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肯尼亞「逆權師奶」 自學法律擺脫不幸婚姻
肯尼亞婦女地位低微,有婦女面對丈夫有外遇,他卻偏偏不肯簽紙離婚,拖拉幾年,無錢無權的婦女,請不起律師打官司可以如何做?
有人開始自學法律,由法例、法庭運作、以致法庭禮儀,重頭學起,終於成功自辯打贏離婚官司。惟離婚成功,對於女方,是否就能解脫、重過新生?前面還有什麼難關?
44歲的伊馮娜(Yvonne)是一名配音員,丈夫是商人,他因有外遇而離開她。惟多年來,他都不肯依她要求離婚,逼使伊馮娜最終將他告上法庭,並且「自己官司自己打」,當起自己的律師。
伊馮娜想起第一日站上法庭,當日緊張心情依然瀝瀝在目。她笑說:「我一生從未上過法庭,也不知道任何法律術語。 我甚至不知道是否要說『你的尊貴或法官閣下』。」
在這麼多人面前跟法官說話,令人望而生畏。 但是隨着一次又一次上庭,我的信心漸增,當判決出來時,簡直令人難以置信。
四成婦女遭另一半虐待
2017年11月,經過6個月的審理,內羅畢(Nairobi)家庭法院判伊馮娜勝訴,她終於得以重獲自由,正式離婚。聯合國婦女署(UN Women)指出,肯尼亞有五分之一女性在18歲之前結婚,而近40%曾遭伴侶或丈夫毆打或性侵犯。
面對變了質的婚姻,離婚卻不是易事。她們礙於法律費用高昂,或不知道向何處尋求協助,往往坐困愁城。她們想與丈夫撇清關係,以至爭取子女撫養費、財產權仍是困難重重。
所幸伊馮娜背後,有非牟利法援機構「肯尼亞女律師協會」(Federation of Women Lawyers, FIDA Kenya)給予協助。
FIDA指出,2010至2018年期間逾700名當地婦女入稟法庭並選擇自辯,當中86%個案成功打贏官司。協會人員指出,婦女心理質素往往是致勝關鍵要素。
許多求助者經歷非常糟糕的婚姻,因此我們必須確保那些自辯的婦女能夠控制情緒,並且清醒與理智地跟法官對話。 這非常重要。
華麗轉身 師奶變大狀
FIDA的自辯培訓項目為婦女提供全面「補底班」,大至法庭如何運作、庭上使用基本術語、到哪裏提交訴訟文件,小至上庭的禮儀,何時進入法庭、坐哪裏、穿什麼等言行舉止都一一提點。
義務律師會在背後充當婦女的「軍師」,幫她們準備法律文件,以及作「賽後檢討」。案件結案可長可短,一旦遇上難纏以及財雄勢大的一方,可以拖上好幾年。
34歲的凱特同樣通過FIDA協助,跟前夫打了2年官司,追討其子女照顧費。
我記得第一次上庭時身體不停在抖震,但是當你看到法官正在聽你說話,並根據你所說的話行動時,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事。
法庭否決離婚夫婦「五五對分」財產
對當地婦女來說,順利離婚只是解脫的第一步,之後爭取合理財產分配亦不容易。當地法院5月駁回要求離婚夫婦可以「五五對分」雙方財產的申訴,被爭取婦權人士視為一大打擊。
根據當地婚姻財產法規定,離婚後財產分配是根據「貢獻」而定。這意味着主理家務、照顧子女等無償工作的女方往往非常「蝕底」,因為這些付出往往難以量化以及不獲重視。
法官在判詞中往往質疑,如果容許兩人劃一對分一半財產,會給人有機會通過婚姻「獲利」。他們這種說法,儼如認定有人結婚就是為了謀取配偶身家。
這(對分財產)從此會打開一個大門,讓一方人結婚,然後在離婚的時候獲得超過他們應得的。
育有3名子女的簡(Jane)是不平等婚姻財產法的受害一方。她在2007年結婚,婚前是銀行職員。結婚後辭職當家庭主婦,但後來丈夫開始對她施暴及帶其他女人回家。兩人最終離婚收場。
2015年簡入稟法院,要求最少分得一間丈夫在結婚期間買入的幾間屋之一。但最終法庭只判她獲分5萬肯尼亞先令(約3276港元),田地及房產仍牢牢握在前夫中。她與子女頓時無家可歸,要另外租置居所。
根據肯尼亞法律,像我這樣的女性,很難說出在婚姻期間做什麼事,以證明自己的貢獻,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吶喊能被聽見,確保女性獲平等對待。
肯尼亞超過六成人依賴農業為生,但當中八成勞動力靠女性撐起,但究竟多少田地有用她們的名登記?
肯尼亞國家統計局在2017年一份報告指出,受傳統社會影響,肯尼亞婦女少擔任決策角色、接受高等教育不多、較難獲得土地及就業。 生活在農村女性更要花長時間取水和撿拾柴枝,影響上學、工作等活動。 雖然2010年當地通過新憲法,提升婦女權益,但效力未彰。根據組織Kenya Land Alliance在2013年統計,登記在女性名下的田產只有1%,而聯名登記的只有約6%,換言之,93%的地都由男性獨名擁有。 |
許多婦女跟簡一樣,在職業及家庭之間選擇了後者。然而法律沒有認可她們對家庭的付出,令女子往往成為提出離婚時要面對沉重代價的一方。
人口: |
4850萬 |
面積: |
582,646平方公里 |
主要語言: | 英語、斯瓦希里語(Swahili) |
預期壽命: | 63歲(男性),69歲(女性) |
貨幣: | 肯尼亞先令(1港元等於約12.8先令) |
總統: |
肯雅塔(Uhuru Kenyatta); 曾被《福布斯》雜誌列為全國最富有人物; 在美國接受教育; 2017年在爭議聲中連任。 |
獨立: | 1963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獨立 |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