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創辦人杜羅夫:為自由而選擇流亡的「俄版朱克伯格」?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通訊應用程式Telegram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杜羅夫(Pavel Durov),據報於24日晚在法國巴黎機場被捕。報道指,他是在落機的前數分鐘才被列入通緝名單,法國司法部門認為,Telegram拒絕與法國當局合作,杜羅夫或會面臨包括恐怖主義、販毒、欺詐和洗錢在內的指控,或面臨最高20年監禁。

外界過去鮮少對這位被稱為「俄羅斯朱克伯格」的企業家有太多的認知,究竟他是什麼來頭?

現年39歲的杜羅夫,1984 年出生於蘇聯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列寧格勒(Leningrad),童年大部份時間在意大利的都靈度過,因其父親在當地工作。2006年,他畢業於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語言學系,取得一級榮譽學位。大學期間,他創建了一個幫助學生作弊的網站。同年,他的一位舊同學向他介紹了日益普及的 Facebook,之後他們便決定和友人創建一個類似的俄羅斯社交網絡,並由杜羅夫擔任行政總裁。

2007年1月,由他們創建的VKontakte(VK)正式成立,至同年7月已擁100 萬名用戶,一年後更達1,000 萬,公司市值亦增至 30 億美元(約234億港元)。美國雜誌「福布斯」(Forbes)估計,截至 2024 年 8 月 25 日,杜羅夫位列全球第 120 位富豪,淨資產達 155 億美元(約1,209億港元)。

杜羅夫的作風一向桀騁不馴,為了捍衛自己對於自由的信仰,面對權力和資本都很少低頭。(Reuters)

桀騁不馴、虛榮心強 兼擁多國公民身份

杜羅夫不喜歡接受媒體的採訪,但有人根據一些對杜羅夫身邊人的採訪,以及其本人的社交動態,大致勾勒出一點他的形象:包括他常年穿着一身黑衣、熱愛健身,擁有健美的身材和英俊的面孔等,他又聲稱自己過著獨居的生活,不吃肉、不喝酒,甚至不喝咖啡。多年來,他的作風一向桀騁不馴,為了捍衛自己對於自由的信仰,面對權力和資本都很少低頭。

此外,他還是個技術天才,對於隱私有執念。他的一些舊同學則爆料說,他是一個虛榮心很強的年輕人,鮮少與別人有共通話題,惟他卻又極度在乎周遭的人對他的看法,想讓自己看起來很成功。不過,他也不時作出奇特的行徑,例如今年7月,他突然宣稱自己過去的捐贈精子活動已經幫助12 個國家、至少100多對夫婦生下了孩子。

Telegram總部位於杜拜,其對於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國家的影響力特別大。(Reuters)

除了被譽為俄羅斯的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外,杜羅夫於2014年被北歐商業論壇評為北歐30歲以下最有前途的領導者;2017年他代表芬蘭被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選入該組織。2018年,他獲哈薩克記者聯盟頒獎,「表彰他反對審查制度和國家幹預公民自由線上通訊的原則立場」;同年還被《財星》雜誌列入「40 Under 40」榜單,該榜單是商界最具影響力的年輕人的年度排名。去年2月,他又被《阿拉伯商業》評為杜拜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

杜羅夫於2014年出走俄羅斯,原因是拒絕配合俄國政府關閉反對派在VK的帳號及出售該平台。他其後在杜拜定居並於2021年獲得阿聯酋公民身分,同年亦成為法國公民。據媒體報道,他也是加勒比海雙島國家聖基茨和尼維斯的公民。

Telegram的「紙飛機」源自個人經歷?

杜羅夫是個典型的自由主義者,認為言論自由高於一切。在掌管 VK 時,他時常遭到俄羅斯政府要求進行言論稽核和刪帖,這完全與杜羅夫的政治理念相悖。而杜羅夫本人又是比較強硬不願意低頭的性格,所以經常讓自己成為爭議的焦點之一。

8月25日,有示威者在俄羅斯莫斯科法國大使館附近,抗議Telegram創始人杜羅夫(Pavel Durov) 被捕。(Reuters)

2011 年 12 月,出於對俄羅斯國家杜馬選舉遭人操縱的質疑,俄羅斯抗議者在 VK 上組織了一次活動。此事成為了克林姆林宮出面對杜羅夫實施打壓的導火線。然而,面對刪除帳號和頁面的命令,杜羅夫依舊沒有執行,而是把自己的 VK 頁面、Twitter 和 Instagram 帳號變成了戰場,用可笑的萌寵圖片來表達自己的異見。

這種種不妥協的,直接導致就在他釋出該照片的當晚武裝部隊直接進入了他家。隨後的事情就和所有的政府對於商業的入侵故事一樣,杜羅夫慢慢失去了對於 VK 的控制權,而 VK 也因此被一家跟克里姆林宮關係密切的公司 Mail.ru 所控制。

隨後,杜羅夫從聖彼得堡辦公室內向窗外抛出了多張由大面額紙幣摺成的紙飛機,他表示此舉是想證明公司的決定不是為了錢,紙飛機後來成為了 Telegram 的標誌。

克里姆林宮認定,Telegram在2013年烏克蘭一場親歐盟民眾示威運動付有一定的責任。(Getty)

淪「犯罪溫床」 讓各國頭痛不已

作為一個在全球擁有超 8 億使用者的社交媒體,Telegram總部位於杜拜,其對於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前蘇聯國家的影響力特別大,是可以媲美 Facebook、YouTube、WhatsApp、Instagram、TikTok等主要社交媒體的平台之一。

自從俄羅斯於2022年入侵烏克蘭後,該社交平台便成為俄烏雙方發表關於戰爭新聞的主要途徑,不論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及其官員,還是克里姆林宮也是如此;惟其中亦可能包含許多未經篩選內容,有時甚至是誤導性內容。

Telegram 擁護言論自由,遵循的端到端的加密(不過需要使用者手動選擇私密聊天模式),而且不會對平台上的內容進行任何的審查。這給人們帶來了言論自由,而因為沒有稽核也容易使其成為犯罪的溫床:毒品交易、個人資訊買賣、甚至是類似「韓國 N 號房」等類似的群組都能在 Telegram 上找到。因此,該平台讓各國政府都大感頭痛,並受到歐洲司法當局的關注。然而,杜羅夫堅稱,他會回應每一項刪除呼籲暴力或謀殺內容的請求。

2015年的巴黎恐襲後,法國輿論認為Telegram責無旁貸,因恐怖分子在襲擊發生前就透過該訊息服務進行了交流,而沒有受到懲罰。(Getty)

而Telegram的加密與其自由主義者的身份是一脈相承的。今年4月,杜羅夫接受美國記者Tucker Carlson 的訪問時表示:「我寧願自由,也不願聽從任何人的命令。」杜羅夫這份對加密的執着與其對自由主義的堅持,也使他具體闡釋了他對關於如何改善俄羅斯的想法。他曾在宣言中主張改革俄羅斯教育體制;取消資訊領域稅;取消簽證制度、登記和徵兵;減少關稅;給予地區充分的自治權;以及開放陪審團審判等。

2015年11月13日,法國巴黎恐襲發生後,當地有輿論認為Telegram責無旁貸,因恐怖分子在襲擊發生前就透過該訊息服務進行了交流,而沒有受到懲罰。當時,杜羅夫在受到法國的批評後,開玩笑地為自己辯護,提議「禁止言論」,並質疑說:「假如發生刺傷事件,兇手就是刀嗎?」不過,在今次於法國巴黎機場被捕後,他似乎難以再說說笑就能輕易回應問題了。