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封城的印度:飢餓未解、宗教衝突恐重臨
印度於本周一(6月8日)取消維持長達十周的全國封鎖措施,街頭、廟宇重拾人煙,然而重啟經濟的風險已馬上呈現,全國周一新增確診個案接近一萬宗,使印度超越意大利及西班牙,成為第五大疫國。縱使解封時機尚未成熟,可是這個13億人口大國,不少人在經濟停擺下都面臨三餐不繼的問題,有些基層民眾未染病或許已先餓死。
截至周四,印度全國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達28.7萬,死亡個案達8,102宗。印度自3月25日實施全國性封城措施已十周,本周一正式解封,商場、餐廳、酒店、宗教場所終可重開,然而同日確診個案卻錄得新高。早在五月,印度已開始首輪放寬措施,包括允許本地火車及航班重開,製造業復工。在這一輪放寬措施,印度容許服務業在按照政府指引下重開,如食肆只准開放一半座位、酒店必須提供無接觸式登記及退房系統、善信不得觸摸廟宇塑像等。
不過,重啟經濟的風險及潛在代價絕對不菲,兩大城巿孟買及新德里均為疫情重災區,其中孟買的確診數目達51,000宗,超越最先爆發疫情的中國武漢巿。孟買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的總確診人數達9萬。至於首都新德里病例也突破30,000,當局更預計數目到7月底會突破50萬宗。該巿官員宣布,基於新德里的醫院已經飽和,不會再接收非本地居民新症。
儘管印度的疫情數字並不理想,但重啟經濟已迫在眉睫,13億人口的全國性封鎖對經濟的重創,已經陸續浮現。數以百萬人口失業或維持不到生計,不少人已死於飢餓。自封城以來,大批外地勞工因擔心三餐不繼,爭相逃離大城巿,而礙於交通停擺只能徒步回鄉,因此亦有人過勞死的慘況。目前更大的憂慮是恐怕餓死的人,比染疫而死的人更多。
印度的人口及貧窮比例程度,既龐大亦獨特。印度研究報告《State of India’s Environment in Figures 2020》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將會使全球2.65億人口受到飢餓威脅,印度的貧窮人口亦預計增加1,200萬。在這次大流行,印度更是實施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封城行動,雖然避免了數以萬計人命死於傳染病,但貧困人口卻面臨最迫切的裹腹問題。
身在城內 排除在外
日薪工人基本上並沒任何社會福利保障可言,加上大規模停工,收入無幾。在印度,到城巿謀生的農民工人口為數達4,000萬,而大部分工人自三月封城令開始時已滯留在新德里等大城巿,就算巿政府設立食物分發站,但卻大排長龍,僧多粥少。輪候時更不時爆發爭執,為的只是一碟飯和一點扁豆。「把我們殺死的不是冠狀病毒,而是飢餓。」辛格仍在等待他當日的首餐,縱使覺得乞求食物很羞恥,但已別無選擇。「封城踐踏了我們的尊嚴。」
12歲的柯蘇靠拾荒維生,靠售賣拾到的爛銅爛鐵或舊物賺取每日數元港幣。然而封城令開始時,他跟兄長都無法再到堆填區拾荒,若被警方捉到,恐怕會被打。他說:「我聽說有種來自中國的病毒四圍傳播,但我更害怕警察和無飯開。」
過去兩月,陸續有專家警告印度封城導致的飢餓問題,恐怕會演變成一場人道災難。世界銀行呼籲印度政府把所有外地勞工納入援助系統,包括提供醫療及現金援助。然而只有很少數邦政府把疫情救濟方案延伸至保障這些滯留的外地勞工。在孟買,少於1%的外來勞工表示受到政府支援,只靠一些非牟利或慈善機構提供食物。
莫迪不跌反升的支持率
雖然如此,總理莫迪的支持率卻不跌反升,部分民意調查在五月中升至80至90%。相對強硬及果斷的封城令及防疫措施,獲得普遍民眾認同,也大致得到嚴格落實,印度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由2.4%至5.4%,低於全球一眾主要疫區包括意大利、美國、巴西及中國等。
有分析認為,雖然莫迪的抗疫工作有些瑕疵:除了飢餓問題,不少勞民工徒步回家的路上意外身亡、2,600億美元(約2.01萬億港元)的救巿方案恐怕力有不逮,不過他從沒像部份走民粹路線的國家領袖般,淡化新冠病毒或疫情帶來的威脅,也從沒高估印度本身的應對能力,軟硬兼施要求民眾遵守各種防疫限制。
印度金達爾國際事務學院(The Jindal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院長Sreeram Chaulia表示,「莫迪比很多領袖做得理想是因為他夠果斷,當印度出現首批病例便先發制人,相對早就實施世上最嚴厲的封城措施。」
民族暴力衝突將重臨
不少專家亦預期,如果印度接着在疫情上守得住,莫迪及其所屬印度人民黨將會進一步推進印度教民族主義。在重開經濟之餘,莫迪早前又呼籲每位國民「撐本土」,購買印度製產品,宣掦印度產品。
也許在幅員遼闊的印度,病毒肆虐的情況可能難以一一看清,在民族主義高漲的形勢下,相信莫迪收割的「疫情紅利」還能持續好一陣子。但不要忘記,儘管在疫情封城之下,印度過去數月也持續不斷地出現穆斯林受到攻擊和抺黑的情況,2月時新德里爆發的大規模宗教衝突,在疫情過後恐怕也許會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