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案】錢從何來? 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響起警號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香港民政事務局前局長何志平周一(26日)現身紐約法院,因行賄多名非洲政要、貪污及洗黑錢等指控接受審訊,官司焦點除了落在何志平在事件上的角色外,其背後帶出的資金問題亦為「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響起警號。

何志平被控違反海外反腐敗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包括在紐約銀行向非洲國家官員傳入90萬美元,以換取非洲國家給予他代表的中國華信(CEPC)在當地工程的利益。他一直否認控罪,並多次申請保釋被拒。事實上,自從他在2017年於美國被捕後,華信的負責人葉簡明(原名葉建明)亦遭中國方面調查。

葉簡明一手建立的華信,生意版圖由中國擴展至歐亞和中東地區,為一帶一路的發展貢獻良多。惟隨着葉簡明和何志平官非纏身影響,導致一帶一路的形象與貪污和政經問題掛鉤,美國哥倫比亞及哈佛大學聯營的中國與世界研究項目博士生朱波(Andrew Chubb)認為,中國政府希望透過一帶一路在各國投資基建,增加對外投資,但同時亦想控制參與投資的私營企業。

格魯吉亞憑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一帶一路上具有貴重戰略價值,因此被不少中國公司視為投資的理想地點。(VCG)

有不少國家希望擺脫前蘇聯時期的包袱,又或是等待漫長的入歐之路前,一帶一路和中國都被視為尋找經濟機遇的替代品。以格魯吉亞(Georgia)為例,該處位於中國和西歐版界的中間點,而且擁有唯一不受俄羅斯、伊拉克和伊朗影響的亞洲進入歐洲的路線,因此極具戰略價值,對於中資企業而言當然是掘金機會。

華信事件曝光後,該公司在格魯吉亞和捷克等地的投資紛紛打退堂鼓,導致大家不禁懷疑這些計劃會由誰接手,其中成立格魯吉亞開發銀行的計劃公布超過一年半,至今仍然處於白紙階段。即使繼續運作,華信的資產亦可能遭中國官方接管,換言之,這些國家或將難以擺脫中國政府的影響力。

(彭博通信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