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脱歐】亂局無止境 英國人Brexhaustion症狀浮現

撰文:陳博悟
出版:更新:

英國2016年公投脱離歐盟,但脱歐鬧劇至今仍未終止。脱歐除了讓政客焦頭爛額之外,也對普通的英國人帶來莫大困擾。他們近3年來受到脱歐新聞的長期轟炸,還有備受經濟市場不穩以及對後脱歐時代憂慮的折騰。不少英國人為此「力竭筋疲」,坊間甚至出現了「脱歐衰竭」(Brexhaustion)和「脱歐壓力」(Strexit)等詞語形容這個狀況。

英國將近3年仍然未能為脱歐找到出路,政府和國會陷於無休止的辯論和爭執、漫長又程序化的投票,還有連番否決和延遲,英國人因脱歐而產生的壓力膨脹,甚至到達「衰竭」的狀態。

脱歐的消極影響充斥英國百姓耳朵和頭腦,例如就業不穩和簽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以及與立場不同的家人或朋友作激烈討論,情況相信令不少香港人也能想像到是什麼一回事。

英國脱歐:英國首相文翠珊為脱歐勞心勞力,經常奔走英歐兩邊,面對記者提問時也難免露出疲態和不耐煩。(路透社)

脱歐蔓延心理層面 如聽恐怖片主題曲

在英國脱歐限期延至10月31日後,不止將英國人的痛苦拉長,還引伸至心理層面。倫敦MCW專業治療院(MCW Professional Therapies)的焦慮治療師沃德(Mike Ward)表示,估計他有近40%病人都有提起脱歐相關議題;認知行為臨牀催眠治療師蒂爾(Becca Teers)則指,她很多顧客都因無法控制脱歐帶來的影響而苦苦掙扎。

商業顧問中心BritainThinks曾向某特定群組調查,請人們以一首歌曲來概括對脱歐的情感,而他們的答案是經典恐怖電影《驅魔人》(The Exorcist)的主題曲。雖然問卷於歐盟公布10月31日期限的消息前進行,但答案卻與萬聖節「不謀而合」。

英國「脱歐」旗手法拉奇揚言要「奪回自己國家」,這個口號如今成為歐陸多國民粹勢力的政治目標。(路透社)
英國脱歐:脱歐亂局仍未終止,二次公投成為不少留歐派希望的出路。(路透社)

脱歐新聞疲勞轟炸 英國人幸福感下跌

脱歐新聞舖天蓋地,有人放棄看足球比賽轉而觀看國會直播了解情況,但現實卻不是人人也能承受得了。住在英國51年的荷蘭婦人賴特(Elly Wright)嘗試看辯論直播,理解那些影響她的程序和動議,但效果不如預期。她表示「我想少看一點(國會辯論),但我看得一頭霧水。我想弄明白」。

在這種情況下,英國人連帶快樂感也降低。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績效中心(Centre for Economic Performance,LSE)的研究發現,英國人自2016年公投以來,無論他們立場是怎樣,其主觀幸福感的分數都一直下跌。研究員相信,原因是留歐派擔心脱歐的結果,而脱歐派則不滿政客處理。

創造趣怪「脱歐字」 盡顯黑色幽默

面對「Brexhaustion」,充滿幽默感的英國人還喜歡苦中作樂,創造了不少「脱歐字」,例如:

(一)脱歐到期日(Brexpiry date):英國政治議程終於不再被脱歐所佔據的一刻。

(二)脱歐暴露狂(Brexhibitionist):在電視上無時無刻都出現保守黨後座議員,他們經常關於脱歐和二戰作虛假類比,並就此怒吼。

(三)脱歐版存在危機(Brexistential crisis):存在危機是一個哲學命題,大意是指人類開始質疑人生的意義。引伸在脱歐上就指,當選民和記者,甚至連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也對自己人生意義產生疑問。

然而更大的黑色幽默是,即使「患有」脱歐疲勞症,也似乎無減英國人的消費力。根據英國最大零售商Tesco的報告指出, 公司2018年的盈利上升了28%。行政總裁劉易斯(Dave Lewis)表示,雖然顧客在調查中表達有「脱歐疲勞」,但消費市場仍然維持穩定。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