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襲農業】農夫也直播 虛擬巿場賣菠蘿
「她有溫柔的眼神,脾氣也好,還有細長的頸、漂亮的肩膀和寬大的胸部。」評判說的「她」是參賽的「佳麗」之一,一頭漂亮的山羊,其餘一眾參賽者還有馬匹、公牛、雞鴨等。每逢夏季,蘇格蘭各地都會舉辦大大小小的農業相關活動,惟今年因疫情緣故無法如期舉行。有組織索性將一年一度的農場選美活動改為網上進行,評判透過影片來評比各種動物。
此為【疫襲農業】系列報道之二
巿場從來是農產品的傾銷點,疫情之下,各種社交及出行限令,阻礙這些農業促銷活動,卻為網上農業帶來契機。蘇格蘭的網上農場選美比賽或許有點可笑,但對當地農夫而言卻是天大的事,勝出者可提升價格,而且活動也有助業界相聚交流。對於農業小鎮來說,這些比賽和活動是區內少數的表演,以至大型商業項目。
地球另一端的印度是農產品豐富的農業大國,農作物種類繁多,主要生產大米、小麥、棉、茶葉、大豆和甘蔗等。按食物生產總量計,印度是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糧食生產國。全國有58%人口從事農業生產,每年為印度貢獻七分之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實體巿場失靈 網售農作物來了
然而,印度從3月底至6月底實施全國性「封城令」,規模為全球最大,期間許多街市被迫關閉,不少農夫只能無奈地看着農作物擺放至腐爛。根據瑞士信貸今年4月發表的一份報告,單計該國的蔬菜種植者就損失了超過200億盧比(約20.8億港元)。
有見及此,不少虛擬市場在印度應運而生,幫助無數農民擺脫困境,除了尋找買家,部份虛擬市場還會幫忙包裝農產品及解決運輸問題。農民Silme Marak居住在印度東北部梅加拉亞邦(Meghalaya)一個高山小鎮,她在唯一能收到手機訊號的住宅天台接到連月來的首個喜訊:一張600個菠蘿的訂單,原本她擔心這批豐收的農作物要擺放至腐爛。
虛擬市場A-Bani是今年5月由非牟利機構Anant Foundation推出的手機程式,協助農夫直接連繫對有機農作物如薑黃、菠蘿、腰果等感興趣的買家,並由平台負責收發貨運。Marak表示:「每公斤農產品我可多賺七成。」這是她首次將農作物遠銷至梅加拉亞邦以外的地區,對於她這樣的邊境農夫而言,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另一方面,以具競爭力的價格直接從農夫手上購買新鮮農產品的想法,也吸引了許多城市居民。糧食政策分析師Devinder Sharma認為,在疫情期間需要宏觀政策來管理農作物的數量和維持農業市場運作,「就像人們需要家庭醫生,他們也應該有家庭農夫。」
疫情阻全球物流 引爆糧食供求緊張
雖然網上平台及送貨服務可暫時取代巿集,農產品交易不至於全面停頓。惟連年水災、旱災,加上今年蝗災與疫情衝擊之下,全球整體糧食生產、運輸、分配過程也備受影響。
今年疫情爆發後,各國普遍出現民眾囤積食品現象。一些國家開始禁止農產品出口,包括越南曾在3月24日起暫停大米出口;哈薩克一度停止出口小麥、蘿蔔、糖和馬鈴薯等農產品;塞爾維亞停止葵花籽油等貨品出口。
某些國家的大部份人口將因為失去收入來源,而無法獲得糧食。她指出,全球的糧食產量足以養活大約120億人口。真正的問題是人們如何獲取食物或金錢。
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的數字,今年5月全球約有3.8%糧食出口受到限制。為防止疫情擴散,多國採取了封關、禁航、貨物禁運等措施,導致部份農產品期貨價格攀升,糧食供求形勢和價格走勢複雜。
囤積致食品價格升 貧窮人口更危
因此,當前的核心問題是食物供應鏈斷裂,基於國際社會的食物流動率降低,加上市場日益憂慮缺糧的問題,導致食品價格上揚。3月小麥期貨飆升至兩個月高位,主要原因是市場對麵包和意粉的需求激增;泰國白米價格亦升至近八年來最高水平。FAO此前警告,儘管主糧儲備充足,但依賴進口的國家急於購買食品,可能會加劇全球糧食通貨膨脹。
樂施會糧食安全問題發言人Hélène Botreau解釋:「我們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糧食危機。某些國家的大部份人口將因為失去收入來源,而無法獲得糧食。她指出,全球的糧食產量足以養活大約120億人口。真正的問題是人們如何獲取食物或金錢。」無可否認,在衝突、極端氣候、社會動盪、經濟蕭條等問題下,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成為全球大饑荒的導火線。
「與十三年前的糧食危機不同,新冠肺炎疫情引致的經濟衰退,影響了數以百萬計民眾負擔糧食的能力。」澳洲糧食安全專家Martin Cole表示:「這有可能比上一次(糧食危機)更加嚴重。不是因為糧食供應問題,而是在於全球衰退的程度和持續時間的未知數。這有可能使數以百萬計的民眾陷入極端貧困,對糧食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節錄)
上文節錄自第22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8月3日)《疫襲農業 天災蝗禍引爆全球糧食危機》。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訂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