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死之後】沉重的商機 「日本製造」遺物二手貨外銷菲律賓
與孤獨死相關的「新興行業」並不只有遺物整理,就連二手貨物市場也受到帶動。由於日本的棄置垃圾費用高昂,部分清潔公司會把有價值的物品轉賣到二手市場。
遺物整理公司Tail Project的負責人韓靜子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自己跟不少行家一樣,均領取了二手貨品經銷商的執照。而她通常會把可轉售的遺物,賣給神奈川縣大和市一家回收商。雖然回收物品載滿一車,韓靜子的實際所得只有700日圓(約50港元),但總比花錢丟垃圾好。
別以為二手物品不值錢,其實大有市場。2016 年,日本二手商品產業的總收益達160億美元(約1,256億港元),比2015年增長7.4%,比起2012年更增長了三成。2016年,二手服裝佔零售服裝市場一成。奢侈品牌二手物品,如LV手袋和勞力士手錶,更佔零售總額的13.5%。由於利潤豐厚,不少人欲分一杯羹,紛紛開設二手商店,當中最成功的可算是EcoRing,現時已在日本全國擁有78間分店。
「勿體無」——日本人惜物敬物之心
《資源回收通信》編輯濱田里奈早前向《彭博商業周刊》分析日本二手交易熱潮背後的原因,她認為都離不開「勿體無」這個價值觀。
勿體無是一個日本用語,來自佛家的概念,意思是指一件物件如果無法充分發揮其價值,不但是一種浪費,而且是件遺憾的事。濱田認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日本人一直奉行勿體無的觀念,即使到了江戶時代,經濟急速起飛,當時的人也沒有忘卻這個信念,和服穿舊了也不會棄掉,改變用途,物盡其用。
她認為這個心態在戰後經濟復興時期開始轉變。「如果你想要經濟增長,你就必須消費。日本人忘卻了自己是誰,只懂買、買、買。」
直至2011年的「3.11」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人們開始反思:「那件事後,日本人記起了自己是誰,人們開始將物資送到東北地區,因為那裏的人一無所有。那時候,我們開始思考:或許我們應該循環再用東西。」
「日本製造」有價有市
日本國內的二手市場固然大,但海外市場亦不容小覷。濱田表示,「日本製造」一直以來享譽國際,就連二手物品都受到東南亞國家熱捧,當中菲律賓更是日本二手貨的重要散貨地。「即使某些貨品是中國製造,如果日本人曾經使用過,其他地方的人也會假設這些產品是高質量的。」濱田說。
2017年,全日本最大的二手物品出口商Hamaya向東南亞地區輸出2,465個貨櫃的貨品,當中包括了單車、手動或電動工具、影音設備、家電等。日本的二手商品公司亦不斷進駐東南亞,在過去20年間,這些公司在該地區的八個國家,總共開設了62個零售店。日本連鎖二手服裝店Don Don Down在柬埔寨經營了十間分店;二手商店Bookoff近年亦在馬來西亞開設了三個大型購物商場。
至於韓靜子,她最近回收到的花盆和長凳將會轉售到非洲,其餘的會出口至菲律賓。「我不清楚菲律賓的買家知不知道這些物品都是來自已逝世的人,我只知道日本貨品非常受歡迎,需求很大。」
不過,她認為菲律賓等市場不會永恒不衰,「隨着國民變得富有,他們便會想買全新的東西。 」韓靜子的推測一點也沒有錯,泰國曾經亦是日本二手物品的主要買家,後來國民收入增加了,再不希罕日本二手貨了。
「下一個市場應該是柬埔寨吧。」無論如何,韓靜子表示不太擔心,因為遺物整理才是她的正職,轉售貨物所得就當是錦上添花。
上文節錄自第128期《香港01》周報(2018年9月17日)《日本新興的「遺品整理」業 撫孤獨死之痛?》。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