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羅斯顏色革命危機 會否引爆西方與俄新一輪爭戰?

撰文:塗柏鏗
出版:更新:

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被指控於白羅斯總統選舉舞弊而引爆的示威風波,迄今仍未平息。美國與歐盟拒絕承認選舉結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更宣布將提供300萬歐元給「受到壓迫和不可接受的國家暴力的受害者」、「公民社會和獨立媒體」。而俄羅斯先是由普京(Vladimir Putin)聲明必要時可派遣軍事援助,接著再由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警吿稱這場衝突的本質:「沒人隱瞞這是關於地緣政治、關於爭奪後蘇聯空間的事實」。這話誠然不錯,因為無論是烏克蘭或此刻的白羅斯問題,本質都是東西冷戰的防俄遺緒。

自1994年盧卡申科擔任總統以來,為了遏制市場自由化引發的國家崩潰、轉而採取國有制為主的市場社會主義,以及親近俄羅斯的外交政策,可算是鞭撻西方自由體制的反面教材,既否定了資本主義的完全勝利、更扼殺歐美向東方圍堵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故其屢被歐美蔑稱為「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多次發動制裁或挑唆內部抗爭以望除之而後快。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因親近俄羅斯與拒絕全盤實行市場經濟,導致歐美屢屢對其加以抨擊與制裁。(AP)

而對白羅斯來說,最重要的始終都是保持國家穩定,畢竟地緣位置更改不了、原物料與能源又依賴俄羅斯供給,自然迫使其不得不轉向俄羅斯、更不能盲目推行「休克療法」導致經濟混亂。儘管1991年白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Stanislav Stanislavavich Shushkevich)一度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還抵制獨聯體的統合。但嚴峻的現實擺在眼前:在極端私有化的舉措下,白羅斯物價騰貴,GDP在1994年重挫12.6%,西方又不願承諾援助,再加上白羅斯人民對俄羅斯文化的認同頗高,故白羅斯自然得思考重新同俄羅斯結交好的可能。

1993年,白羅斯決定加入俄羅斯發起的集體安全條約(今「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的前身);1995年白羅斯全民公決,將俄語與白羅斯語並列為官方語言,還有以82.4%的高支持度同意「與俄羅斯實行經濟一體化」的倡議。加上俄羅斯總統葉利欽(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1931─2007年)也發現歐美的敵視並未消戢、北約不斷東擴,因此極力要保住白羅斯此一緩衝地帶,雙方遂於1996年簽署《建立主權國家共同體條約》(又稱《俄白共同體條約》),緊接著翌年再簽訂《建立俄白聯盟條約》,最後於1999年刻意選擇12月8日——正是1991年宣吿蘇聯解體的日子——簽下《建立俄白聯盟國家條約》(Treaty on the Creation of a Union State of Russia and Belarus),決議兩國要在主權平等的基礎上建立新國家。盧卡申科當年還說道「在國際舞台上用一個聲音說話,簽署條約是歷史的必然」,葉利欽則握著盧卡申科的手回應稱「直到永遠」,無疑寫下俄白兩國自蘇聯瓦解後關係最親密的一幕。

1996年4月2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左)與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舉杯共飲,慶祝兩國簽署《建立主權國家共同體條約》,建立俄白共同體。(AP)

不過俄白聯盟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根源就在於兩國統一後雙方的權力安排。盧卡申科希望兩國可以繼續保持平等,但普京於2002年提出三種方案:一為讓白羅斯併入俄羅斯,次為仿照歐盟建立超國家機構,最後則是繼續在條約基礎上推進一體化,盧卡申科立刻表示不能損害白羅斯主權。此外,俄白雖然在經濟方面達成關税同盟與發行統一貨幣的共識,但俄羅斯打算削減對周邊國家的能源補貼,甚至兩度宣布停止供應白羅斯天然氣,氣得白羅斯召回駐俄大使,還提高俄羅斯的輸油過境費,兩國關係一時陷入冰點,原本計劃於2005年實施的統一貨幣、2006年的全民公決俄白聯盟憲法也因此擱置至今。

正因為俄白聯盟的裂痕,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白羅斯於次年的工業企業虧損率高達20%、盧布重貶20.45%,外匯儲備縮減13.6%,成立俄白聯盟以來年年經濟成長率8%以上的榮景不再,使得歐美一度以為有機可乘。2009年歐盟啟動「東方夥伴關係」(The Eastern Partnership)計劃,將急需歐美資金或恐懼俄羅斯壯大的白羅斯、格魯吉亞、亞美尼亞、烏克蘭、阿塞拜疆與摩爾多瓦拉攏進來。對此,德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俄羅斯與獨聯體項目主任拉爾(Alexander Rahr)一針見血地剖明歐盟動機:「現在歐盟需要鞏固在後蘇聯空間內的利益。歐盟計劃將白羅斯和亞美尼亞納入自己的利益區內,這表明歐盟與其說是想與民主國家接近,不如說是想進一步遏制俄羅斯,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

為了穩固好白羅斯,原本不承認盧卡申科執政合法性的歐美國家,居然紛紛派遣官員到訪白羅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還慨然允供35億美元貸款,歐盟也暫停制裁。但歐美的慷慨並非毫無代價,其不斷呼籲廢除死刑、舉行「民主選舉」的「諍言」,令盧卡申科警覺到歐美仍處心積慮地企圖發動「顏色革命」推翻自己,遂決定與俄羅斯捐棄前嫌。2010年1月,白羅斯、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成立關税同盟,共商推進歐亞經濟共同體;同年12月盧卡申科再度連任總統。這種種作為令歐美認定沒法繼續籠絡盧卡申科,遂又舉起制裁大棒,使得雙方更劍拔弩張,虛假的友好面具隨即破裂無存。

近年北約還頻頻加大在白羅斯邊境軍演的力度,或是通過波蘭派員滲透鼓動白羅斯的官民衝突,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chael Richard Pompeo)更於2020年8月15日與波蘭簽署《加強防務合作協議》(EDCA)好讓更多美軍進駐,並在當天意有所指地評論白羅斯局勢,這些行徑無不引起白羅斯的警惕。何況近年來白羅斯內部反對派頻頻以拒絕與俄羅斯統一的口號組織群眾、趁機要求盧卡申科下台,亦顯露俄白聯盟的存在多麼令歐美不自在:後者在乎的根本無關乎民主,而是在俄羅斯家門口扶持一個親西方政權。

蓬佩奧(左)與波蘭國防部長布拉什洽克展示雙方簽訂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同時前者還要求盧卡申科應與人民對話。(AP)

有鑑於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與歐美經濟的疲弱,歐美雖應無法像當年烏克蘭危機爆發時般的傾盡全力支持白羅斯反對派,卻可藉機出台更多制裁與擴軍政策,削弱俄白經濟與普京念茲在茲的歐亞經濟聯盟(EEU),但這或許只會反推白羅斯繼續深化與俄羅斯的邦誼。不過白羅斯雖未必會爆發顏色革命或像烏克蘭般陷入內戰,但身為保留蘇聯政經特色、同俄羅斯友好、又處於俄羅斯西陲要地的關鍵熱點,必將繼續被迫凝縮歐美圍堵俄羅斯的情緒,年復一年地內外安定橫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