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聞背後】各國爭相開發疫苗的「疫苗民族主義」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8月22日在個人Twitter上,指責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故意拖慢疫苗延發進度,惹來爭議。但事實除了美國外,中國、俄羅斯等國家,亦在這個疫苗研發的賽道上,誰都希望能早一步完成,勝出「比賽」。
疫苗開發往往是以年計,但在國家及大量資源的推動下,科學家研發新冠疫苗的速度大大提升。如無意外,在2020年底至2021年初,疫苗將可正式面世。
這個研發既有全球的合作,亦存在競爭。誰能愈快疫製出有效疫苗,就能拯救更多性命、控制疫情讓經濟活動恢復,因此新冠疫苗成為一種榮耀,各國均有意無意地想以此證明該國醫學技術領先全球,進行競賽。
在這場比賽中,有人指控對方抄捷徑,透過間諜活動盜取知識,亦有人被指進行不道德的冒險,太快推行危險實驗。各國的猜疑嫉妒,讓人稱這為新的「疫苗民族主義」精神。
俄羅斯的衛星競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料,目前世界有6隻疫苗在疫發階段中取得領先,3個在中國、1個在英國、1個在美國、還有1個由美德合作研發。
俄羅斯8月11日突然宣布他們的「衛星V」(Sputnik-V)新冠疫苗已註冊,並進大規模測試。這個消息讓國際為之吃驚,因在正式程序下,疫苗需要先進行最少三期的臨床測試,才能註冊使用,俄羅斯明顯在跳步驟。
疫苗是直接施打在人體的東西,安全十分重要,這種做法示意着人願意為承擔風險作出犧牲。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說,他的女兒已接種了疫苗,目前狀況良好。
↓想知道世界其他地方民在疫情持續期間的生活,請點韓放大觀看:
在中國,類似的事同樣發生,國藥集團在7月公布指他們的公司高層員工已先接觸疫苗測試,率先當白老鼠;康希諾的疫苗亦在早些時候先在解放軍上進行臨床試驗,才進行第三期臨床測試。
與此相比,FDA仍按程序進行疫苗的臨床實驗,在特朗普的眼中,就成為FDA「故意拖慢」疫苗的開發進度。
研發推進太快的風險
儘管今天的疫苗開發,大部分都是商業活動,但都成為了政府為提升國家威望的象徵。俄羅斯把疫苗稱為Sputnik,就是為了紀念前蘇聯在美蘇太空競賽中初期超前的「1號衛星」(Sputnik-1)。
在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因疫情初期處理失檔備受批評,衞生部長夏國賢(Matt Hancock)表示英國將注力開發疫苗,讓「英國引領世界疫苗開發」,被指企圖以成功自產疫苗提振政府聲望。在美國、中國亦一樣。
如此的趕鴨子上架式研發帶來了風險。正式的疫苗開發需時,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要找出一些較長時間,或在特定情況下才會浮現的副作用,把疫苗的安全性提至最高。
若然疫苗因測試不足,在大規模使用後才發現問題,這可能是災難性的,如此的憂慮普遍存在今天所有新冠疫苗上。而這亦可能助長反疫苗運動,令新冠病毒或未來的流行疫情造成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