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停牌】禍不單行的國泰航空 如何走出「疫」境?
導讀:國泰航空﹙0293﹚及其兩大股東太古﹙0019、0087﹚及中國國航﹙0753﹚,於今日﹙9日﹚宣布停牌,以待刊發有關公司內幕消息的公告,市場猜測涉及股權結構變動。受疫情拖累,全球旅遊業大受打擊,國泰業績表現急走樣,首4個月虧損45億元。《無綫新聞》引述消息指出,香港政府出手拯救,推動涉及390億元的拯方案, 若然屬實,將會是港府首次直接注資私企。
(此為【航空 ‧ 寒冬】系列報道之三)
【航空 ‧ 寒冬】系列報道:
面對百年一遇、席捲世界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航空業經營環境變得異常嚴峻,旅遊及航空業需求嚴重下跌。國泰及港龍在過去兩個月只營運極少數的客運航班,客運網絡運力削減了96%,預計到6月下旬才會逐步增加班次,但整體客運能力仍只會上升至約5%。
疫情至今,除1月客運量微跌3.8%,2月起客運量跌幅已逾半,3月過後至今客運力更縮減至以往一成,國泰上半年的客運業務可謂近乎停擺。
更何況,這間擁有七十四年歷史、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早在去年已經深受社會運動影響。面對亞洲航空業激烈的競爭環境,國泰如何「疫境自強」頓成疑問。
早於今年2月,國泰航空公布該月的全服務航空公司業務,錄得未經審核虧損逾20億港元,並預期之後情況會進一步惡化。據公司去年年報的數字,國泰航空連同其附屬公司在全球僱用逾3.42萬名員工,香港約佔兩萬。有分析員認為,以集團現金流動性來看,至少可支撐至6月底。
國泰現時主要的業務是經營定期航空業務、航空貨運、航空飲食及航機處理,旗下子公司包括國泰港龍航空、香港快運航空(HK Express)、香港華民航空(Air Hong Kong)及香港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由於國泰並沒有境內航線網絡可以受惠,故雖然有望於6月稍稍提高客運力,但仍要視乎政府放寬防疫措施的力度。
目前,國泰除安排逾25,000名員工放無薪假,也推出多項節流措施。當中包括關閉駐加拿大及美國多個機艙服務員基地,數百名員工因而受到影響。4月中,國泰亦要求澳洲基地129名空中巴士機師暫時停職,預料為期兩個月。
此外,國泰於3月中與中銀航空租賃(BOC Aviation)達成協議,出售六架新波音777-300ER客機,金額為7.03億美元(約54.4億港元),並會向對方租回相關飛機。
近期,國泰頻頻傳出裁員、減薪及重組的消息。如傳出擬放棄「國泰港龍」品牌,與旗下廉航香港快運合併。
國泰最新公布4月客貨運數字,客運量按年跌99.6%,全月只有1.37萬人次,即每日載客量不足500人。公司預料5月情況未見起色,日均客量僅500人。國泰航空顧客及商務總裁林紹波表示,未計香港快運,集團旗下兩家「名牌」航空公司國泰及國泰港龍,今年首四個月已錄得未經審核的虧損45億港元,直言「財政前景至少在未來數月仍然非常暗淡」。
貨運方面,雖然運載率提高七成,但4月貨運運力跌44%,貨運量亦跌48.3%。國泰表示因應客運運力大減,機腹運力受挫,集團正提升貨運運力。4月已營運超過500班載貨的客機航班,較上月增逾倍,該公司於4月底已開始利用波音777客機的客艙載運貨物,以應付市場需求。
亞洲航空業齊陷困境
亞洲航空業在今次疫情中受到重大打擊,而且,此前區內各航空公司已經面臨競爭激烈、經營基礎脆弱等困境,如自去年一直持續的香港社會運動、日韓關係惡化及廉航瓜分市場等。有意見認為,整個行業走向整合狀態,預料將加速重組。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亞太地區的旅客收入將減少573億美元(約4,435億港元)。
國泰去年的財務報告實現了接近17億港元的最終盈利,若單看下半年度的利潤,則較前一年同期銳減約八成七。這反映出始於去年6月的連串社會運動影響,訪港旅客大幅減少。此外,去年國泰有員工因參與遊行而受到警告,行政總裁何杲(Rupert Hogg)亦在連串風波中辭職。
中國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在今年首季停飛數十萬班航班的影響固然龐大,其他地區的情況也相似,新加坡航空在2至5月決定停飛5,000個航班,佔集團運輸能力一成五。韓國早前也因國內疫情擴大而被60多個國家限制入境,令國內原本百多條航線減剩三條。
截至2019財年,泰國國際航空連續三年陷入最終虧損。由於飛機租賃費用等因素影響,菲律賓航空在2019年的虧損達106億披索(約16.21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印尼獅子航空在馬來西亞開展合資業務的馬印航空的資金周轉情況惡化,部份員工2月的工資仍被拖欠。
疫情持續下來,可謂雪上加霜,航空公司削減成本和增強資本的動作接連不斷。國泰航空要求全體員工放無薪休假三周,新加坡航空從3月開始削減經營層薪資,並停止錄用地勤人員。菲律賓航空則裁掉300名地勤,佔員工總數約5%,並早在2月已將可發行的股票總數增至2.3倍。
本港航空從業員心聲:
新加坡星展銀行高級副總裁楊寶利(Paul Yong)指出,「陷入經營困難狀況的國家航空持續使用公共資金的情況並不健康,受疫情影響,東南亞的航空公司可能得以推進重組項目。」由於疫情尚未明朗,預料區內航空公司未來一段日子的重組工作會有不少阻礙。
疫情過後還看政局因素
香港恒生大學供應鏈及資訊管理學系助理教授黃彥璋表示,儘管國泰航空在去年後半年獲3.44億港元的利潤,但預計在今年上半年面臨重大虧損。他認為:「為應對旅客急劇下降的情況,預計國泰將繼續削減成本,並考慮調整飛機訂單計劃。」
黃彥璋補充,據知今年3月初,國泰已商討在未來數年推遲交付某些飛機的計劃,同時受益於包括空客A321neo和波音777X在內新型飛機的生產速度低於預期。他指出:「疫情過後,未來數年新飛機交付的計劃,預料會有更多重新安排。」他又認為,監控航班數量、凍結聘用、鼓勵員工放無薪假、推遲非關鍵性支出,以及對發展項目重新作優先排序,皆會是該公司恢復增長的策略。
楊寶利則指出,國泰的存亡將面臨幾方面的挑戰。「疫情固然是其一,另一項主要因素則是社會動盪何時結束。若時局不穩,國泰的經營將變得非常困難。」他認為無論是國泰的規模和增長,在疫情過後一至兩年都會顯著下降。他相信該公司增長的步伐會放慢,同時小心控制成本。
楊寶利認為另一個需要留意的是國泰負債水平上升,由於該公司今年預計虧損72億港元,公司的淨負債比率預計進一步升至1.6倍,這將是公司過去近三十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如果疫情和社會動盪持續,該公司將需要在股東權益方面獲得更多支持。
「英資港企」誰來救?
疫情至今,各大航空公司均呼籲各國政府出手拯救,英航要求約90億美元(約697億港元)、美國業界更提出250億美元(約1,935億港元)資助和250億美元(約1,935億港元)貸款,全球航空業則至少要有2,000億美元(約15,480億港元)政府拯救及資助,才可助航空公司渡過困境。因為沒有業務即沒有現金流,對成本高昂的航空公司而言,政府出手與否成為一大關鍵。
新加坡在這方面的進展不錯,包括由星展銀行提供為數近30億美元(約232億港元)短期過渡貸款,合共逾50億美元(約387億港元)的零息債券計劃及可換股債券,更重要在於大折讓價供股集資53億新加坡元(約291億港元),或相當於37億美元(約286億港元)。有意見認為,措施背後是新加坡政府協助新航的拯救計劃,可望保住上市地位。供股計劃由大股東淡馬錫負責包銷,兩家份屬國家級企業及主權基金。
至於中國內地,中國政府決定在6月底之前為各航空公司運營的國際航線提供補貼,免徵用於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民航發展基金。同樣的拯救國內航空公司的行動,亦可見於阿聯酋的航空公司等。
相比之下,國泰航空的處境十分尷尬。作為一家非國營航空公司,大股東是英資,但主要基地則設於香港,可以獲得國家政府的援助嗎?
幸而,國泰航空近日收到喜訊。作為該公司持股一成的第三大股東的卡塔爾航空(Qatar Airways)行政總裁阿爾貝克爾(Akbar al-Baker)日前表示,願意向國泰提供援助甚至向其注資。他認為:「國泰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作為股東,若國泰向我們尋求注資,我們一定會支持。」
阿爾貝克爾表示,在可見的將來,中國以致全球對於貨運的需求均非常強勁,相信未來貨運收入會是航空公司收入的重要來源。
現時國泰的大股東為太古,持股約45%,第二大股東中國國航持有29.99%股權,卡塔爾航空則持股9.99%。卡塔爾航空於2017年入股國泰,過去亦曾經多次表示有意增持。卡塔爾航空同時持有英國航空(British Airways)股權。
誠然,正如2008年金融海嘯於金融業,救援的資金最終用以充實股東荷包和推高管理層花紅。各國政府救與不救,如何去救,都是難題。由於國泰在香港的業務受到本地因素左右,即使能順利走出「疫境」,還需視乎香港政局及社會狀況,這都必然是非常嚴峻的考驗。
上文刊登於第21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8日)《疫境自強 國泰航空禍不單行》。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