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北極】普京十年打造冰上艦隊 靜待浮冰消褪時

撰文:毛詠琪
出版:更新:

上文提到,俄羅斯首座海上核電站「羅蒙諾索夫院士」號(Akademik Lomonosov)被稱為「冰上切爾諾貝爾」(Chernobyl on Ice),負面標籤之外,浮動式核電站確實為各國爭相開發的目標。事實上,海上核電站的建造成本及其安全隱憂,對於俄羅斯而言實非最重要,因近年氣候溫化加劇了北極海冰融化,使開發及航運更見容易,北極爭奪戰已如箭在弦。

來自美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在北極的研究站工作。(VCG)

閱讀文章上半部:俄羅斯海上核電站 「切爾諾貝爾」標籤下的虛實

隨着近年氣候暖化加劇,北極冰層融化速度更快,北冰洋的海冰比上世紀七十年代大幅減少40%,這齣「氣候悲劇」卻變相令開採極地資源變得容易,海路運輸空間亦大幅拓展。

俄羅斯的北極大計也如有神助,早在大約十年前,莫斯科已預告到了2020年,北極將會是俄羅斯主要的石油及天然氣來源。有俄方開採項目高層曾指出,由於北極鑽探工作環境極其複雜及嚴峻,海上核電站在這方面有巨大潛能,為探索北極架及設置鑽油台提供條件。因此,海上核電站計劃是俄羅斯一枚重要棋子。

另一方面,北極融冰亦促成北方海路(Northern Sea Route)運輸更輕易,在夏季,俄羅斯運油船可取道東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下航至亞洲,比起經歐洲、蘇伊士運河、印度等傳統途徑,航程可大幅縮短。

專家指出,由東亞前往歐洲如果經蘇彝士運河,航程長約21,000公里,但經北方海路可減少至12,800公里,令總日數縮短10至15天。雖然已有貨船成功取道北方海路航行至目的地,但目前北方海路一年只有約三個月適合航行,因此仍未算是可行的商用運輸替代路線。

但按照全球暖化趨勢,有科學家推斷到2030年,這航行路線在整個夏季都再沒浮冰阻礙,俄方官員抱有信心,東北航道將來會成為主要的運輸海路,方便向中國等亞洲國家輸出能源。

普京打造冰上艦隊 美國呢?

俄方長遠而言希望北方海路能夠全年通行,因此近年積極打造強大的破冰船隊。除了「羅蒙諾索夫院士」號,俄羅斯第三艘核動力破冰船「烏拉爾」號(Ural)已於今年5月在聖彼德堡下水,這艘長173米、排水量達三萬多噸的頂級破冰船能夠破開三米厚冰,預計於2022年正式服役。

俄羅斯總統普京於4月時亦表明,俄方正加緊擴充重型破冰船艦隊,為開通北極鋪路。至2035年,該國將會有13艘重型破冰船,當中9艘為核動力破冰船。另外兩艘破冰船「北極」號(Arktika)及「西伯利亞」號(Sibir)目前亦在建造階段。

俄羅斯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於2016年進行揭幕儀式。(VCG)

相對之下,對北極同樣野心勃勃的美國,亦在追趕建設破冰船艦隊。今年4月,美國國防部宣布簽訂合同,為海岸防衛隊(USCG)建造一艘全新的重型破冰船,這將會是美國逾四十年來首次訂造新的重型破冰船,預計將於2024年付運。當局又指出,俄羅斯自2013年以來,已建造了14艘破冰船及6個北極基地,中國則進行了6次北極斟探工作。美國海上防衛隊指揮官舒爾茨(Karl Schultz)上將表示:「在列強競爭的背景下,更替破冰船隊是我們國家染指北極的主要舉措之一。」

美國全套重整計劃涉及六艘新破冰船,為海岸防衛隊添置重型及中型破冰船各三艘,以便美國介入日漸白熱化的北極爭奪戰。目前,海岸防衛隊擁有兩艘重型破冰船—「極地星」號(USCGC Polar Star)及「極地海」號(USCGC Polar Sea),另有一艘中型的「希利」號(USCGC Healy)。

兩艘極地級的重型破冰船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付運,其中「極地海」號現在基本上已停止運作,於1999年服役的「希利」號比較新,但性能不及兩艘重型破冰船。

特朗普有意購買格陵蘭島,這引發了極大的反響。(AP)

事實上,在奧巴馬政府年代,海岸防衛隊已要求國會撥款建造新的破冰船隊,但一直裹足不前。2015年3月,美國記者Clare Foran在《大西洋》雜誌以《美國未準備好應付正在融化的北極》(The U.S. is not ready for a melting Artic)為題撰文,指美國北極戰略常年因財務預算不足而受限。

美國對北極水域的測量和地圖繪製皆遠低於現代標準,海岸防衛隊亦被迫縮細破冰船隊的規模。美國破冰船隊實力不足,窒礙了海岸防衛隊搜索、拯救及勘察工作,縱使當局正探索穿越白令海峽的航道,但在美國的北極海域仍未開通第一條海運路線。

事隔數年,美俄的「冰上艦隊」實力似乎更見懸殊了。在美國海岸防衛隊工作逾三十年的海事專家Buddy Custard今年5月撰文指,在未來北極航運的準備工夫上,俄羅斯、中國、加拿大、挪威等都超越美國,美國正慢慢克服這方面的短板:海上防衛隊準備建造破冰船;國會正與阿拉斯加州合作,研究建造美國首個北極深水港口;國際海事組織則提倡美俄於白令海峽開拓共同海運路線,「進展雖令人鼓舞,但仍有漫漫長路要走」。

格陵蘭:格陵蘭是丹麥的自治領土,人口僅有5.6萬人。(Getty Images / 資料圖片)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高調宣稱要買下格陵蘭,卻遭全球政客訕笑,丹麥首相弗雷澤裏克森(Mette Frederiksen)直指想法「荒謬」(absurd)。特朗普此舉似在提醒大眾,「再次偉大的」美國正要爭奪北極權益,可是在北極軍備競賽的層面,美國似乎難以掩飾自己漸被俄羅斯拋離的事實。

上文節錄自第17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2日),文章原題為《冰上核電站啟航 俄羅斯開打北極爭奪戰》,網上版本略作修改。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