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擬徵「速食時裝稅」 反思衣服浪費問題刻不容緩
全球知名時裝設計師Karl Lagerfeld本月19日於巴黎病逝,這位時裝界「老佛爺」生前曾說:「時裝無關道德與否,而是造出來令人振奮起來。」(Fashion is neither moral nor amoral, but it is made to cheer up.)
話雖如此,社會很多人均意識到時裝(特別是速食時裝,Fast Fashion)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並反思過往時裝業界的弊端。
英國國會環境審計委員會日前發表報告,建議向成衣零售商徵收「速食時裝稅」,每賣出的一件衣服收取一便士(約港幣一毫)的稅收,用作資助國家衣服回收及循環再造計劃,預計每年可徵收3,500萬英鎊(約3.5億港元)。報告指出,目前全國只有少於1%的棄置衣服被回收。委員會主席Mary Creagh表示:「一年有多達一百萬噸紡織品遭拋棄掉,我們需要改變消費曲線。我們促請消費者購買少一些,在回收前多些修補和重用。」
傳統時裝一般分春夏和秋冬兩季,但速食時裝則由設計生產到上架均以高速進行,每隔數星期便換新款,店舖也會定期監察銷售情況,從而決定增加或更換貨品,以滿足千禧世代追趕潮流的消費模式。2016年,綠色和平發佈的《時尚產業及紡織廢棄物研究》,發現全球成衣的銷售額從2002年的7.76兆港元,增加到2015年的13.9兆港元。
去年,Burberry共銷毀高達2,860萬英鎊(約2.8億港元)的庫存,目的是防止商品遭竊或被低價出售以保護品牌形象。這種做法雖在時裝業界普遍存在,但所造成的浪費也惹起社會很大的關注,而速食時裝的生產量更高於傳統大品牌,速買速棄的問題亦更顯著。
此外,由於速食時裝的品質普遍較差,用料及製作過程都較為粗糙。衣物染色加工的過程所使用的化學品排放會污染河流。另一方面,衣物中的環境激素NPE雖然能使衣物更易上色,提高生產速度,但這種物質有機會污染環境。研究指出該物質隨著食物鏈進入人體後,可模仿雌性荷爾蒙,干擾內分泌及生殖系統,影響男性性功能,並提高女性罹患乳癌風險。速食時裝的運輸過程中,每年產生超過8.5億公噸二氧化碳,佔全球總排放量3%。
近期,美國大型服裝品J.Crew也意識到市場的需求,推出自家首批以牛仔布為款式的公平貿易認證產品,反映大品牌也開始注重道德時尚(Ethical Fashion),反思自身的生產過程。集團的企業社會責任總監Gonzalo Pertile 表示,集團很快會公布其他類別的款式。公平貿易認證的是一種產品認證的體系,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們辨別該產品符合環保、勞動人權以及第三世界發展利益的標準。
由非營利機構Global Fashion Agenda推動的《2020年循環時尚系統承諾》(The 2020 Circular Fashion System Commitment),迄今已有206個品牌(約佔全球時裝市場一成二)已經簽署,當中包括H&M、Gap、Adidas、Nike等國際品牌,均承諾改變現今線性生產的方式,利用循環設計、收集、重用和回收等方式,延長終端成衣的壽命。
不過,若要令速食時裝以至時裝界浪費習慣有所改變,還有一段很漫長的路要走。畢竟單憑少數的企業覺醒無法扭轉總體的情況,自然資源守護委員會的資深科學家Linda Greer和道德時尚作家Alden Wicker認為,坊間雖然意識到可以透過杯葛不環保的品牌來抗議。但他們認為這種方法並不足夠,因為這對時裝界整體影響有限。
兩人認為,可以透過為自己的理念發聲,如向某些不環保的品牌反映,若品牌能夠在環保方面做好一些,會吸引自己前往消費,這樣品牌內部便有了推動公司往這方向發展的動機。
香港作為消費至上的社會,速食時裝的問題尤其值得關注。回收衣物應用程式創辦人Jack Ostrowski相信,速食時裝並非只是個業界問題,同時是一個社會問題。他坦言:「人們就是不明白時裝業對環境造成多大和多負面的影響,以及有多急需要作出改變。簡單來說,就是不能夠以現在的方式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