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近半世紀後再戒嚴 勾起光州事件歷史之殤

撰文:藺思含 毛詠琪
出版:更新:

2024年12月3日,韓國總統尹錫悅頒下緊急戒嚴令,這一舉措既震驚國內外社會,裝甲車入城、軍警嚴陣戒備的氣氛讓韓國民眾深感震撼。韓國對上一次戒嚴令是在1979年, 那時接着便爆發「光州事件」(又稱光州運動或光州事變),是韓國民主化運動難磨滅的血淚一頁,也是奠定民主憲政不能缺失的一章。

韓國自1948年立國以來,共歷16次戒嚴,皆發生於1980年代以前那段軍事獨裁時代。而對上一次、1979年10月,當時正值韓國政權短時間內數次更迭、國政陷於混亂的時刻。

2024年12月4日,大量韓國民眾在首爾的集會上舉著標語牌,譴責總統尹錫悅3日晚突然頒布戒嚴令(數小時後撤回),並要求他辭職。(Reuters)

光州運動:民主化進程的分水嶺

1979年底,統治韓國18年的獨裁者朴正熙遇刺身亡,缺乏實權的總理崔圭夏成為代理總統、宣佈戒嚴,韓國實際上陷入權力真空。不到兩個月後,朴正熙的忠實追隨者、當時尚是一名陸軍少將的全斗煥趁亂發動雙十二政變、奪取最高軍權,並在翌年5月17日擴大全國戒嚴令,禁止一切政治活動、對國家元首的批判,令局勢迅速升級,韓國全國各地爆發反軍方統治的示威、呼籲舉辦民主選舉。

1980年5月18日,全斗煥向光州派兵、武力鎮壓示威行動,接下來的幾天裏,軍民雙方爆衝突激烈,示威者雖然一度在抗爭中佔上風,但全斗煥及後下令軍隊使用實彈,並最終於27日凌晨出動坦克、裝甲車和直升機,對示威者展開力鎮壓,大舉拘捕學生及示威者,民運領袖金大中被判死刑。

根據政府官方數據,近200人在衝突中喪生,其中絕大多數是平民;但光州市民和學生堅稱死亡人數接近2000人。

1980年5月18日,韓國光州居民發起「民主化運動」,事後有士兵將參與抗議的學生綁在一起。(Getty Images)

平反與民主化進程

全斗煥則在事後成為總統、掌權8年,但他實際上已經失去民心。當局還試圖將這場運動定性為「親共主義者主導的內亂陰謀事件」,並禁止發行一切與這次事件有關的輿論和出版物,甚至在每次總統或官員到訪光州時對罹難者家屬進行監視和軟禁,這些都不斷提醒着韓國民眾,這段歷史並未遠去。

以失敗告終的光州運動給1987年的六月民主運動埋下了伏筆。反對全斗煥政府、爭取為光州事件平反的首爾大學示威者朴鍾哲在一次集會中被捕,並於該1987年1月在當局以水刑逼供期間死亡。事件曝光後,韓國再次爆發大規模抗爭行動(六月民主運動),迫使全斗煥交出權力。

518紀念基金會蒐集光州事件的相片,希望紀錄歷史真相、追究事件責任:

+2

毋忘光州慘劇

6月29日,總統候選人盧泰愚公佈「民主化宣言」,恢復對總統和國會的直接選舉,確立了沿用至今的公民直接選舉總統制,韓國也在這年12月誕生了首位真正意義上的民選總統,實現民主轉型。

時至今日, 韓國人之所以還不時提到光州民主運動,主要是因為這血淚一頁是促成了1987年的修憲結果,正式開啟韓國的民主時代。雖然光州事件已過45載,但仍深深烙印在民眾心裏,不論歷史書、歷史博物館、紀念碑、還是街頭集會或是社運,「光州記憶」都被深刻記載。每年5月,韓國人對光州運動的悼念活動從未間斷,也跟韓國人民口裏「民主主義」這詞有着不可分裂的關連。

全斗煥:圖為1997年12月30日,韓國前總統全斗煥在首爾對僧侶發表演說。(Reuters)

此後歷屆政府也逐步對這場運動進行平反,一度被判死刑的民運領導人金大中於1998年就任總統,而禁止民眾抗議、實施媒體管控的戒嚴令,則被嚴格限制在「非常狀態」下,只有當國家發生戰爭、事變或類似情況時才能實施。

「不合時宜」的戒嚴

在某種意義上,正是因為光州運動給韓國留下的深刻迴響,尹錫悅發起的這次戒嚴才得以在短短幾小時內被解除。對於韓國民眾而言,戒嚴與80年代的光州運動、以及此前韓國獨裁統治的歷史密切相連。當尹錫悅在四十餘年後的今天宣佈戒嚴令時,民眾不免產生時空錯亂和強烈的荒謬感。

1980年戒嚴的親歷者、68歲的吳先生對韓國媒體News1表示,戒嚴讓他想起1980年5月,戒嚴部隊守衛在學校正門,學生們聚集在一起抗議的情景:「當我聽說緊急狀態(的消息)時,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有多不合時宜。」

2024年12月4日,韓國首爾巿民舉行集會,譴責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宣布戒嚴並要求其辭職。(Reuters)

在社交媒體上,已故總統全斗煥的照片被換上尹錫悅的臉,在網民間流傳。55歲許姓受訪者則對《韓國時報》記者稱:「這喚醒了我的童年記憶,我以為民主已牢牢根植於韓國,這個信念被粉碎了。」

在尹錫悅宣佈戒嚴後的一個小時內,示威民眾就聚集在總統府外,包括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黨成員在內,國會議員在抵達的戒嚴部隊面前組成人鏈、阻止軍方進入。在野黨要求尹錫悅立即下台,尹錫悅本人所屬的國民力量黨也稱此舉為「錯誤的行動」。在韓國民眾、各黨派議員和親政府媒體的一致抨擊下,尹錫悅最終解除戒嚴令,令事件如鬧劇般收場。

然而, 跟上一次戒嚴相比,也許韓國民眾要為一位因私利隨便動用戒嚴令的窩囊總統生氣,但猶幸法治和民主能有效制約——軍人、議員、國民誓從憲法,1987年以來的民主進程經歷「尹錫悅戒嚴令」這塊試金石,似乎過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