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地震】危及交通與地基 土壤液化「如水」有多危險
日本北海道在本港時間周四(6日)凌晨發生6.7級地震,震央位於北海道札幌東南面,震源深度40公里,其後發生多次餘震。札幌市清田區及苫小牧港附近疑似出現土壤液化,有數輛車陷入泥濘動彈不得,需要政府派員前來協助。究竟泥土液化是什麼回事呢?香港01整理相關資料如下:
▼想看更多地震現場圖片,請點擊以下圖輯:
導致札幌市區這種土壤液化有3個條件,第一是鬆軟的砂層,第二是高地下水位,第三是強烈的地震。
根據台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說明,土壤液化是土跟水產生變化所引起的。基本上土壤是由土砂顆粒堆疊而成,它們之間均有間隙(孔隙),它們充滿水及空氣。一般情況下砂土的顆粒和顆粒間是會互相接觸的,達到穩定的狀態。
大地震發生時,劇烈的搖晃會破壞它們的平衡。情況會導致土壤顆粒間的水壓增高,它們彼此間的接觸力霎時消失,土壤顆粒懸浮在水中,而失去承載能力。
當孔隙水壓過高時,水與部分砂土會經由地層中的裂隙,往上衝出地面,造成噴砂現象。
土壤液化發生時,土壤失去承載能力,地面會出現房屋下陷、傾斜、龜裂,以及電線竿傾斜等情況。強烈震動過後,因震動增高的水壓逐漸消散,土壤顆粒逐漸沉降,地地發生進一步的沈陷。
土壤液化破壞力強
提及嚴重的土壤液化案例,不得不提日本神户1995年1月17日發生的黎克特制7.2級地震,導致逾5000人罹難。當時地震源深度約10公里,屬淺層地震。震央距離神户市區只有約十公里,故此做成很大破壞。
神户市中心不僅出現食水、電力及煤氣供應中斷,通訊和交通癱瘓,超過200多處地方發生火警。此外沿岸的填海區以及附近由沙質土壤組成的地區產生液化作用,使地下土壤像泉水般噴湧上地面,對沿岸房屋和海港設施造成嚴重破壞。
2016年2月6日凌晨發生的南台大地震,也讓民眾對土壤液化問題的關注大大提升。是次地震以台南市永康區的維冠大樓死傷最為慘重,單在此地就有115人喪生。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之後將相關資料上載網上,讓民眾查詢台灣土壤液化潛勢分佈。不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指出,「土壤液化」屬於地震相關災害一部分,對人命傷亡卻沒有那麼嚴重關連。他認為政府應引導民眾理解,不應就此放任人們查閱及解讀,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香港天文台/台灣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