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首條「膠路」啟用 環保兼慳錢仲有咩好? 

荷蘭首條「膠路」啟用 環保兼慳錢仲有咩好? 
撰文:麥曉彤
出版:更新:

荷蘭城市茲沃勒(Zwolle)在當地時間周二(11日)啟用首條「膠路」。這條路百分百由回收塑膠製成,不只比普通道路更耐用,費用亦降低最少一半。「膠路」目前仍然在試驗階段,想知道還有什麼好處,請即點擊片段。


膠樽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制 謝展寰稱罰則高於回收成本增加動力

撰文:吳綽詩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今年第二季提出修例,擴展生產者責任制至飲品膠樽、紙包飲品盒,首階段的目標回收量分別30%及10%,若生產商不達標會有罰款。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生產商雖然可以聘請承辦商協助回收,但最終責任也是歸於生產商或入口商。詳細罰則仍在敲定,原則是要大於回收膠樽成本,令商家「有動力去收」。

環境及生態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計劃今年第二季修例,將生產者責任制擴展至飲品膠樽、紙包飲品盒等。修例後第一年作準備、宣傳及教育,並且設立足夠適應期後才實施。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生產商可自行回收或聘請回收商承辦,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今早(2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如果回收量不達標,將會按差額設立罰則,最終責任會歸於飲品生產商或入口商。他又說,罰則及具體做法仍與業界討論中,原則是罰款大於收回膠樽成本,令商家「有動力去收」。

現時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的回收量分別14%及1%,修例後首階段的目標回收率達30%及10%,期望6至8年後到第四階段,分別提升至75%及50%。每個階段的實施時間表,謝展寰表示會視乎進度推行,「如果進度好,就快啲」。他又指業界關注能否順利推行,因此「開頭目標唔好定得咁高」。

現時本港有約150部入樽機,預計到第4階段時會增至過千部。謝展寰估計並非完全靠入樽機,大型超市或售賣點的回收點可能以人手方式回收,展銷場合的小型供應商可獲豁免回收飲品容器。

現時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的回收量分別14%及1%,修例後首階段的目標回收率分別為30%及10%。(資料圖片 / 曾梓洋攝)

黃家和:好難要求供應商回收 傾向聘請承辦商

香港食品及飲品行業總會主席黃家和認為,除了少量大型生產商,本港很多飲品供應商是中小型企業,再分銷至下游。政府計劃要求每支飲料加貼回贈標籤,黃家和認為工序並不簡單,不可能人手貼大量貼紙,要自動化並更改整個工序,對小公司而言是問題。

至於傾向自行回收抑或聘請承辦商,黃家和表示「好難要求供應商回收」,因產品已分銷至各處,會傾向聘請承辦商,而當中的成本,最後或轉嫁至消費者。他又預計不能達致回收目標,生產商或需付差額罰款。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