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業疫境・上】新片公映姍姍來遲 全球影院何以求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荷里活已經有逾四個月的時間沒有電影在影院上映。為減少疫情對票房造成影響,片商只能無限期延後新電影的上映日期,當中包括名導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TENET天能》和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另外《神奇女俠1984》、《007:生死有時》、《壯志凌雲2:獨行俠》等多部影片的首映安排亦推遲。
這段期間,可說是全球電影娛樂事業在過去三十年來最慘淡的經營時刻。不論是戲院商和電影工作者等都大受影響,不禁讓人慨嘆何時方能重見「全院滿座」的美好時光?
此為【電影業疫境】上篇
美國自3月中開始關閉戲院,全美5,000多間戲院之中,有四分之三處於停業狀態。即使在已經重開的戲院中,由於欠缺新片,業務也沒有盈利可言。在僅靠播放舊電影的情況下,美國連鎖影院Classic Cinemas行政總裁Chris Johnson表示,該公司重開後首個周末的票房收入只有去年同期約一成。
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電影史學教授Jonathan Kuntz認為:「如果發行商繼續延後上映日期,戲院將會大受影響,剩下串流媒體獨攬市場。這對一般民眾或是電影從業員而言,都不會是好事。」
全美影院業者聯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執行長兼主席John Fithian表示:「我們必須有電影播放。發行商都想賺錢,但疫苗仍未面世前,市場都不會絕對安全,但我們無法等到那個時候。」新冠肺炎疫情對電影業的影響,遠不止資金和成本壓力。有業內人士估計,美國約兩成戲院正面對存亡威脅,甚至永久關閉,尤其是那些本來就已在艱難求生的獨立影院。
全球最大院線 AMC也敵不過疫情
疫情此刻正顛覆影業生態,連全球最大連鎖院線AMC也未能倖免。在全球擁有逾1,000家戲院的AMC,今年適逢成立一百周年。面對停業和沒有新片的慘況,公司的7.18億美元(約55.6億港元)現金,只足夠支撐旗下戲院在今年夏天前後恢復營業,而疫情期間被裁的員工更多達15萬人。公司早前一度傳出破產危機,恐大規模關閉,直至近日才傳出可透過重組來避免破產的利好消息。原本,AMC計劃於7月底重開,但因應近日新一波疫情,將推遲至8月中重開。
不過,壞消息依然接二連三。近日,由環球影業製作的《魔髮精靈唱遊世界》(Trolls World Tour)就決定繞過電影院線,直接在影片點播平台(Video On Demand)上架,惹起AMC的不滿,行政總裁Adam Aron甚至發公開信批評環球,又揚言未來不再播放環球發行的電影。
雖然,許多大型電影製作公司,如迪士尼、華納兄弟、環球影業等,和戲院一樣有大部份收益來自電影票房。但他們不僅擁有自身的電視頻道,還有各自的影音串流平台,因此毋須過分依賴戲院上映新片。AMC的處境反映的或許是,當前全球戲院業界共同面對的苦況,然而,戲院在疫情爆發前已迎來不少挑戰,特別是和各大串流平台過去幾年的競爭。
除了中國以外,全球電影入座率連年下跌,北美戲院的售票量自1995年起幾乎沒有變化,英國過去十多年的入場人數一直徘徊在1.7億人次左右,相對持續增長的人口,可見戲院受歡迎程度已節節下降。另一電影大國印度,2009至2018年的人均入場次數更下跌近三分之一。
期間艱難情況 甚於兩次世界大戰
從法國戲院業情況來看,大概可以知道疫情的具體影響。法國作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電影出口國,每年出產約250部電影,電影業對該國至關重要。觀看電影是當今法國最受歡迎的休閒活動之一,每年一般可以售出約二億張戲票,為法國國家電影中心(Centre National du Cinéma)帶來豐厚的收入,這筆資金也用作投資國內其他電影的製作。
當地約6,000間戲院於6月22日重新開放,然而場面冷清。製片人Jeanne Granveaud表示:「觀眾人數很少,戲院是封閉的空間,使人們不願入內。現在夏天來臨,人們都去度假了。」
業界對目前情況十分憂慮,這對當地影迷而言,也是前所未有的情況,即使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戲院都從未試過全國性連續關閉99日以上。
迄今為止,法國戲院全年已經有超過四分之一時間沒有收入,但仍然不斷有支出。法國國家電影協會估計,業界合共損失約4億歐元(約36.7億港元)。戲院老闆們正在發愁,不知道疫情過後,觀眾會否回來看電影。他們擔心疫情會進一步拖累對法國至關重要的電影業,更恐危及整個戲院業和成千上萬的電影從業員的生計。
票房雖漸恢復 院商仍難安枕無憂
或許在疫情受控較理想的中國,可以看到戲院業復蘇的端倪。過去十年,中國已經由全球娛樂產業的後起之秀,搖身一變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年度票房收入超過90億美元(約697.5億港元)。
然而,中國戲院卻自今年1月底關閉接近半年時間,疫情及其經濟影響似乎正為中國電影業帶來逆轉。據中國電影協會的數字,今年首兩個月,內地有2,300間戲院永久結業,涉及12,000個銀幕,佔全國戲院的兩成。不僅如此,全國四成的戲院目前仍有可能因疫情而關門大吉。
同樣地,中國電影業在疫情前早已面臨不少挑戰。雖然內地疫情控制理想,不少原本受疫情影響而延期的電影工作項目也逐漸恢復工作。但整個行業的市場體量自2018年持續縮小,這多少受到行業政策和經營環境的影響。
今年5月下旬,中國電影家協會發布了《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當中顯示有47%的電影院現金流告急,多達42%的戲院認為自己有永久關閉風險。此外,兩成受訪戲院為了削減成本,已在疫情初期裁員。
因應疫情防控理想,內地各戲院近期也陸續重開,截至7月26日,全國超過5,000間戲院恢復營業,復工率超過43%。復工首周累積票房更突破1.08億元人民幣,基本恢復疫情前淡季般的水平。
然而,如同全球戲院的大環境一樣,面對缺少新片和串流平台的激烈競爭下,中國戲院短期內的經營環境仍然舉步維艱。
業界探尋新路 反思大片發行模式
回看全球影業巿場,戲院業界認為電影業需要反思大片發行模式,如盡可能全球同步或相距不多於一周內發行等。這種做法在疫情持續的情況下幾乎無法運作,而且目前新戲難求。因此,戲院業認為或許需要走回傳統的方式,如在海外上映以後才在本土上畫,或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上映。這個原本於2019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達422億美元(約3,270.5億港元)的行業,如何生存下去將會是一場重大考驗,而且仍需要視乎疫情的進展。
另一邊廂,像Netflix等串流平台近年來勢洶洶,已經搶佔不少戲院生意。許多昔日經常前往戲院看電影的人士也減少在大銀幕觀影,只留待有大片好戲才去消費。由此可見,戲院產業深陷結構性困局,全球戲院皆有機會成為受害者。
疫情過後,全球戲院或仍將繼續投放資源,既提升視聽技術和設施,座位也要變得更加舒適,務求營造出更佳的電影觀賞新體驗。面對串流平台搶生意,業界也勢必加速追趕新的媒體消費趨勢,進一步發展數碼化。
縱使戲院業界的前景不太明朗,但大眾前往戲院看戲的習慣未必會徹底改變,畢竟大家跟大銀幕一別半載,也許已經開始掛念在漆黑的大盒子裏,吃着爆谷,享受聲影之樂。
人潮若能重新回到世界各地的戲院看戲,也是回復正常生活的指標之一。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2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3日)《新片公映姍姍來遲 全球影院「疫境」求生》。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