏討論槍械的子版面,會員間組織鬆散,甚至組織內部成員的政治訴求都可能各有不同。他們認為反種族歧視示威與他們反對執法權力過度膨脹、抗議社會不公義等理念同出一轍,故大多數「布加洛男孩」都支持BLM,甚至不少成員進行暴力挑釁,與執法部隊正面衝突。在他們眼中,「布加洛男孩」是負責維護所有人得享自由權利的擁槍組織,崇尚以暴制暴,實現武力推翻現今社會秩序的理想。

數月前,地方政府實施疫情禁令期間,各地的「布加洛男孩」也曾發起持槍遊行,藉此威迫地方政府解除防疫封鎖措施。6月,加州執法部門拘捕了兩名被指與布加洛有聯繫的疑犯,二人被指先後槍殺了兩名執法人員。

「布加洛男孩」在短短八年間,由一個論壇子版面一躍而成荷槍實彈的半民兵團體,然而卻結構鬆散,支持運動的組織及人士具體數目不明。

當穿着夏威夷恤衫為識別標誌的「布加洛男孩」站在街頭時,往往會揹上軍裝背囊、手持長槍,表面上與接受專業訓練的職業軍人幾乎無異。「布加洛男孩」也不期然與槍械暴力劃上等號,給別人威嚇、懼怕的感覺,以追求顛覆社會秩序。

在密歇根州參與示威的「布加洛男孩」。(Getty Images)

身處網絡世代,社交媒體根據用家愛好訂製內容的強大演算法,進一步發揮極端光譜意識形態群的「圍爐」效應。顯然地,這類聲音對維繫民主和修補黨際派系裂縫有害無益,加劇當代美國社會左右分裂的情況。不幸地,美國在這充滿動盪的一年,此現象急速惡化,從網絡虛擬角力,上升到兩黨政治衝突的層面。

極左極右衝突的躁動聲音,不會因11月總統大選結果出爐戛然而止。無論哪位候選人當選總統,都需要正面處理美國社會兩極化的核心問題。一派厭惡種族歧視、當代極端資本主義和金權政治;一派憎恨激進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兩者有求同存異的和解機會嗎?這個問題不應流於兩黨候選人訴諸選舉角力的籌碼,它已昭示美國下一任總統未來亟待處理的深層次社會矛盾。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3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19日)《政治光譜兩極化 美國第二次內戰的隱憂》。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36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押後《施政報告》背後 特首有必要上京「跑部」

香港在「雙循環」格局中擔要角

中央連摑港府幾巴掌 請林鄭班子做好「港人治港」

公開調查 明晰理據 「釘牌」縱有理 教局須服眾

疫症時代 兩岸三地美術館伺機變陣

染疫特朗普親當「白老鼠」 單株抗體療法乃「通往疫苗橋樑」?

政治光譜兩極化 美國第二次內戰的隱憂

張艾嘉:當大家都在後退,就是我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