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百萬人病歿 我們找到「解藥」了嗎?
自2月開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開始在全球多國爆發,還未踏入10月,總死亡人數已突破一百萬。經過二百多天的抗疫,人類對於這個病毒的認知加深了,各國也累積更佳的防疫和治療經驗。但我們真有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口中所說,已找到「解藥」了嗎?
病毒不分國界,也不分貧富貴賤。英國王儲查理斯(Prince Charles)與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先後於3、4月染疫,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及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於7月確診,再到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夫人梅拉尼婭(Melania Trump)近日亦受感染。抗疫超過九個月,全球死亡人數仍然節節上升,但隨着各國醫療機構對此症及其療法有了更好的掌握,病人染病後康復的機會也似乎大增。
抗疫九個月 死亡率有下降嗎?
中國內地在去年底首現確診個案,其疫情早期報告把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定為7%;及後疫情在美國爆發,當地傳染病學家估計死亡率約為2%至3%。最近,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調整病死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的計算方法,連計無徵狀感染者及沒有留院的輕症患者,並扣除死亡率最高的長者群組,更把死亡率估算為0.65%。
國際嚴重急性呼吸道及新興傳染病聯盟數據顯示,留院確診病人的存活率由3月底的66%,升至8月的84%。治療方案改善、採用抗病毒藥及類固醇、各地社會進行大規模病毒檢測,都可能是導致死亡率下跌的原因。
不過,亦有專家質疑數據是否全面,死亡率下跌或只因為更多年輕人染病,「下跌」只是一時三刻。而且全球各地的疫情數據質量參差,現階段難以準確計算死亡率。隨着多個國家進入冬季,加上辦公室和學校重開,死亡率亦恐怕隨着病例增加而再次推高。
瑞德西韋短缺 治療方案沒有統一標準
在治療方面,暫時唯一一種由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為瑞德西韋(Remdesivir)。這種抗病毒藥在全球廣泛採用,但由於供應遠遠不足,美國更買斷下半年至少三個月的全球生產量,因此大多數國家都只用於重症患者身上。事實上,目前臨床數據顯示,瑞德西韋有效縮短病人的住院日數,然而,並沒直接證據顯示該藥有效降低病毒量或減低死亡率。自FDA在5月緊急通過使用瑞德西韋作為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案後,便再沒有任何其他藥物獲批。
由於瑞德西韋供應短缺,類固醇藥物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便成為另一種主要藥物。該藥為舊有的常用抗炎藥物,供應充裕,價錢較平。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6月的研究顯示,地塞米松能在人體感染新冠病毒後,平息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因此需要在準確時間施藥,否則太早用藥會影響人體抗擊病毒的能力。世界衞生組織(WHO)建議,類固醇藥物只用於「嚴重及危殆」的病人身上,英國國民保健計劃(NHS)隨即通過使用地塞米松。
本港醫院管理局於8月底更新新冠肺炎用藥指引,公立醫院原先採用的「三聯療法」,由於部份患者使用蛋白酶抑制劑後肝功能受影響,日後改以干擾素為主要藥物,配合利巴韋林使用。地塞米松則為醫院深切治療部對重症患者的處方藥物之一,僅使用低劑量,以控制炎症,用量僅「沙士」(SARS)時類固醇劑量的百分之一,相信不會引致嚴重副作用。香港亦僅餘少量瑞德西韋,會留予適用患者。
概括而言,從科學證據來說,新冠病毒仍然沒有確定有效的藥物,亦未有疫苗可用。不過,相比起疫情之初,醫護們好比「在漆黑中打仗」的情況,目前對於病症的掌握已大有改善,不論是新式療法及技術,或是護理方面,例如何時施用薄血丸、如何為重症病人進行俯臥姿勢(prone position)治療、在合適時間為病人插呼吸機等,都有所改進。
模型估計今年死亡總數達250萬
今年剩下僅兩個半月,就算在未來數周順利有疫苗獲准緊急使用,都難以在短期內廣泛供應。全球死於新冠病毒肺炎的人數已破百萬,不幸的是數字遠未見頂。華盛頓大學健康數據評估中心(The Institute of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的數學模型推算,到了明年1月1日全球累積死亡人數將達到250萬,但在全民戴口罩的情況下,預料數字可望減少至180萬。
北半球即將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與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公布模型研究指出,若然患者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傳染力可增加2至2.5倍,可由一人傳染給四至五人,因此接種流感疫苗變得更加重要。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3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0月12日)《我們為新冠肺炎找到「解藥」了嗎?》。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